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正在联合开展“2022年普及金融知识,争做理性投资者、良好金融网民”活动。为切实履行央企责任,促进行业规范长远发展,中国人寿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引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自觉抵制网络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共建清朗网络空 room,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日益高涨。一些不良网贷打着“零门槛”、“无抵押”、“零利息”的幌子进行诈骗。如果不注意区分,很容易上当受骗,损害个人资产和声誉,甚至因恶意催收导致严重后果。今天,中国人寿牛就带你穿越层层不良网贷!
不良网贷诈骗套路
/图像-4/例程1
网络平台“零利息”贷款陷阱
一些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通过“日息低”、“零利息”等虚假宣传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其实所谓的“零利息”并不意味着零成本,往往存在“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账单”等各种隐性成本。这样的宣传故意模糊实际借款成本,产品综合利率水平可能很高,一旦逾期会产生高额费用。
套路2
网络平台上的恶意收藏
一些大学生一旦在非正规互联网平台上不还款,可能会受到短信、微信和电话的骚扰,以及侮辱、恐吓、威胁和暴力催收。此外,网络平台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恶意催收,比如冒充公检法催收,容易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套路3
取消“校园贷”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互联网平台客服,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大学生姓名、身份证号、贷款、家庭住址等信息。大学生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谎称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紧急配合注销校园贷账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产生高额滞纳金,最终目的是诱骗大学生在贷款平台贷款后将资金转入骗子账户。
套路四
“超宇宙”和“区块链”网络陷阱
目前,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迷你游戏”,打着“超宇宙”、“区块链”等概念的幌子大肆炒作,声称“边玩游戏边赚钱”、“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通过兑换虚拟货币、购买游戏装备等方式诱骗学生投资,甚至诱骗没有经济基础的学生向网络平台借钱投资,最后卷款潜逃。
这些校园不良网贷的背后有很大的危机。有的学生面临还款压力,选择“以贷养贷”、“多渠道借款”,导致负债高企;也有学生因为无力偿还而长期遭受暴力讨债,身心受到极大侵害。
大学生如何规避网贷风险?
1
理性消费不乱贷款,别让“开学季”变成“欠钱季”。
要树立理性的贷款消费观,提高网贷风险防范意识,弘扬勤俭节约美德,科学安排生活费,做到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不给校园不良网贷留下可乘之机。我们要对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不要不顾后果的盲目借贷或者过度借贷,否则个人甚至家庭都会陷入困境。
2
合理的借贷应该是正规的,“假李鬼”不应该被当成“真李悝jy”。
充分发挥借贷产品的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分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多渠道借贷”。如果真的有借钱的需求,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正规的渠道获得金融服务。可以拨打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电话,或到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咨询。不要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诱饵,让校园不良网贷get 空 sub。
三
寻求救济要理性,不能让“校园贷”变成“校园害”。
校园不良网贷就像潘多拉魔盒。学生不应该为了不合理的欲望去碰它。如果不幸遭遇不良网贷,一定要理性,不要被犯罪分子吓倒或采取极端的解决方式,而要积极保留证据,与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必要时选择报警,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中国银行保监会网站
监制:刘星海
编辑:封理臣编辑:张萍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理性消费谨慎剁手,理性消费后面一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52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