2018-06-12 16:17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王平通讯员严敬西部记者严婷婷
6月2日下午,我市警方从福建带回213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摧毁一个以小额贷款为幌子的“网络套路贷”犯罪团伙。几天后,新闻的轰动效应逐渐消退,但专案组民警丝毫没有放松。后续的办案过程并不比之前轻松。
案例回顾> >
这个行动还得从一个多月前的一个报警电话说起。4月26日,我市警方接到市民小林报警,称自己陷入“套路贷”,走投无路。2月中下旬,小林向点对点借贷公司借款1500元,实际收到1100元。贷款期限为5天。5天后,小林还不起钱,网贷公司向小林推荐其他网贷公司继续网贷,以偿还之前贷款的本息,但到期后小林无法支付。就这样,小林向60多家网贷公司借钱还清了账,负债高达几十万元。两个月来,小林和家人已经还了5万元。但是,网贷公司仍然通过各种渠道追款,比如:利用“呼死你”软件骚扰小林通讯录里的人;PS小林的头像推送了“因欠费,需要还账”的恐吓信息,并威胁要发布到网上。
接到报警后,4月27日,我市公安部门成立了以副局长孙蕾为组长,十余名骨干民警组成的专案组,专门针对这起“套路贷”案件。
从专案组成立到拘留213名犯罪嫌疑人,我市警方仅用了36天和25个工作日。当然,对于专案组的民警来说,假期在破获这样的案件后,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6月5日上午,市公安局有组织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赵文彬接受媒体采访,披露了多起案件背后的故事。
随风潜入,轻轻进攻
专案组成立后,警方从小林提供的信息中剥茧,发现了很多涉案公司的信息。警方追查时,几家“套路贷”公司已经解散。
但在办案过程中,往往在气馁的同时,惊喜也随之而来。位于福建福州的龙腾海斯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根据现有信息,专案组民警发现,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极其狡猾。公司员工数百人,办公室极其分散。办公室经常被其他公司租用。这进一步证实了警方的猜想。他们的结论是,这家公司有“网络套路贷”的重大作案嫌疑。经过前期安排和信息研判,专案组成员多次讨论,确定收网时间,制定了严密的抓捕方案。
与大家在影片中看到的不同,赵文彬透露,抓捕过程顺利,现场控制有序、冷静,嫌疑人也比较配合。如此祥和的局面,与我市警方严格文明执法、精心部署不无关系。
行动前,考虑到公司员工多为25岁左右的年轻人,孙蕾要求抓捕要规范有序,不能有粗暴行为。所以在行动的时候,出现了非常“和谐”的一幕。当我市民警面带微笑轻轻敲门时,里面的犯罪嫌疑人以为是申请人。
夜以继日,不眠不休。
嫌疑人被控制后,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现场取证。直到当晚11点,犯罪嫌疑人全部被带到当地公安机关。
受场地限制,可用的询问室只有20个,我市警方连夜分批对嫌疑人进行询问。每批20人,四周,有20多批。每次制作询问笔录时,必须有两名警察同时在场。没有转问的嫌疑人,全部集中在当地公安机关,由我市警方严密看守。赵文彬回忆说,工作量很大,每个人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那天晚上几乎没有人能休息一分钟。
6月2日上午7点左右,第一批查询完成。警察马不停蹄地赶到温岭,车上有200多名嫌疑人。每个警察都很紧张,不敢放松。
当天下午2点半左右,车队到达市公安局,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又是一个开始。
200多名嫌疑人被分别带到台州的9个看守所。许多警察在送别人们后返回温岭。那是6月3日凌晨四五点。
从6月1日上午到6月3日,参与行动的专案组成员几乎忙了近50个小时没有睡觉。3日上午,赵文彬回家后终于可以躺下休息了。但即使闭着眼睛,他的思维仍在飞速运转。“我在想,怎么才能让这个案子更漂亮?”对赵文彬来说,这是他22年来遇到的嫌疑人数最多的案件。
事实上,“4·26网络套路贷”案件不仅刷新了多名专案组民警的个人纪录,也是我市公安部门破获的嫌疑人数最多的案件,更是浙江摧毁的最大“套路贷”团伙。
搜丝溯源,分而治之。
和嫌疑人一起的,还有大家用的300多台电脑和手机。
20, 40, 60 ...这几天,在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以下简称刑事处)的实验室里,工作台上的手机越来越多。刑侦局民警姜估计,再过几天,手机数量将接近300部。从手机中发现的一些信息,有助于办案民警巩固证据,增加办案线索。
