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14:33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易中阳
近年来,天台县委、县政府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确立了“名县美市”的战略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绘制的发展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不仅成功创建了天台山国家5A级景区,还努力打造“处处游、时时游、万众游”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推动2017年全县旅游业增加值占9。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11.7亿元,增长18.4%。
突破核心制约,改革创新抓旅游
天台县位于浙东台州,八山半水半田,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不同于许多地区“入了穷乡僻壤曾是一座美丽的山,丽水因旅游业的发展而成为一座美丽的山”,天台县近1800年来一直为专家学者所着迷,先后孕育了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活佛”济公、唐诗之路、和合文化、徐霞客游记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民间广为流传“大八景,小八景,小八景”。这个民间谚语描述了这个地区各种各样的景点。
即便如此,天台旅游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中日建交的历史原因,天台山的国会寺成为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寺庙,吸引了众多天台信众到天台朝拜,入境旅游尤为火爆,促使天台开启了近40年的旅游开发之旅。天台顺势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旅游部门,随后开发了石梁,琼台仙姑景区一度让天台名声大噪。然而,在大众休闲旅游时代到来前夕,县里的一些干部却认为“旅游不能提振税收,景区只是出名而已,没必要大惊小怪”。天台旅游也因此陷入了迷茫期。
2012年,天台县委、县政府结合市场经济形势,重新梳理全县发展思路。党政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天台的优势、潜力、希望在旅游业。随后,该县先后提出“文化为魂、旅游为基”、“产业强县、旅游兴县”等战略方针,明确在体制、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向旅游倾斜,推动天台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时避免了天台旅游“早起晚赶”的悲剧。
近年来,天台县将全域旅游创建列为“一号工程”,坚持“一号工程、一号抓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兼任旅游委书记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职抓旅游的常委,成立了全县四个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在乡镇、村两级设立了旅游委、旅游办,出台政策将创建工作纳入乡镇(街道)、部门年度考核;成立县环境革命办公室,整体推进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每年安排旅游专项资金3000万元,两年内通过统筹农办、交通、文化等资金投入全域旅游6.68亿元。“十三五”期间,该县规划了100多个旅游相关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为进一步打破一些领导干部和群众对旅游行业的误解,打造“家天台”金牌旅游服务,任县主要领导甚至将出差在饭店时看到的服务理念,升级为天台“四个凡是”旅游发展观,即“游客看到的一切地方必须干净漂亮,游客享受的一切服务必须高效规范,游客遇到的一切员工必须热情礼貌,游客提出的一切要求,这无疑把旅游业提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如今,每逢重大节假日,天台县委常委、旅游委主任余都会来到天台山全域旅游信息指挥中心值班。通过连接全县主要景点的监控屏幕,他可以实时了解全球旅游动态。一旦发现旅游交通、卫生、安全、市政、物价等问题,他会立即现场办公,协调随行的相应部门负责人尽快处理。余说,党和政府的总体规划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旅游工作不是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企业的事,而是关系到“名县美市”建设的大事。
“在打破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约束方面,天台走在了全省前列,为创业者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天台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旅游管理体系,支撑大旅游发展的经费保障,同时推进全域旅游统计改革等多项改革创新,率先实现旅游咨询服务、停车场、厕所、 标识系统、智慧旅游设施、交通、游乐设施和乡镇A级景区,全域旅游的背景已经实现。
打开转型之门,培育业态,促进旅游
金秋时节,天台县街镇后安村游人如织,农民的脸上洋溢着旅游带来的丰收喜悦。这个村子过去并不穷。90年代初,依托石矿资源,村里家家户户做板岩生意,当矿工。一个矿工一天能挣200到300元,相当于当时一个大学教授的月薪。然而这碗“石米”却让整个后安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86年至2009年,10名村民死于石矿安全事故,6人重度残疾,200多人患职业病。其中8人死于矽肺病,年龄最小的只有38岁。
钱多,人少,老家丑。这怎么可能是梦想中的小康生活?在县里的指导下,后安村统一思想,关停了石矿,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乡村旅游之路,先后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和旅游开发公司,带领群众修复破损山体,清理村容村貌,开办农家乐酒店,开发特色乡村风味,建设石头文化街等旅游设施。更可贵的是,当地探索建立了“统分结合、公私共赢”的管理机制,村办农家乐带动了农户办农家乐。全村共发展农家乐77家,村集体经济从2011年的1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380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6000元增长到2017年的4.5万元,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伟大缩影。
