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人参险、苹果贷、沙县小吃数智化平台……吉林、陕西、福建银保行业这十年有何亮点?

人参险、苹果贷、沙县小吃数智化平台……吉林、陕西、福建银保行业这十年有何亮点?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记者|曾杨林

编辑|

吉林、福建、陕西过去十年的银行保险发展有哪些亮点?

8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主题为“这十年的银保”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吉林、福建、陕西三地银保监管局局长围绕当地发展特点,介绍了近十年来各地银行保险业发展情况。

吉林:地方特色产品保险已覆盖人参等40类。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银保监局如何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实现三农全面发展?吉林银行保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春武从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一是强化政治责任,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会同有关方面出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9.4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5.4万户;为全省贫困户推出扶贫产业收益保险,保费全部由财政承担。为19.1万贫困户参保27.1亿元,赔付1.1亿元,助力吉林省在2020年底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随后,吉林银保监局按照相关部署指导机构巩固扶贫成果,坚持脱贫攻坚政策,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支持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截至今年6月底,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比年初增长23.8%。

二是加强金融供给,优先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大对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工程、种业振兴和黑土地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中国饭碗”。组织开展“春耕备耕资金攻坚战”,加大信贷投放,支持种子、农药、化肥、农机等农资的产、供、购;聚焦种源等关键农业核心技术,引导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种业基地、企业对接,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信贷资源向产粮大县倾斜,支持白城、松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造。截至今年6月末,支持种业振兴、黑土地保护、耕地保护贷款余额合计205.3亿元;政策性和大型银行支持的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贷款余额282.6亿元。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吉林银保监局制定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机构倾斜资源,积极满足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负担,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480亿元,同比增长9.21%。

四是加强资源整合,打造服务三农特色品牌。产粮大县梨树县试点“4+N”银保联动,以保单和粮食收储订单为主要增信手段,有效解决了抵押担保问题。在白山、通化创新设立动产抵押专项贷款,帮助打造长白山黑木耳、吉林梅花鹿等品牌。会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吉林省推进畜禽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帮助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千万头肉牛建设,大力支持吉林省优势特色养殖业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肉牛贷款余额171.7亿元,提供保险保障124亿元,保障金额从2020年的每头5000元、8000元、1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5万元。

第五,加强探索实践,共同推进农业保险“扩大覆盖、增加产品、提高标准”。吉林省是全国首批开展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6个试点省份之一。近年来,吉林银保监局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发展,不断满足农业产业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解决“三农”发展“后顾之忧”。

2022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保险费率同比下降12%至28%;六种农作物种植成本保险和玉米、水稻全成本保险相对免赔额由30%降至25%。玉米、水稻保额从2012年的每亩200元、267元,提高到目前全成本保险的750元、1100元;全成本保险范围扩大到所有产粮大县;地方特色产品保险已覆盖食用菌、人参、杂粮杂豆等40个特色品类。

综合来看,徐春武指出,近十年来,吉林省各项银行贷款增长了1.8倍,总量接近2.6万亿元;各项存款增长1.5倍,总额超过3万亿元;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3%,保障金额年均增长32%,保险深度从2.7%提高到5.2%,保险密度从每人856元提高到每人2911元,实现了金融向经济社会民生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滴灌。

面对上半年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徐春武介绍,吉林银保监局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强窗口指导,发布行业倡议,持续加大对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力度,做到尽快放款,尽快赔付。本轮疫情以来,通过网上“非接触方式”办理银行贷款371万笔、956亿元,网上办理企业和个人保险理赔26.3万笔,理赔金额14亿元,有效保障了企业和居民的基本金融需求。引领银行机构积极向医疗防疫、“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等民生领域放贷437.2亿元;推动保险机构将意外伤害和疾病保险责任延伸至新冠肺炎,提供保险保障2941亿元,惠及179万人次,为疫情防控和重点民生物资提供保险保障125亿元。

徐春武进一步表示,本轮疫情以来,吉林银保监局指导全省银保机构积极对接各类企业4.6万家,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3498亿元,保险理赔13亿元。累计缓还贷款本金1694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0.6亿元。上半年,全省小微企业贷款、首贷和信用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18.1%和14.8%,普惠性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比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

福建:打造全国沙县小吃数字智能平台

“近年来,福建局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新市民群体作为普惠金融重点支持对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帮助新市民全面融入城市。”福建银保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林聪说。

丛林进一步介绍,福建银保监局出台新市民金融服务综合行动方案,针对“难点”和“堵点”,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创新。它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探索输入地与输出地的协同空解决抵押物和信贷短缺问题。新市民有共同的特点,即抵押资产在输出地,而贷款需求在输入地,面临抵押物空不匹配,信用不足的困境。

对此,福建银保监分局从输入地和输出地两方面努力,创新探索“城乡联保贷款”。输入机构是主办银行,而输出机构是合作银行。主办行牵头贷前调查、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协办行协助背景调查、抵押登记和风险处置。主办银行和合作银行分担责任、利益和风险。辖区内一些机构已经将这种模式付诸实践。如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新市民贷”已累计授信8.1亿元。

