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屏山县万涡村,屏山县万窝村

屏山县万涡村,屏山县万窝村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目前,万窝村的群众已经实现了保障房。(宜宾新闻网杜卓斌摄)

“从2018年到2019年,在政府小额信贷政策的支持下,我逐步发展了10亩尹红李子。今年(2020年)到了高产期,光是尹红李我就赚了近6万元。”近日,家住平山县万窝村的贫困户老黄漫安华向记者分享了他脱贫奔小康的喜悦。

多措并举实现整村脱贫。

10月15日,记者走进了黄安华在万窝居居住的楼房。独立的两层小楼里有干净的瓷砖地板,成套的厨具,方便的网络通讯设备,液晶彩电以及配套的沙发和茶几,而黄安华正在整理他前院的菜园。据他介绍,房子是在政府扶贫政策支持下修建的,造价12万,政府补贴11万。

“除了住房问题,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帮助我解决收入问题。2017年9月,在政府全额贴息政策下,我从银行贷了2万元扶贫款,买了尹红李苗、农药、化肥等现在有了这笔资金,我发展了10亩尹红李,按照专家传授的技术进行管理,收入达到了5.47万元。”黄安华说,目前他家不仅有自己的产业,孩子也通过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找到了工作。“我想发自内心地说,感谢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黄安华说。

金平村在脱贫前建了6000亩标准化茶园。(宜宾新闻网杜卓斌摄)

“黄安华今年已经68岁了。他们家因病很穷。2014年准确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万窝村第一书记杨同印介绍,黄安华所在的万窝村位于金沙江边,平山县东部,距金平场镇9.8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00户1240人,贫困户78户317人。由于地形破碎,交通不便,工业缺乏,基础薄弱,民众普遍缺乏资金和技术。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168元,贫困发生率为26。“以前万窝里一直有句话叫‘穷,万涡,磨不叫不烧锅’”,杨同印说。

“2014年精准扶贫以来,湾窝村在省委办公厅、三峡总公司、市县扶贫开发局的帮助下,通过交通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先后投入金融一体化项目资金5700万元,修建了14公里柏油路。与周边村庄实现了路、水、电、工业通。同时,湾窝村发展了3500亩优质尹红李,全村实现了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网络信号、致富产业、通路道路六个全覆盖。”据杨同印介绍,湾窝村已于2017年脱贫。目前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0户。2019年人均纯收入8876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到20万元。

“现在,万窝村从曾经的‘穷窝’变成了人人羡慕的‘金窝’”,杨同印说。

自2014年精准扶贫以来,湾窝村已建成14公里柏油路(宜宾新闻网杜卓斌摄)

以弱带强,“加速”致富。

在平山县的统一协调下,湾窝村积极响应“强村带弱村”的倡议,主动与金平村对接,借助金平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加快”致富。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们积极响应‘先进落后’和‘强村弱村’的号召,本着不忘挖井人的理念,全力支持万窝村发展。”金平村村支书肖波说,金平村被公认为“强村”,是因为坚持农旅结合战略,脱贫前用3300亩红梅树建成6000亩标准化茶园,人均纯收入26680元。

“在帮扶万窝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组建了两支骨干队伍,一支是由村干部和返乡人才组成的宣传策划队伍,一支是由种植大户和种植专家组成的技术人才队伍。”肖波介绍,他们主要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对湾窝村进行帮扶。在产业发展方面,他们主要帮助湾窝村发展了3000多亩高标准的尹红李,并派出专业队伍指导生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年来,为湾窝村建设了统一的供水厂,22公里的工业种植道路和11公里的通祖道路,实现了金平村和湾窝村的互通。

“如今的万窝村,产业兴旺,村容整洁,道路明亮,村民生活富裕,收入倍增。”肖波说道。(记者杜卓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屏山县万涡村,屏山县万窝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437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