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网络经纪人展示原价131元的产品。使用各种优惠券后,实际价格只有1元。(网络截图)
“6·18”电商节期间,各大平台营销活动丰富,零点秒杀、优惠券、打折券、返现等促销手段层出不穷。聪明的消费者发现,利用平台促进销售,利用各种优惠券,可以低价甚至零元买到有价值的商品。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专门研究电商的漏洞和优惠券的规则,在社交媒体上招人,建立“羊毛团”,有组织地购买空电商促销产品,然后转卖牟利。
更有甚者,前几年P2P爆发的时候,我去各大平台申请贷款,到期后拒绝还债。一边和催收员玩捉迷藏,一边期望这些网贷平台能快点清算,这样他们的债务可能就一笔勾销了。这种行为也叫“割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电商平台、网贷平台、网上汽车共享平台,还是社区团购平台,都得到了资本的大力支持和巨额融资。在初期,为了吸引客户,这些平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贴和促销活动。零元打车、零元买菜甚至零元购物都成了这些平台吸引顾客的诱饵。但由于这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参与,平台的利益被少数人占据,普通人不可能雨露均沾。资本“先引诱,后收割”的套路也遇到了挑战。
在这场收割与反收割的博弈中,没有一方是正义的,双方都有可能输。只有电商平台公平竞争,不以短期大促销吸引顾客,互联网经济才能行稳致远,造福大众。
各种优惠券被抢,电商平台严防“羊毛团”
今年的“6·18”电商促销节来得有点早。6月1日,各大平台零点开始厮杀。此后,各种优惠券、全款优惠陆续出炉。守在手机前的王浩(化名)等不及了,不到三天就买了十多件商品。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商品陆续到货后,他一一拍下照片,挂在另一个网络平台上出售。“一进一出,不到一周,我赚了6000多元。”王皓这样说。
仔细看他买的商品,一台吸尘器的市场价是600多元,但他可以使用平台上卖家的全款优惠券、新款优惠券和优惠券,经过一番抵扣,实际支付了30元之前的价格。a 空气体净化器市场价1200多元。他换了手机号登录,用了各种优惠券,经过一些扣款后支付了价格。还有四件套床,电风扇,迷你洗衣机等。,而支付的价格还不到50元。更让人惊讶的是,一个微波炉的市场价400多元,他只花了3块钱就拿下了。
王皓在另一个电商平台有网店。他把这些热销产品挂在网店,打八折,还是比市场价便宜不少,很快就卖出去了。
这套操作流程在王皓所在的圈子里并不奇怪。很多人就是这样套利的。他们自称“羊毛党”,参加各种“羊毛团”,下载各种优惠券,钻促销的空子来剥削电商平台的羊毛。
促销节期间,电商平台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客户,让这些客户成为长期客户,发放各种优惠券。这样优惠券的长期效果才会显现,客户也能为平台贡献长期价值。我不认为“羊毛团”的参与者刚走,电商平台就心碎了。
王皓说自己一开始只是一个“剁手的人”。第一次网购便宜后,王皓成了电商平台的稳定客户。他一到促销节就想买东西。不管他是否需要,只要看起来有很多折扣,他就想买一个。这种上瘾的心理,让他在每一个促销节都要给电商平台贡献几千块钱。妻子看到房间里堆了很多不必要的物品,责怪他。
面对家人的指责,王浩去二手网站卖了自己买的货。当我和买家沟通时,发现自己已经被电商平台“煮熟”了。那些看起来折扣很大的商品,被电商平台临时调整了价格。有时候电商促销节卖得比平时还贵。
逐渐恢复理性的王皓开始研究电商平台的优惠券。他发现,在网络论坛上,总有人发布一些电商平台的漏洞,发布优惠券链接,吸引人们加入群,去电商平台低价购买商品。于是,他成了圈内的网络“经纪人”。
