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基金,共担风险,让银行敢贷,贫困户敢借。
□邹霞本报记者唐据
6月29日,记者从宜宾市屏山县获悉,截至今年4月底,屏山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561.27万元,占全省扶贫小额贷款总额的39.84%,惠及贫困户2245户。
平山作为库区移民县和国家级贫困县,发放这么多扶贫小额贷款,如何防控贷款风险?
银行敢放贷。
财政设立风险基金兜底
“全县贫困户10601户,贷款主要用于建房和发展种植养殖。贫困户本身收入来源就少,尤其是用于建房的部分,数额巨大,风险大。”平山农商银行信贷部经理曹志说,该行承担了该县的扶贫小额贷款工作,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原则上会申请贷款。
2015年,平山县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6458万元,截至2016年4月底,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561.27万元。
这么大的金额,如何控制风险?经过多次讨论,政府和银行做出了决定。“县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共同建立农村金融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总规模1500万元。”平山县扶贫小额信贷领导小组组长石进介绍。
贷款前,银行对贫困户进行了信用评级。根据评级,贷款金额在5000-50000元之间。目前,平山农商银行已累计向6162户贫困户发放授信19877万元。
"根据农村信用社几十年的经验,农民很少违约."平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罗斌说。如遇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发放的贷款金额由农村金融扶贫贷款风险基金覆盖。
除了资金担保,政府和保险公司还分担部分贷款风险。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所有贷款贫困户都购买了相应的保险。“此外,一旦发生风险和事故,政府将承担30%,”罗斌说。
钱是有用的
牛也可以申请低息贷款。
“牛两三个月就能卖出去,每头牛至少能赚2000元,10头牛就是2万元。”贫困户郭元海给年迈的母亲算了一笔账,让母亲再也不用担心他养不起一家人。
郭元海是平山镇干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世界上有两个老人,两个孩子在上学。曾经,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问题。“听说可以申请低息贷款,不需要抵押担保。我也可以借钱养牛。当时就想借点钱养牛。”去年10月,郭元海从平山农商银行贷款5万元,买了10头小牛饲养。“在家养牛,既能照顾老幼,又能挣钱。”
郭元海算了一下,等牛卖了,先把银行的5万块钱还了,再借出去养更多的牛。
个人敢借。
1万元贷款第一年利息只有112元。
“没听说过利率这么低的贷款。贷款1万,每年利息只有112元。可以借出去种水果,三年内可以还本金,压力不大。”平山县金乡村贫困户张军和妻子商量后,决定种植尹红李。“之前不敢借钱,因为利息高,压力大。”张俊喜没想到,“贷款5万,现在一年只需要还500多元利息,三四年后每年就有好几万的净收入。”
贫困户要想真正脱贫,走出循环贫困的“怪圈”,发展产业是突破口之一,这需要原始资金的支持。史进说,这个时候就要想办法让贫困户愿意贷款,敢于贷款。
自2013年平山县成为全省三个试点县之一后,县委县政府立即从能借能贷的贫困户入手,先后出台了财政贴息、扩大贴息范围等多项政策。
平山县财政在扶贫小额贷款年利率的基础上进行贴息,其他涉农贷款利率控制在高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20%-30%的范围内,有效降低了涉农贷款和扶贫贷款成本。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四川屏山扶贫局,屏山县扶贫":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43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