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忘带银行卡,急需现金?可以尝试“刷脸”取钱。
据央视财经报道,自4月1日起,广州大型银行网点基本可以实现ATM“刷脸取现”。随着“刷脸取现”的逐渐普及,银行卡会被完全取代吗?
有研究人员表示,根据现有规定,人脸识别只能作为身份识别的辅助因素,使用人脸识别无可厚非,但知情同意和提供替代方案是不可违背的伦理问题。此外,由于移动支付的冲击和ATM“刷脸取现”的高成本低效率,各大银行也没有强大的市场力量来推广。当前,银行应以积极、合规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和实践,以多种方式提供认证、取现等多种服务,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刷脸提现」靠谱吗?刷脸只是一个步骤,还需要输入密码等信息。
近日,据媒体报道,“刷脸取款”登陆全国多个城市的银行网点。在有刷脸功能的ATM机前,用户可以不插银行卡存取款。人脸识别后,可以输入自己的手机号或身份证号、取款密码等信息。
虽然大家都习惯了“刷脸”,但很多人还是担心“刷脸提现”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北京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车宁认为没有必要。根据监管和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要求,金融机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非常严格细致的机制,金融机构没有动力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因此泄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大家对此有顾虑是好事,说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了,但也没必要恐慌。从战略上讲,主流金融机构可以很好地保护公民的隐私。”陈宁说。
一位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应该按照监管要求保留用户的身份复印件,银行的注册面符合监管要求,用户的隐私信息以最高级别的保护进行存储。
据南都记者了解,“刷脸”的作用是替代实体银行卡。用户取款仍需输入身份证或电话号码、密码等信息。换句话说,在身份识别中并不只有单一的认证因素。
在某些情况下,“刷脸”也能起到保护作用。2017年12月,由于人脸识别认证功能,深圳市第一建设银行发现了一起冒用他人丢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挂失的案件,帮助受害人避免了3万元的损失。
但是ATM安装人脸识别能彻底防诈骗吗?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评测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告诉南都记者,如果在手机银行中增加一层刷脸认证,犯罪分子即使拿到受害者的其他所有认证信息,也不会通过刷脸认证,这对防诈骗有积极意义。但是,在ATM机上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对于防止诈骗并不是很有效,因为大部分诈骗案件都是受害人自己在ATM机上转账的。
一些银行经理指出,机器人脸识别的准确率高于人工识别。如果将机器识别作为人工识别的辅助手段,确实可以在办理挂失、办卡等业务时提高安全性。风控数据也显示,手机银行APP的刷脸认证功能可以有效防止电诈,帮助公众避免一年上亿元的损失。
为什么ATM“刷脸取现”不受欢迎?银行缺乏推广动力。
事实上,ATM“刷脸取现”并不是什么新政策。招商银行从2015年开始搞试点。2016年,全国有800多台刷脸ATM机。2017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也在济南试运行,2017年底实现贵州全覆盖。建行也是“刷脸取现”的先行者。2018年4月,建行宣布实现刷脸创新全渠道应用。500元以下的单笔小额取款,无需插卡、验证密码,即可刷脸取款。你只需要输入你的手机号码。
为什么ATM“刷脸”不流行?有银行经理认为,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看,ATM“刷脸取现”没有太大意义。首先成本高,有人脸识别功能的ATM需要重装摄像设备;第二,效率低。ATM取款不收手续费,现有额度每天取。银行在这项业务中没有利润。而且没有银行卡去银行取现的场景非常少,没有太大的社会效益,银行也没有太大的市场力量去推广“刷脸取现”。
陈宁告诉南都记者:“现在不是只要推出新技术就能获得掌声的时候。”“刷脸提现”不会成为现象级应用,但也不会趋于平淡。ATM“刷脸取现”刚出现的时候,确实势头很猛,甚至有取代取款卡的趋势。
陈宁继续说道,移动支付的普及也让ATM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毕竟除了部分有一定习惯的人群和老年人,小额高频支付不再依赖现金,而是移动支付,ATM使用频率有所下降。然而,ATM不会消失。随着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对现金的需求不会一直下降,而是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基点上。银监会还强调,智能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并不等同于存折和银行卡退出市场。
如何改善「刷脸提现」?应注意知情同意和提供替代方案。
26岁的张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她习惯通过刷脸来支付小额款项。她平时没有带银行卡的习惯。ATM“刷脸取现”很方便,她也愿意用。但是如果ATM要强行采集人脸信息,她会觉得很反感。
“应用人脸识别的基本目的是服务用户。技术应用本身并不是目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郭锐表示,ATM“刷脸取款”与其他场景下的人脸识别面临同样的伦理问题,即知情同意和替代方案。他强调,方便公民的新技术并非不可用,但必须获得真正的知情同意,包括给予每个人足够的预警,并解释人脸信息将被应用的场景。
“两个弹窗和一个手机验证码真的是知情同意?事实并非如此。”郭锐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些app,用户为了获得某些服务,不得不同意信息收集,这可能不算是真正的同意。
去年年底,湖北广水市一位94岁的婆婆为了激活社保卡,被带到家附近的银行进行人脸识别认证。虽然银行已经道歉并说明她可以上门服务或者委托他人办理相关手续,但该视频还是引起了网友的思考。
郭锐说,提供替代方案意味着不愿意为自己的人脸信息提供授权的用户可以在不付出很大代价的情况下达到同样的目的,他们的账户的安全性不能因为用户不愿意进行人脸识别而降低。按照现有的规定,如果银行不提供人脸识别的替代方案,而是强制使用人脸识别认证,那肯定是不合规的。
51岁的王女士不反对“刷脸取现”,但她经常拿家人的卡在ATM机上取钱。如果她非要人脸识别才能得到,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不便。
对此,陈宁解释说,如果每次取款都要进行人脸认证,可能会影响代理人的正常取款。如果一个人通过正常手段持有他人的银行卡,并且知道该人的手机号码和取款密码,虽然不是本人,但会被视为该人的代理人。如果每次取款都必须进行人脸认证,代理取款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因此,多种认证方法可以并行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事实上,各大银行也保留了ATM“刷脸取现”的替代方案,不仅可以刷脸取现,还可以提供取款密码等信息。“刷脸取现”功能可以通过柜台和手机银行开启和关闭。而且一般“刷脸提现”业务的平均限额较小,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更改限额。
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没有出台,公众也有各种顾虑。现在是推广ATM“刷脸取现”的好时机吗?郭锐认为,立法的目的不是限制商业应用,企业使用创新技术无可厚非。在个人信息保护没有相关立法的情况下,机构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合规地进行市场竞争和企业实践,这也可以为立法者和司法人员提供思路和明确的标准。
采写:实习生郭天琦南都记者李玲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有刷脸取款吗,无卡取款需要人脸识别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89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