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96年考上大学向舅舅借1000被拒,全村连夜凑钱,20年后回报乡亲们

96年考上大学向舅舅借1000被拒,全村连夜凑钱,20年后回报乡亲们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叫王小明,家住河南省陕县刁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个山村虽然贫穷落后,但村里人情味很浓。我从小父母双亡,和舅舅一家住在一起。

记得9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终于考上了省城的大学。那一刻,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心里默默感谢老师和村里人这些年来的培养帮助。我迫不及待地跑去舅舅家,想向他借钱上大学。

“舅舅,我考上大学了!你快帮我凑凑学费吧。”我开心地说。

舅舅却皱着眉头,谨慎地说:“上大学很费钱的,要买书本,交学费、住宿费,每年得几千块钱呢。咱家才刚修房子,也是捉襟见肘,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舅舅脸色一沉,严肃地说:“刚才不是跟你说了吗?家里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上大学是好事,但咱也得现实点,拿不出钱就是拿不出啊。”

我再三央求,舅舅还是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我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眼看着上大学的梦想就要破灭。我失魂落魄地走出舅舅家,愤愤地踢了几脚墙角的石头。这时,我的老邻居李大叔正好烧菜回家,看见我的样子,关切地走过来询问。

李大叔言出必践,当天晚上就召集村里人开会,说要团结起来集资送我上大学。

“王小明这孩子实在太不容易了,他那两口子早早就不在了,从小跟着舅舅照顾,现在终于考上大学,可舅舅家穷,供不起学费。我们不能看着村里的好苗子就此枯萎,大家团结起来,都捐点钱,送他上学成人!”李大叔激动地说。

“没问题,我先捐50块!”“我也捐50!”村里人都爽快地表态。

我听到村民们的讨论,内心激动不已。我赶紧跑进屋,跪在李大叔和村长面前,说:“谢谢您们!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回报村里人的培养之恩!”

村长摸摸我的头说:“好孩子,快起来。我们村虽然不富裕,但都心怀小康啊。送你上学是咱们应该做的,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争气!”

于是,村民们迅速行动,自发地参与到为我凑学费的行动中。 店送来十袋面粉,车修工叔叔送来修车工钱,村里几户比较殷实的还直接捐了几百块钱。我看着他们一个个拿着自己仅有的积蓄为我凑学费,鼻子一酸,眼眶红了。

第二天清晨,我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背着简单的行李,跟村民们挥手告别,坐上了开往省城的大巴。从此,我开始了我人生中崭新的一页。

在大学里,我勤奋学习,在空余时间做兼职挣钱。虽然生活拮据,但我觉得万分幸福。我时刻铭记村民们的期望,发奋图强。

大学四年时间转瞬即逝,我攻克了种种困难,最终顺利毕业了。在这期间,我时常想起家乡的村民们,是他们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

毕业后,我积极找工作,终于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离开家乡在城市打拼,我深感寂寞和孤独。所幸工作稳定后,我认识了未来的妻子小芳。我们彼此相爱,并共同在城市生活了下来。

我与小芳结婚时,特意回到家乡,请村里人来参加婚礼。村民们见证我们结为夫妻,都很高兴。李大叔笑着对我说:“小王啊,看你现在样子,真让老夫欣慰!当年我们集资送你上学,真是明智之举啊!”

婚后,我们夫妻俩在城市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生活渐渐宽裕起来。我念念不忘家乡的恩情,一直想找机会回报村民。终于,我们攒下了一大笔钱,我决定返乡,把这些钱都送给村民们。

春节前,我回到家乡,把钱都换成了现金,装在皮箱里。我兴高采烈地敲开李大叔家的门,对着满头白发的李大叔说:“大叔,这些钱你收下,当年谢谢你们资助我上学!我终于能回报你们了。”

李大叔连连摆手,慈爱地说:“小王啊,当年我们送你上学是一片心意,你现在有出息了,我们就高兴了。这些钱你收回吧,咱们一家人无牵无挂,足够了。”

我跑到其他村民家,他们也都谢绝了我的好意。我很感动,也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村长看出我的难处,笑呵呵地对我说:“小王啊,你这样的心意我们都领了。既然钱你不愿收回,不如捐出来,成立‘刁村寒门求学基金’吧!”

这个提议让我眼前一亮。没错,我就用这笔钱,成立基金会,帮助村里贫困学子实现上学梦想!