当初王皓接到的大部分订单都是电商平台上价格不对的商品。比如某年促销节,某电商平台上一款微波炉原价399元,被工作人员标注为39.9元。得知漏洞的朋友圈闻风而动,短短半小时就下了两万多单。卖方不得不含泪发货。库存归零后,他只能道歉并要求网友主动撤单,否则将受到平台处罚。那些年,苹果耳机和热门机票因为标错价格被黑客盯上,卖家损失惨重。
后来平台加强审核,价格不对的电商漏洞几乎消失。券商不得不另辟蹊径,券成了他们新的突破口。电商平台为了更新,往往会给一个手机注册号发优惠券。如果一个手机号码在社交媒体上与另一个手机号码注册,第一个手机号码将再次获得新的优惠券。多重折扣叠加后,商品的实际价格会非常优惠。
王浩在“羊毛团”头目的指引下拿到优惠券,最后买到了非常便宜的商品。电商平台了解“羊毛团”的操作手法后,不断更新措施,利用技术手段阻止“羊毛团”集体下单。2017年“双11”期间,某“羊毛团”涉嫌利用折扣漏洞,集体下单某电商平台黄金产品。平台通过后台监控发现异常,并采取应急措施。一些订单在快递过程中被收回,另一些订单被取消。去年“双11”当天,阿里安全智能风控系统拦截恶意请求59亿次,击退黄牛扫货行为1887万次。JD.COM集团风控负责人也指出,今年“6·18”期间,平台将加强风控,更加精准地识别和打击“羊毛党”。一旦发现,平台将取消和召回订单,并限制可疑账户参与优惠活动。
6月10日零点,王皓在某平台下单,企图低价获得20双篮球鞋时,发现平台禁止其下单付款。三个小时后,平台封禁了他的账号。他打电话问为什么他的账户被封了。平台通知他,该账号与其他账号的收货地址相邻或相同,怀疑是有组织的地下订单补贴,所以被封了,其他账号也被一起封了。收到这个回复,王皓的心凉了半截:“看来平台看穿了我的套路,我该收手了。”他无奈地说。
团长成了蛀虫,在平台上倒卖廉价商品。
6月初,某社区团购平台的“掌门人”秋霖(化名)被撤下平台,他的便利店也不能再作为社区团购的配送点经营了。而且他还收到了平台的律师函,要求他提供相关客户名单,以查询原商品的真实去向。秋霖很快付了一笔钱给社区团购。他知道如果他继续追查下去,他将无法隐瞒。
去年11月,秋霖申请成为某社区团购平台的“负责人”,负责收货和拉新。这个社区团购平台是这个行业的后来者,急需在天津打开市场。虽然进入较晚,但得到了多家知名资本公司的支持,获得融资。借助资本支持的社区团购平台,一方面在各个社区招募大量社区负责人,另一方面用巨额补贴吸引客户下单。一时间,零元买鸡蛋、一分钱买蔬菜等优惠标签满天飞,吸引了各界的目光。
此前,秋霖自己经营一家便利店。他注意到,在补贴高峰期,社区团购平台上的商品比自己店铺的进价便宜很多。例如,一块巧克力,其本身的进价为60元,卖价为70元;在社区团购平台上,新用户只需要40元就可以买到这款巧克力。一种咖啡,它自己的进价在80元,卖出去在100元;但是在社区团购平台上,60元,一个新用户,就能买到。
在得知社区团购平台的价格如此便宜后,秋霖动了心思。他在“羊毛团”里知道,很多人开始买社区平台。秋霖首先用自己的手机号下单购买了10件商品,包括巧克力和蛋糕,已经达到单个用户下单的上限,不能再下单。货到了之后,他在自己的柜台卖,赚100多块钱,平台还会给负责人提成,赚的盆满钵满。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他还用妻子和父母的手机号下单,购买了100多件商品,都获得了平台的大量补贴。这些东西是他在自己的便利店里卖的。
当这些手机号不再有新人补贴时,秋霖申请了一批手机号和虚拟手机号。按照规定,一个身份证最多可以申请五个手机号,每个手机号可以申请三个虚拟号码。他用这些新的手机号和虚拟号下单,买了很多便宜的商品。再加上平台的返现和负责人的提成,秋霖赚了不少钱。
可惜好景不长。社区平台低价获客的行为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多家社区平台因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被罚款。罚款之后,这些平台纷纷取消优惠,秋霖无法从差价中获利,只能获得微薄的佣金。
到今年,社区团购平台发现,秋霖的社区团购发货点、订单量、交易额大幅下降,发送给用户的优惠信息也随之下沉。这些原本的新客户变成了“僵尸用户”。经过一番调查,平台发现了异常,取消了秋霖的社区负责人资格,不得不深究这些客户的来历和商品的去向。
