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第一线|虚构侦破项目“挪用公款被曝光后,我很平静,崩溃了。平静是因为我知道这件事迟早会被发现,崩溃是因为我的人生一开始就倒下了,给我爱的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日前,江苏成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原副总监朱在接受讯问时说。
江苏成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是常州国企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朱,1989年出生,2015年9月加入公司市场部,短短三年多时间成长为业务骨干,担任市场部副总监。
2021年11月,常州经济开发区纪委监委收到反映朱贪污挪用问题线索后,立即成立核查组进行核查。
“朱某平时主要负责承接业务,能接触到的公款只有代表城建公司投标时需要缴纳的投标保证金和工程中标后向施工单位缴纳的履约保证金。”经研判,核查组决定从朱负责的检测项目入手。
很快,一个细节引起了办案人员的注意。“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一般是公开转让。朱负责的项目,看似材料齐全,手续完备,却大量使用现金支付,极不合理。”
带着疑问,检查组走访了部分施工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
“我公司工程检测项目的中标人不是江苏呈贡。”
"我查了记录,我们公司没有组织过这个项目的投标."
……
连续几个单位类似的回答,透露出朱负责的项目很可能是虚构的。
在全面摸底清查中,核查组还发现一个规律:朱以自己公司或父母企业名义虚构的项目,均以公司转账方式支付保证金,其他虚构项目均以现金支付。
“对朱来说,这样既方便公款支取,两种方式交替使用,又能避免审计人员的怀疑。”办案人员分析。随后的资金流向对比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很快,核查组整理出一份58个虚构项目的清单,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这58个虚构的项目都集中在2019年?这里面是不是藏着别的东西?“审查调查既要查清事实、固定证据,又要查明原因、找准症结,以此激励其他年轻干部吸取教训,推动涉案单位加强监管。”经开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求。
核查组依靠电子数据查询,经过海量数据筛选,办案人员发现2018年朱某曾向小额贷款公司大量借款,引发了一些纠纷。
至此,案情和朱的动机已经基本清楚。与此同时,朱也越来越担心和焦虑。“想一想,也藏不住。还是主动点吧。”2022年1月4日,朱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
得益于前期扎实细致的初核工作,仅用7天时间就将案件办结并移送审判。
经查,涉世未深的朱某因想办理房产抵押贷款,急于一次性还清房贷。在“朋友”的诱惑下,他向小额贷款公司借了80万。面对高额利息和“平台费”,他渐渐陷入“以贷还贷”的泥潭,打起了“借”公款还债的主意。2019年4月至8月,朱通过虚构项目、伪造签名等方式,58次挪用公款189万元,其中16次超过3个月未还,涉及金额52万余元。
最终,朱受到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关系处分。涉嫌职务犯罪问题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作者:李凯单位:江苏省常州经济开发区纪委监委)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披露:“借”公家钱还债,通过虚构项目、伪造签名的方式,挪用公款189万余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47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