二是依托供应链服务产业集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福建新市民群体总量较大,布局分散,但在输入地有一定的产业集聚,如三明的“沙县小吃经营集团”、福州永泰的“建筑行业工人集团”。

对此,福建银保监局推动银行机构与输出国政府合作,选择产业链清晰的行业,搭建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为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新市民“集中上网”,建立产业集群经济活动“数据库”。银行机构提供“供应链+订单”、“供应链+流水”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以沙县小吃为例,福建银保监局推动建立了全国沙县小吃数字智能平台。目前已推动沙县农商银行与沙县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完成全国沙县小吃数字智能平台一期建设,并选择杭州、深圳、上海、福州、广州等5个地区作为试点,链接约30家主要小吃食材供应商、2000家小吃店和物流企业,共享厨房仓库库存、订单状态、物流配送。银行机构根据“物流”和“现金流”,推出“网上集合贷款”,打造“新市民远程金融服务中心”,提供远程调查、电子签约等服务,实现“异地获贷”。目前已初步为1200余家沙县小吃经营户提供了1.45亿元的纯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

三是从覆盖面、契合度、便捷度等角度努力解决保险到达率低的问题。在保障范围上,福建银保监局引导推出“八”和“惠”等低保费、无年龄限制的定制普惠医疗保险。部分产品未与户籍挂钩,全省共覆盖243.8万人次,赔付4487万元。健身方面,针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市民聚集群体,引导推出“安业保险”、“骑手保险”等意外险、医疗险,创新“日保、在职投”的灵活投保方式,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在便民方面,为解决新市民异地办理业务难的问题,推进网上办理保险客户信息修改、缴费账户变更、生存给付领取、理赔报案等业务,提供事故多发机构现场查勘等服务。

“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最近我们也在联合多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推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用好金融工具,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平等性和便利性,帮助新市民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丛林说道。

数据显示,十年来,福建银行业总资产增长2.8倍,达到10万亿的新水平。银行业的贷款年均增长13.5%,保险业的赔付支出年均增长13%。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普惠性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6%和19%;今年制造业贷款增速为25.8%,为近年来最高水平。保险业总资产增长2.9倍,保险密度从1162元/人增加到3091元/人;大病保险和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覆盖3300多万人;长期护理保险覆盖204万人;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从十年前的545亿元增加到1376亿元。

陕西:推出“苹果贷”等特色金融产品

“陕西是一片红色热土,革命老区遍布全省。全省70%的县区都是革命老区。因此,无论是支持‘三农’,还是助力乡村振兴,在陕西都有着更特殊的意义和更重的责任。”陕西银保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锦波说。

在乡村振兴方面,黄锦波介绍,陕西银保监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抓住特色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积极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带动更多群众脱贫的产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辖内银行机构推出了苹果贷、猪贷、菇贷、茶贷、新社区厂贷等50余项特色信贷产品,辖内保险机构也推出了苹果、保护地蔬菜等460余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到今年6月底,陕西省革命老区县各项贷款余额近万亿元,保额3.9万亿元。

黄锦波指出,陕西的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一系列产业为老区人民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陕西苹果、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延安、赵晋等多个革命老区成为网络名人打卡地。

在民生领域,陕西银保监局还责成银行业机构帮助老区改善交通、饮水、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如CDB陕西分行通过直贷等模式重点支持省内革命老区基础设施项目,信贷规模超过1000亿元。农发行陕西省分行重点支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6月末贷款余额近600亿元。陕西银保监局督促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帮助守住民生底线,防止老区群众因病、因灾、因学返贫,榆林佳县、安康汉阴县等革命老区土地防贫保工程。同时,还鼓励信托业设立公益信托,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陕西的银行业和保险业在过去十年取得了哪些成绩?黄锦波引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

在过去的十年里,陕西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全省科技企业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贷款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增速保持在20%以上。小微企业普惠贷款年均突破3000亿元,涉农普惠贷款年均突破2000亿元,69万农户获得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支持。全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整体信贷支持余额1.2万亿元。陕西自贸区各项贷款余额超过1.6万亿元。

十年来,陕西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银行保险机构和网点新增1417家,全省基础金融服务实现村级全覆盖。银行和保险的资产分别是十年前的2.7倍和3.6倍,各项贷款余额4.73万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保险深度从2.53%提高到现在的3.92%,保险密度从973元提高到现在的2956元,保险业赔付支出年均增长15%。

十年来,陕西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改革进一步推进。65家农村信用社改制重组为农村商业银行,Xi安银行成为西北首家在a股上市的银行。同时,陕西作为全国车险改革首批三个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启动改革。目前,车险平均保费比改革前下降近50%,为全省车险消费者节约195亿元。大病保险服务项目已覆盖全省3000多万城乡居民。

在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陕西银保监局十年来处置不良贷款2396亿元。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银行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900多亿元,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清理不规范保险中介机构1006家。机构改革以来,已处罚银行、保险机构600余家,处罚金额超过2亿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人参险、苹果贷、沙县小吃数智化平台……吉林、陕西、福建银保行业这十年有何亮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04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