秋霖遗憾地说,“我白忙活了,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一两千元。”我怪自己当时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被资本补贴蒙蔽了双眼。"
割嘴的人从来没想过还钱。
深夜,电话响了,一个中年男子厉声说道:“XX,你在网贷平台的欠款已经交给我们催收了。允许您在2天内将该期的2万元存入指定账户,否则,我们将为您采取下一步措施。”说到这里,昏昏欲睡的年轻人平静地说:“我是个‘吱吱叫’的人。你的平台涉嫌非法集资。是不是马上要清算了?”听到这个回答,中年人只能无奈的挂掉电话。
让催收人员无奈的人是故意在网贷平台上拖钱的康宇(化名),他振振有词地说:“反正这些网络平台都涉嫌非法集资。现在国家在大力整顿清理,几个月后,你的平台就不复存在了。谁还会再要债?”
而且今年3月1日起,根据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暴力催收涉嫌犯罪,这些“打嘴仗”的人更加“有恃无恐”。
2015年起,康宇加入“口子”专业群,学习“口子”方法,在14家网贷平台申请贷款,累计贷款20余万元。实际上他只收了7万元,很多平台收取服务费和信息费,年化利率超过50%。起初,他有一部分。2018年,某网贷平台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清盘,康宇在该平台欠下3000元,半年后再次催收。半年后,再没人来收。
康宇的信用记录已经“花光”,再也找不到正式工作,只能四处打零工为生,工资结算需要找钱。这几年,他的家人、朋友,甚至他之前工作单位的同事都接到催收人员的电话,他们已经彻底“社交死亡”了。他三个多月没用过每个手机号,一直和催收人员玩捉迷藏。有一次,催收人员差点找到他,他躲在商场的厕所里想脱身。
现在,康宇是一家餐馆的厨师。他说:“‘陆口’的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的学业、工作、事业、婚姻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果人生重来,我不想再接触网贷平台,我再也不会做一个‘吱吱’的人。”
期待网络平台不再“烧钱创新,长期厮杀”
近日,各地法律部门严厉查处网络诈骗“羊毛团”行为。上海人刘低价购买手机号,从电商平台获得29元减15元的“新人券”,通过倒卖商品获利。自2019年初骑手谭某某被拉进一个“羊毛任务群”后,每天按照指令“做任务”赚钱,即通过恶意注册软件购买新的手机号,在手机App上注册为平台新用户。之后,他下单购买群主指定的商品,预付货款,然后从群主那里领取报酬。上海市杨浦区法院经调查,以诈骗罪判处刘某某等12名羊毛集团成员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拘役三个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电商节,促销活动越来越频繁,力度越来越大,已经让消费者感到失落。更有消费者反映,仔细查看商品价格后,发现并不比平时便宜,而且因为是会员,比新人还贵。外卖平台和网约车平台也是如此。网络平台若隐若现的“长杀”行为,比起“烧钱补贴疯狂创新”,顿时让消费者反感。
在收割与反收割的博弈中,每一方都不是正义的,都是受害者。长此以往,当电商平台不再玩“先拉新,再杀熟”的套路,羊毛团自然没有生存的机会。电子商务平台要以平等的价格、优良的品质、持久的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只有这样,互联网经济才能行稳致远,造福大众。
作者:李继森
来源:晚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羊毛群啥意思,羊毛群是什么套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00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