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领导出席并致辞。据金工作室介绍,本次会议释放了以下普惠金融信号:
“要实现金融的普惠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金融必须面向亿万人民。“我国基础金融服务已经覆盖99%的人口,乡镇银行网点覆盖率达到96.6%。全国平均拥有银行账户8.06个,银行卡6.01张,农村地区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占全国的40%。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数千万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农民都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由政府资助或补贴的各种医疗和健康保险已覆盖所有城乡居民。这些表演是世界上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金融街论坛上表示,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和金融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矛盾依然突出,实现金融普惠目标需要做大量工作:
——要坚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展大型和超大型金融企业,培育中小金融机构。既要有综合经营的一站式机构,又要有特色的专业化机构。不同类型的金融主体坚守阵地,取长补短,相互竞争,共同打造一片郁郁葱葱的金融森林。各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数字化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服务大众的能力。
——深化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改革仍然十分紧迫。必须正视暴露出来的风险和违法违规问题,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尽力挽回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所有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都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关键是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严格选拔忠诚、专业、廉洁、务实的高管人员。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监管,引导金融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倾斜。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努力实现员工的职业愿景,扎根城乡社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通过科技赋能降低服务成本,让广大人民群众平等占有金融资源,享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实现这些目标,从根本上符合为股权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的需求。
——金融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财富管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人民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必须防止风险外溢,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增进社会福利。我们还应该在防灾救灾、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探索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础养老金、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金在内的养老保障“三支柱”。“第一支柱已经覆盖近10亿城乡居民,但第二支柱很小,第三支柱长期处于起步阶段。”郭树清表示,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支柱发展相对缓慢,占比低,对老年人的支持明显不足。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非常迫切。金融业可以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郭树清指出,发挥财政优势,大力发展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同时,还可以集中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从根本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满足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
“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60万亿元,其中90多万亿元是银行存款,而且大部分是一年期以下的。可转化为终身养老金融资源的金融资产规模非常大,优势明显。”谈及下一步,郭树清表示,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把握现有的业务规范,也就是要追根溯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的标准,清理不达标的产品。另一方面是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开发真正具有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等。“我们将选择条件较好的金融机构和加盟商先行参与,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探索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确保大型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础,经济繁荣,金融繁荣;经济强,金融强。“要科学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中国银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在会上表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下降4.4%,而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1.9%,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为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梁涛表示,银监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确保疫情期间基础金融服务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实施延期偿还贷款本息政策,延期偿还超过3.7万亿元的中小企业和外贸企业贷款本息。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专项信贷支持超过3万亿元。同时采取措施支持稳定企业,保障就业。9月末,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5.4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5%。前三季度,普惠性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比去年下降0.82个百分点。此外,前9个月,保险业赔付支出9989亿元。在洪涝灾害严重地区,发放灾后重建贷款1833亿元,保险赔付55亿元。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梁涛表示,包括确保大型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落实“全年金融系统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要求。大力发展科技保险和专利保险。完善小额信贷扶贫政策,开发更多生态保护领域的信用保险产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引导大型银行下沉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推动中小银行、理财、信托、保险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金融科技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潜力巨大”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金融科技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将大有可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0金融街论坛暨方成金融科技论坛的演讲中表示。
会起到什么作用?对此,范一飞表示,在推进农村金融普及方面,要加强惠农金融服务点与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的整合共享,利用移动金融APP、开放API等手段拓宽服务半径,打造“跨金融机构互通、线上线下打通、金融与公共领域融合”的服务新渠道,因地制宜丰富整合农业金融服务和产品,填充农村金融服务空。
在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方面,要加强对农作物、牲畜、家禽、水产品、树木等农业“生物”的动态跟踪。借助移动物联网、卫星遥感、图像识别、电子围栏等技术,推进农业产业链数据自动采集、可追溯信任、智能分析,将“动产”转化为“不动产”,促进资金流、物流、商流深度融合,提高农业产业及上下游企业融资可得性。
同时,还要推进农民公共服务便利化,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农村缴费模式,实现水、电、气等公共事业一站式缴费,推进社保服务激活、医疗结算、交通购票等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多项服务只跑一次”,让农民享受更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助力打通智慧政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在推进农村建设数字化方面,应推进基于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等技术的涉农数据共享,以数字化手段完善农村征信体系,为农户信贷策略提供可靠、可追溯的数据来源,提高信用体系的覆盖面和应用效果。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金典工作室何霞)
作者:何霞
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街论坛透露了哪些普惠金融信号,普惠金融讲堂":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860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