我立即采纳了村长的提议,决定成立“刁村寒门求学基金”。村民们也都热烈支持这个主意。

于是我忙着办理基金会的申请和登记手续,编写章程,设立理事会。李大叔热心地担任了理事长,其他村民也踊跃参与其中。

在章程中,我们明确了基金会的宗旨是帮助刁村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我把自己准备的善款全数捐入基金会,还发起了面向村民的募捐活动。出人意料的是,村民们都自发地参与捐款,虽然都是些小额钱,但加在一起也筹集了可观的善款。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半年后,刁村寒门求学基金会终于正式成立了。基金会确定每年资助10名考上高中或大学的优秀贫困学生,资助标准包括学费、书本费、住宿费等。首届资助的10名学生都来自贫寒家庭,又都很优秀,终于盼来了上学的希望。

第一届资助仪式上,我宣读了资助名单,这些孩子和家长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我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终于感到自己回报了村民的养育之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村长热情地赞扬我说:“小王啊,你不负我们的期望,到最后竟成就了这样一番伟业!刁村的孩子们将来个个都会追随你的脚步,我们村的面貌一定会焕然一新!”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基金会的资助之路还很长。我会继续筹款,把基金会办得更好,让更多孩子的梦想能实现。也希望身边的人能一起关注和支持这个公益事业,让寒门学子们看到希望。

基金会的成立,让刁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希望,村民们也更加团结起来,主动参与公益事业。

我把工作调回家乡,和妻子小芳一起全身心投入到基金会工作中去。我们白天忙着联系捐赠企业,更新基金会的信息公开系统,晚上则去贫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

日复一日,基金会的运作越来越规范,也为越来越多的学子提供了助学金。得益学生们如今个个考入了理想的学校,优秀者还可以争取基金会的续助,直到完成学业。

十年过去,第一批得助学生终于顺利毕业步入社会,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回到家乡,成为村里的骨干。我看着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为人民做贡献,不禁感慨万分。

基金会的模范也鼓舞了其他村子,附近几个村子也效仿刁村,成立了相似的助学基金组织。我积极把经验分享给他们,让他们避免一些误区。

现在的刁村日新月异,乡亲们的生活明显改善。来村里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村口立起了基金会的简介,上面写着“感恩奋发,启迪未来”。这句话道出了基金会的初心,也是我们村发展的动力。

我和妻子偶尔也会回城里走走,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这里有我们的事业和梦想。每当看到村里孩子们穿着校服步履轻快地经过,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和充实。我深知一切的源头在于村民们20年前无私的帮助,这是一个传递好心的循环,将会代代相传。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是十年过去。刁村寒门求学基金会已营运二十年,为村里和附近贫困地区培养了无数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许多当年得到基金会资助的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村里的骨干力量。有的回到村里从事教育,有的成为村官,有的成为企业管理者,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推动家乡发展。

我和妻子小芳也渐渐老去,但看着这些孩子们建树,我们感到心满意足。村里的面貌日新月异,过去贫穷落后的模样已一扫而空。现在村里建起了图书馆、文化中心,甚至连公交车也开到了村口。

许多当年资助的学生现在业已成家立业,他们都带着子女回村里拜访我和小芳,结伴而来。屋里热闹非凡,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叫着“王爷爷”“王奶奶”。我和小芳忍不住流下了欣慰的眼泪。

村民们见了也开心不已,纷纷跟孩子们说起我当年如何艰难求学,后来回报家乡,兴办寒门基金会的事迹。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说长大也要像王爷爷那样回报社会。

我们欣然告诉孩子们,帮助别人、回报社会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只要有爱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又是春节时分,我们邀请资助的学生们一起在村里欢聚。热闹的人群中,我不禁仿佛回到多年前村民们集资送我上学的场景。感动与宽慰充满胸膛,我知道,这就是我人生最无憾的归宿。

时间一天天流逝,我和小芳渐渐老去,行动也不太方便了。但我们仍然每天忙忙碌碌,继续参与基金会的运作。

村里的小朋友们经常来看望我们,叫我们讲以前的故事。我们便给他们讲述当年我们辛苦求学的艰难历程,以及后来兴办基金会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长大也要努力读书,报效家乡。

我们笑着对孩子们说:“好好学习是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事,将来你们会有更多机会回报大家。我们当年的经历只是想告诉你们,活着就要有梦想,遇到困难也要坚持努力,这样才能过上有意义的人生。”

如今基金会已成功运营多年,为村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我和小芳也准备逐步退居二线了。我们挑选了几个当年资助的优秀学生,委以重任,希望他们接手基金会的未来发展。

小芳晚年身子也越来越虚弱了,我备感伤愁,但更多的是感恩。我感谢老天让我们走过了精彩的一生,感谢所有的爱与陪伴。

那一年冬天,小芳终于和我道别离开了人世。送走她的那一刻,我心中升起前所未有的平静。我知道,自己也会在不久后与她重逢。

我将基金会交给了年轻一辈,和村民们作最后告别。他们不舍地目送我离开,我说:“我会在天之灵处继续注视着家乡。感谢你们给了我美好的一生,让我无憾而归。”

我轻轻阖上眼睛,让思绪回到多年前一个个熟悉的面孔。这一世,我饱尝人情温暖,我心满意足。

多年以后,每逢春节,刁村寒门求学基金会都会举办纪念活动,诵读我和小芳的事迹,感念我们对家乡的贡献。这火种将代代相传,直到地老天荒。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96年考上大学向舅舅借1000被拒,全村连夜凑钱,20年后回报乡亲们":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4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