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更多精彩新闻
来源:慈善新闻。
慈善网讯(记者李欣)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发展好一个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富民。也是巩固当前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
“贵州的兔子,云南的茶叶,山里的一把蘑菇……”这首广为流传的民谣也说明了不同自然特色形成的产业优势。《慈善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中国各地一直在大力发展品牌产品,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建立贫困工业园区,努力将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加大对致富创业者的帮扶力度,力争让一人致富,全村一起奔向小康。
贵州在省外建立了138个配送中心。
“一只兔子,油盐醋;十只兔子,新衣服新裤子;一百只兔子,一个妻子;成千上万的兔子,住在城里。”这是贵州省普安县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目前,“浙江长毛兔”作为普安县的重点产业之一,发展势头迅猛。
这首顺口溜的背后,是浙江以安哥拉兔为“扶贫使者”,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贵州贫困户脱贫的生动故事。2006年,挂靠在普安的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干部徐天红牵线搭桥,通过镇海区德信兔毛加工厂将251只长毛兔运到普安进行试养。如今,14年过去了,当地已建成199个长毛兔养殖基地,63.37万只兔笼。发展长毛兔养殖户(企业、合作社)130户,覆盖贫困户2005户7452人,现存栏兔17.68万只,年产兔毛约280吨,产值4575万余元。
这是中国东西部扶贫的成功案例。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何光谦介绍,目前,贵州正大力抓产业带动就业,推进全省特色产业扶贫,坚持把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作为扶贫重点,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合作,对口帮扶城市,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有效助推脱贫攻坚。截至今年6月,贵州共建成省外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138个,确保了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的顺利发展。
云南发展26项扶贫主导产业。
紫春兰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雅诺寨的茶农。她住在茶资源特别丰富的雅诺斋。靠着“天时地利人和”,紫春兰一家靠采茶、制茶、卖茶过上了有两层小楼、两辆车的富裕生活。
在云南,像紫春兰这样依靠茶叶脱贫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
今年以来,云南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巩固提升扶贫成果。上半年,全省产业扶贫覆盖具备发展条件的贫困户168.53万户,覆盖率100%;新增贫困经营主体2.85万户,带动贫困户168.03万户,主带动率99.71%。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特色产业扶贫,确保完成2020年产业扶贫既定目标,2018年,省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云南省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三年来,云南省26个扶贫主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种植方面,茶叶、蔬菜、咖啡、坚果等特色产业面积略有增加,中药材、水果、食用菌发展势头加快,增加157.8万亩;养殖方面,肉牛存栏量分别增长2%和3.2%,生猪存栏量已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坚持产销“两手抓”,开通云南“抗疫助农”产销信息服务平台,对接省外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
湖北发放60亿元小额信贷用于扶贫。
在秦巴山脚下的湖北省十堰县万峪河乡,60多个蘑菇大棚整齐排列,这是张华中和他的家人今年脱贫的希望。张华忠以前在广东打工,即将脱贫,但这次疫情让他无法外出打工,让他在家发愁。今年3月,村里引导他发展蘑菇种植产业。他只需要出钱买菌种和棒,每天精心管理,几个月就能赚到钱。为了打消他的顾虑,万峪河乡还和当地银行协调,为他争取到了10万元的低息贷款。张华钟毅承包了8个大棚,种了4万袋蘑菇。
目前,湖北省各地扶贫车间和企业已恢复正常生产,不能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专项行动也正在陆续展开。据了解,2019年,湖北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惠及316万贫困人口。今年力争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0亿元,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确保高质量完成全省剩余5.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硬任务。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特色产业扶贫 走出一条致富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733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