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海王生物为何跌得停,海王生物前景分析

海王生物为何跌得停,海王生物前景分析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海王生物(000078。SZ)正在为去年的疯狂并购“买单”。

在国家实施“两票制”的关键阶段,2017年,海王生物加速行业整合,收购了20多家行业公司。然而,对于海王星来说,M&A是一把“双刃剑”。据其透露,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贷款余额已攀升至120多亿元。

“过去三四年,医药行业迎来并购高峰期。通过收购子公司实现并表业绩的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债务负担。”东方高盛深圳负责人曲荣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

另一方面,海王生物在努力解决自身债务的同时,也在甩掉“包袱”,通过资产出售来处理长期亏损的子公司,从而获得收入来“补血”。

时代周报记者就目前债务解决方案及公司未来发展向王海生物发函,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负债累累

在经历了2017年疯狂的“买买买”之后,海王生物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

7月5日,海王生物披露了2018年累计新增贷款。主要财务数据显示,在2017年末贷款余额达到98.34亿元后,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贷款余额达到128.13亿元。

上述借款情况还显示,海王生物2018年1-6月累计新增贷款达29.78亿元,占2017年末净资产64.67亿元的46.06%。

海王生物还披露了本次新增贷款的分类,公司截至2018年6月30日各项贷款余额较2017年末的变动情况,以及占公司2017年末净资产的比例。

新增贷款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即银行贷款增加11.92亿元,占2017年末净资产的18.43%;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增加约9.87亿元,占2017年末净资产的15.26%;委托贷款、融资租赁贷款、小额贷款增加0.5亿元,占2017年末净资产的0.77%;其他贷款增加7.5亿元,占2017年末净资产的11.59%。

“上述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日常经营、补充营运资金和偿还债务。截至公告日,公司经营状况稳定,各项业务经营正常。”海王生物表示,公司将合理调配资金,确保贷款按时还本付息,上述新增贷款不会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海王星辰生物的主要业务板块分为医药商业流通、医药制造、保健品和食品生产。其中,医药商业流通业务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该业务以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王海银河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和管理平台,覆盖山东、河南、湖北、安徽、黑龙江等地区,形成了具有区域优势的大型分销体系和组织架构。

事实上,海王星辰的债务早在2017年底就开始持续增加,而且大部分是短期债务。

根据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2018年度本金及相关债务跟踪评级报告》(以下简称《大公评级报告》),2017年末,海王生物短期借款规模大幅增加,同时公司发行了一只中期票据、一只公司债、三只超短期融资券和一只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合计41亿元,导致2017年末有息债务总额。

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海王生物债务来源包括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有息债务总额为136.93亿元,短期有息债务占有息债务总额的80.30%,比例较高。其中,公司2017年将发行3只超短期融资券和1只短期融资券共计25亿元,将于2018年6-8月到期,短期内会有一定的集中还款压力。

海王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在7月5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有投资者提问:“目前的融资环境下,公司的外部融资情况如何?”

海王生物回复称,首先,公司融资渠道畅通。除正常的银行信贷融资外,公司目前在银行和交易所发行的债券融资项目正在有序进行。

“如果你以贷款的形式从银行拿钱,你会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是你有固定成本,第二是到期需要还款。尤其是最近几天,银行的资金比较紧张。一旦贷款断了,上市公司会有一定的财务风险。”他说。

遭遇并购“后遗症”

“2015年至今,是国内资本市场医药并购的高峰期,融资环境顺畅。海王生物等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并购,但通过贷款融资可能会引发一些风险问题。”曲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为了提高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行业整合。2017年,包括“两票制”在内的多项重要产业政策逐步实施,“大鱼吃小鱼”现象在行业内频频出现。

在此背景下,医药商业流通业务占海王星辰主营业务的80%以上,加速了并购和资源整合。

根据大公的评级报告,2017年,王海生物收购了25家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公司仍通过并购整合各地中小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海王星生物真正尝到了甜头。通过对收购子公司的合并,公司2017年业绩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年报显示,海王星辰生物实现营收249.4亿元,同比增长83.30%,“主要是销售规模增加,M&A企业增加所致”。

利润方面,海王生物2017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36亿元,同比增长52.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约6.95亿元,同比增长71.97%。

大公评级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海王星辰生物收入和毛利大幅增长,主要是通过收购、兼并、扩张等方式,扩大了收入和毛利占比最大的医药商业流通业务。同期公司毛利率略有下降。”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新收购的河南王海百越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康诺史圣药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王海国安药业有限公司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13.49亿元、11.97亿元和6.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0.30亿元和0.26亿元,为王海生物贡献了收入和利润。

但据曲荣介绍,在获得并表业绩增长的同时,收购的另一面是让上市公司背负沉重债务,面临内部整合管理的压力。

首先,从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来看,2017年,海王生物的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较上年分别增长了84.28%和77.02%,“主要是销售规模增加和M&A企业增加所致”。

此外,海王星辰的商誉和应收账款暴涨。2017年年报显示,商誉同比增长644.47%,主要系本期对外溢价收购所致;应收账款同比增长94.39%,主要系本期销售规模增加及企业并购所致。

根据海王生物的审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海王生物商誉余额达到35.55亿元,商誉减值准备余额为508.66万元,商誉账面价值为35.49亿元。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王海生物应收账款余额141.18亿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余额1.06亿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40.12亿元,均较高。

直到今年一季度,海王生物的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大公评级报告显示,2018年3月末,公司应收账款151.14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7.86%,主要是M&A企业增加,导致下游销售应收账款增加。

“新成立或新收购公司的快速增加,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要求。同时,一些新M&A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以及新并入公司体系后能否适应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是一个重要的考验。”海王星指出。

出售子公司“补血”

债务不断之下,海王生物出售子公司换取资金增强“造血”功能。

7月2日,海王星辰生物发布转让子公司潍坊银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投资”)股权的公告,称鉴于子公司潍坊投资无实质性业务且近年来持续亏损,为优化公司资源配置、盘活闲置资产,拟转让潍坊投资100%股权。

工商资料显示,维方投资由王海生物及其子公司山东王海银河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银河”)于2007年11月共同投资成立。股权变更后,山东银河持股100%。

公开资料显示,潍坊投资公馆位于潍坊高新区健康东街198号。近几年公司净利润持续亏损,长期负债。2016年、2017年、2018年一季度,潍坊投资净利润分别为313.78万元、308.10万元、77.04万元;同期负债总额分别为9430.55万元、1.01亿元、1.03亿元。

即便如此,潍坊投资的评估价值似乎并未受到影响。这次接盘的并不是与海王星辰生物业务同一家医药行业企业,而是当地的两家房地产商——潍坊李和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李和”)和潍坊恒昊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恒昊”)。海王声称与两者无关。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两家房地产开发商选择接盘,或与潍坊投资目前的资产特点有关。

根据资产评估报告,潍坊投资整体业务板块现仅为母公司整体业务板块的发展提供业务平台支持。截至2018年3月底,其资产主要由山东银河购买的土地构成,山东银河业务发展需要整合到其医药业务平台内的个别业务的收付业务,无其他业务。

海王生物表示,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潍坊投资的股权,也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本次股权转让预计获得投资收益约8000万元,对公司今年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有利于公司发展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海王生物说。

外界认为,海王生物出售潍坊投资是一种“补血”行为。对此,在7月5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海王生物回应称,目标公司的财务指标已与出售公告同步披露。“目标公司没有实际业务,近几年持续亏损。出售资产是公司优化资源配置的正常经营决策行为。”

本文来自时代周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财经网站(www.jrj.com.cn)。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海王生物为何跌得停,海王生物前景分析":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36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