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财经独家,赶紧关注。
“智能存款+限量开户:存款一个月后,利率达到4%!存管时间截至2018年12月20日,存管资金不受影响。”前段时间,很多微众银行的用户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目前,至少有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富民银行等10家民营银行推出了智能存款产品。这类产品通常是三年期或五年期定期存款,但客户可以在到期日前随时支取。这类产品提前支取的利率最高可达4.5%,远超传统银行。据一些私人银行介绍,这些智能存款产品都是银行存款,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50万元限额内100%赔付。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存款产品大多是私人银行推出的。究其原因,目前国内民营银行成立不超过四年,在知名度和网点上并无优势。并且配合监管要求,同业整合资金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存款规模小是目前民营银行面临的一大困境。
除微众银行外,多家私人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产品限量发售。比如富民银行推出的富民宝,现在是按日销售;众邦银行推出的众邦宝,目前实行额度购买...
2019,能抢到的智能存款不多,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抢就是赚”!
什么是全时间智能存款?
以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为例,产品介绍显示:
50元开始存。
随用随存。
一个月存款后,支取利率达到4%,五年存款后,利率达到4.5%。
阶梯利率,根据存款日确定实际支取利率。
“智能存款+”存款一个月后利率达到4%。目前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三个月1.35%,三年2.75%,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在5%以下。
也就是说,智能存款,起点一般是50到100元,本息也是随存随还,利率和理财产品相差不远。
智能存款是如何工作的?
智能存款最长期限一般为5年。根据以往的经验,定期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如果提前支取,储户只能拿到活期存款的利率。
智能存款有独特的运作模式。
以富民银行富民宝为例,产品介绍显示,客户每购买一笔富民宝,就在富民银行存入一笔五年期定期存款。客户提前支取富民宝是按照实际存款期限和存款当日公布的“提前支取利率”将该笔定期存款的收益权转让给其他金融服务机构,进而获得高于活期利率的收益。
一位私人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市场上大量的存款,存款期限越长,定价越高。所谓智能存款,就是存款产品,银行需要100%支付。储户想提前取钱,就会找金融公司,比如信托公司,购买未来的存款期限。对于银行来说,相当于把这笔存款从甲储户转移到乙储户手中。”
智能存款为什么能给出4%以上的利率?
智能存款为什么能给出4%以上的利率?而同期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也只有5%出头。
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看来,智能存款产品利率高,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与定向存款收益权转让有一定关系。当然,这种行为是否合规还有很多争论。二是互联网银行自身的吸储行为。这种银行本身没有网点,没有太多的客户群体。提高利率是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应该说第二种可能性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的智能存款产品大多是私人银行推出的。
融360分析师杨慧敏表示,私人银行之所以能给投资者这么高的利率,主要与私人银行业务的特殊性有关。私人银行主要做小额贷款,利率相对较高,所以这种活期存款实际上是让银行锁定定期存款,从而支持贷款资金。这样的高息贷款基本可以覆盖定期存款的高利率。
恒丰银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唐丽华表示,智能存款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收益,是通过这种资产转移的方式实现资金池的期限错配,使定期存款“活期化”。同时为了平衡收益,将资产投资于高收益品种。投资人把资金存进去,就相当于进入了定期存款的资金池,提前锁定了利率。如果投资人想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的收益权会转让给第三方理财机构,由第三方理财机构支付本金和收益,然后银行在定期存款到期时向第三方机构支付利差和费用。
智能存款有风险吗?
随着保本理财即将退出江湖,货币基金收益率连连下跌,互联网金融处于十字路口...智能存款在备受市场追捧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疑惑:智能存款到底安全吗?这么高的利率有风险吗?
多种智能存款的产品介绍显示,该产品为银行合法存款,本金安全有保障。
前述私人银行人士表示,“这种存款当然对储户没有影响。如果两个储户达成协议转移存款,对银行没有影响。但在现实中,储户不太可能找到能‘接手’剩余存款的机构,所以在智能存款模式下,这类机构是银行推荐的。”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这种模式创新可能蕴含一定风险。
在唐丽华看来,这种模式创新虽然帮助民营银行快速增加了存款,但也蕴含着风险。一方面,第三方机构的增加相当于拉长了资金链,在第三方机构资质和身份不透明的情况下,增加了交易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这种交易中,较高的资金成本意味着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资产来平衡收益。在当前经济下行、信用风险加大的背景下,投资失败的坏账风险显然会增加,并且由于高成本资金的快速流入,不得不寻求更多高投资回报率的资产。这种恶性循环会增加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旦合作的第三方机构遇到还款困难,就会为民营银行的持续稳健经营埋下隐患。
杨惠民表示,在投资者集中提现、第三方机构无法先行垫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但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有存款保险。最极端的情况是提前支取不能兑现,但定期存款到期仍可赎回。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本息损失的风险并不大。从监管的角度来说,目前在存款或者理财方面都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所以要看未来监管的态度。
一些智能存款已被限制或暂停。未来会怎样?
智能存款对私人银行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会是长期趋势吗?
前述私人银行人士坦言,目前银行约三分之二的负债来自同业,这一比例在逐渐降低,三分之一来自客户存款和企业存款。不过他也表示,智能存款可能只是目前私人银行资金短缺的一个过渡方案,不一定会成为趋势。
何飞认为,智能存款对私人银行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模式无法解决私人银行发展中的长期问题。至于民营银行的压力,需要分类。那些线下有网点,线上有场景的民营银行压力不大,那些线下没有网点,线上没有场景的民营银行影响力大。主要原因是I类账户必须在银行面对面开立,而II类和III类账户可以在网上开立,但金额非常有限。
“目前,智能存款产品的性质仍有争议。预计下一步监管将按照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规定此类产品的起点,同时对其是否符合存款保险的要求进行认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智能存款产品的规模增长可能会受到明显制约。”何飞说。
唐丽华认为,未来应该继续探索智能存款业务的创新模式。一方面,要增强资产回报的稳定预期。一是民营银行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防控、风险隔离等能力建设;二是加强资产的投研能力,与第三方机构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三是增加更多资质更高的合作机构,实行多元化投资。另一方面,要增加第三方合作机构的透明度,探索实行名单制管理。同时,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准入的监管,加强过程控制,防范交叉风险。
编辑:郑亚硕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存款利率报价新方式,存款保险实行利率":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37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