作为天台旅游的“王牌”,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转型的故事数不胜数。近年来,随着公司外贸业务的增加,沈经常出差到世界各地。他敏锐地意识到,文化旅游空的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既能促进文化创新的经济发展,又能为民族文化的复兴做出贡献,从而为企业找到一条更可持续的道路。于是,他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了和合人文公园的开发建设上,从民间收集了3000多件和合文化资料,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推广和合文化。政府在公园所在区域打造了和合镇,吸引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正式开放前陆续迎来了众多游客。
“袜子”是天台工商绕不开的名片。据说目前网上卖的袜子80%左右来自天台县白鹤镇。2017年底,百合国际袜业城升级为“百合国际袜业旅游景区”。由于毗邻上三高速路口,人们不仅可以享受高速前的休息、烧水、如厕等免费服务,还可以免费参观各种袜业产品和袜业历史,亲身体验袜子的智能加工技术,出发前不可避免地将袜子带回家作为“旅游纪念品”,至今已收到近10万只袜子。白鹤镇分管旅游的党委委员陈大峰说,这不仅有助于商户增加零售额,维持淡季租金等基本开支,还能刺激商户根据游客需求创新产品类型,改变经营思路,促进当地整个袜业的发展。
目前,天台继续发力“融合五业”,加快文化、农业、工业、体育、城市、旅游深度融合,围绕“一心两区三镇”目标,打造大琼台核心景区、旅游休闲集聚区、农业旅游集聚区、和合小镇、云唐诗小镇、寒山文化旅游小镇等项目。目前,“华东第一瀑”天台山瀑布试水成功。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1个A级景区村、207家民宿全面迎客,10大文化物化、具体化、产业化步伐加快。县内当地大型工业企业均配有文化旅游展厅,“全区宜游”渐成现实。
“著名景点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但对于现代旅游市场来说,仅有景点是不够的。”天台县旅发委常务副主任蒋超勇表示,因地制宜推进地方特色资源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既有效丰富了旅游业本身的内容和要素,又有效地相互作用,促进相互转化,链接一二三产业,从而提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质量。
开辟共建之路,让全民参与干旅游。
从盘山公路驱车约30分钟后,我们对天台雷锋乡西山头村的偏僻有了清晰的感知。当你到达山顶俯瞰,你可以惊喜地发现,漫山遍野都是黄红重叠的野生柿子。这是浙江人均最大的柿子林,有2000多亩。现在每到柿子红的时候,就有很多游客上山采摘。但在此之前,不仅吸引不了外地人,而且大部分村民常年在外打工,只留下60多位老人留守,没有办法把柿子卖到满山遍野。
近年来,在县旅游、农业等部门的帮助下,乡、村两级连续举办柿子节,并从各地招聘了不少“柿子主任”。这些“柿子主管”大多是媒体从业者或行业意见领袖,甚至有天台在海外发展的网络专家负责帮助村里推广柿子、开展宣传或引进其他相关发展资源。通过不断发酵,西山头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柿子、柿饼、柿子酒价格一路上涨,村民的服务意识、宣传意识觉醒了。许多村民不再埋头种田。游客上山采摘时,会主动提供指路、送水、简餐、讲解等服务,甚至配合一些摄影师摆姿势摘柿子、挑担子。为了给西山头村的旅游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今年县里特意把首届农民丰收节的会场放在了村里,并当场宣布天台农商银行给予雷锋乡2亿元信用贷款。
平桥镇张家井村与西山头村相比,海拔略低,但过去的困难并不比西山头村少。据当地老人介绍,2015年这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4600元。村里28岁到39岁的60个男人,有22个单身,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荒山秃岭的。从村里出去,在邻县工作的陈光祥,退休后回村,心里很不舒服。他说,“全国都在向小康迈进。为什么他的家乡还这么穷?”他找到村两委,提出结合村里的煤矿遗址、山地特色和道教文化的独特性,发展旅游,改造村里的经济。
年近八旬的陈光祥不仅自己回村,还利用女儿在银行工作长期留在村里帮忙的机会,请儿子的规划单位免费帮村里编制了一份完整的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她四处奔走协调各方支持,以村集体的名义推动易筋经旅游小镇的发展,打造集观光、养生、培训、采摘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在县内旅游、交通、林业等线路1000多万资金和其他政策的帮助下,项目进展顺利,达到游客接待条件。村里发展了农家乐、茶室,家家户户都解决了厕所问题。2017年人均年收入提高到8900元,6个光棍结婚。更可喜的是,农民普遍有了发展旅游业的意识,家家户户都开始种植花草,愿意将未开垦的土地流转用于旅游。“成功只能靠大家的参与,个人的力量很小。”陈光祥反复强调。
为突出“共建共享”,近年来,天台县县委书记、县长等四套班子领导以身作则,选择在一些重大节假日带头当导游,开展“全域旅游、全民服务”旅游志愿者活动,号召全县干部群众争当“编外宣传部长”,讲好天台故事。目前,全县旅游志愿服务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全县所有景区和旅游村。除了505名专职导游,该县还培训了近300名志愿导游。余说,他们就是要全景招商,时时刻刻迎客,全行业入住,全民好客,把天台打造成集大花园、美丽经济带、文化示范区为一体的“美丽名县之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图片由天台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提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天台旅游宣传片,天台旅游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063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