姜负责检验涉案的物证。一想到桌子上会摆满手机,他就有点激动。“这将是一项纪录。”自今年年初以来,刑事部的实验室已经测试了350多部手机。“4·26网络套路贷”案的涉案手机数量几乎是过去5个月的总和。
不仅仅是刑事部门,网警大队此时也在测试300多台电脑。其中保存的信息将成为本案最原始的证据。
虽然赵文彬从五月底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但他的同事们都很忙。接受采访时,他觉得很尴尬。“作为一名公安民警,怎么能说辛苦呢?”赵文彬介绍,犯罪嫌疑人被收押后,按照吴玲局长整合力量、统筹兼顾、确保铁案完成的要求,从各派出所抽调警力组成近70人的队伍,对案件进行进一步侦查。
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更艰巨的工作:联系全国各地的受害者,逐一核实案件信息;抽丝剥茧,一个个分解,固定好每个犯罪细节的证据,让这些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记者手记
脑子有多长,被忽悠的少?
6月2日,随着当地媒体的报道,“4·26网络套路贷”案件在短时间内触及全网,并被央视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引发众多网友点赞和评论。这起案件也警示了更多尚未落网的嫌疑人。
从前几年媒体广泛披露的“裸贷”到现在的“套路贷”,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从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他们的套路很像。“裸贷”是以受害人的裸照为基础,而“套路贷”是以受害人的通讯录和照片为基础,通过骚扰、恐吓等手段迫使受害人入债坑。一旦进了这个坑,就再也无法自己爬出来了。
“女大学生深陷'裸贷',借4000还没还10万”“长沙男生深陷'套路贷':不到一年要还800万”“借800元还别墅”...这样的教训有几百个。我市警方透露,这些嫌疑人想要的是压榨受害人的全部财产,甚至是家属的财产。刚开始,很多已经落伍的年轻人以为,1000块钱,2000块钱,利息多一点就好还了,但实际上,这些贷款会成倍增长。从小林的案例来看,借款金额已经远远超出了小林的预期和承受范围。
但是,即使媒体报道再多,总会有人掉队。就像早就曝光的高息存款骗局,骗子换个方式,换个名字,受害者蜂拥而至。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一些共性:骗子往往能抓住受害人的心理,“急需用钱”是受害人面临的一种非常迫切的状态;“无房贷”、“一天付清”、“轻松还贷”这些吸引人的广告语,切中了受害者急于解决当前困境的痛处。事实上,当受害人明白,打完那个电话,加了微信或者QQ之后,骗子往往会抛出更多的条件,比如提供通讯录里的所有联系人,提供裸照,提供个人清晰头像等...一旦交出这些信息,受害者就会直接把自己投入骗子的刀下,任人宰割。很多受害者往往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选择报警。在系列的开始,他们往往会产生幻想,这也为骗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所以我们也想劝那些急于用钱的年轻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过度追求高消费的生活。和很多赌徒一样,一旦陷进去,就很难全身而退。你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一个包,短暂的满足之后,你会想花几个月的工资买最新款的手机。生活中,需要满足的消费品越来越多,支付窟窿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无底洞;其次,不要接触网上那些不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如果急需用钱,可以向家人或朋友说明原因,通过正当渠道求助,或者在正规银行办理信用卡。银行能申请的额度和你的经济能力挂钩。信用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临时需求,限制那些不合理的高消费行为,个人信息不会被泄露;最后,我们应该记住,当涉及到金钱交易时,我们是多么的小心谨慎。怀疑不一定是坏事。可以通过网络提前了解,也可以向身边的人咨询。如果不小心被骗子侵害,要尽快报警,不要被不法分子的威胁吓到。记住,你犹豫的每一秒,都是在给他们机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网络平台套路贷的作案手法,网络套路贷怎么处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46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