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金融魔方记者吴春波见习记者关帅康实习生石冰倩哲摄影】11月30日,“郑”启动一周年暨100家金融服务港湾集中授牌仪式在中原龙子湖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国内金融领域的专家、河南省及郑州市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100余家金融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推动了“郑”平台的生态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指导,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市金融工作局、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市科技局、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郑州市工商联、郑州郑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郑”号迎来开航一周年。
真金白银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协调产业链、保障供应链、推动创新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刘荣出席活动;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一级巡视员张宗军出席活动并致辞;郑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晴,郑州市政府秘书长王春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天宇教授出席活动。活动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李主持。
“郑州以‘郑’平台为突破口,推动普创新领域信贷可获得性持续提升。全市民间贷款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497.4亿和3369.9亿,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出全省12.9和4.7个百分点,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王希望“郑”在全国征信市场发展大局中进一步明确定位,做强主业,厚植优势,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完善内控体系,不断提升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供更加专业的征信服务,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帮助。
“此次集中许可计划长远且意义重大,体现了郑州市委市政府重视金融、开发性金融、服务金融的坚定决心,必将开启政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新局面,为推动我省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张宗军表示,下一步,河南监管局将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各银行业机构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齐心协力把郑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22年11月30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郑州市中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即“郑”平台)正式上线,成为郑州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科技创新、“三农”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的核心主阵地。
一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河南省金融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郑州市各级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郑荣昊”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金融服务平台。同时,作为郑平台的线下应用,郑州金融服务港湾蓬勃发展,形成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9家银行和机构签订战略合同,
106个金融服务端口的集中许可
为改善郑服务生态,一年来,郑州市陆续出台《关于推进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0项政策措施,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郑”信用风险共担补偿资金池。
同时,依托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建设了一批金融服务港湾,“郑”平台推动“政府服务进银行、金融服务进园区(社区)”,形成了郑州市“1+1+N”金融服务体系。
本次会议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同时举行颁奖仪式。授牌前,各区县(市)通过连线向主会场上报了本辖区金融服务港湾建设情况。
随后,郑州银行中原科技城支行、郑州银行商鼎路支行、郑州银行郑光路支行、郑州银行商都路肖伟支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邮储银行金水东路支行、中信银行龙子湖支行等106家银行分支机构被授予“金融服务港湾”称号。
加上首批获得许可的5家,“郑”金融服务港总数已达111家,更多的银行分行正在积极申请成为金融服务港。
据悉,金融服务港湾分为科技、普惠和“三农”三种类型,精准服务;其功能涵盖基层金融治理、直接政策宣传、综合金融服务、投资与培育对接、问题反馈与解答等。,可以为附近的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此外,郑还与中国建设银行金水路支行、邮储银行郑州分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郑州银行、浙商银行郑州分行、招商银行郑州分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秦书科技、JD.COM科技等9家银行、科研机构、科技公司签约。
据悉,“郑”平台具有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平台郑州节点、河南金融共享服务平台郑州站、郑州地方征信平台等多项功能。
资料显示,“郑”平台全称为郑州市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是郑州市委、市政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而打造的“1+1+N”普惠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既有郑州地方征信平台、全国中小企业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信易贷)郑州站,也有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郑州站。
平台已入驻企业84.3万家。
累计信贷305.1亿元,贷款265.2亿元。
河南赛诺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诺特)是一家专注于肿瘤精准医疗诊断试剂和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郑”系统的支持下,成长为中国肿瘤病理诊断领域的龙头企业。
在会议现场,赛诺特董事长齐华表示,通过“郑”平台,企业得以将技术和专利转化为资源,近两年获得银行信贷1亿元,同时还获得省、市、区三级国有资金近亿元的股权投资。“正是由于各级政府提供的多种新型融资模式,极大地帮助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让企业敢于每年投入15%以上的收入用于研发。”齐华说。
大河金融立方记者获悉,截至目前,“郑”平台已入驻企业84.3万家、金融机构45家,发布金融产品226款,受理融资申请11.59万笔,解决融资需求2.54万笔,累计授信金额305.1亿元,累计贷款金额265.2亿元,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梁德顺在会上表示,中国建设银行科技支行已在郑州成功挂牌首个“科技金融服务港湾”,中牟万邦物流园支行成功挂牌“普惠金融服务港湾”,“郑”平台特色信贷产品16个,累计申请贷款7193笔。
“2023年以来,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累计为郑州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普惠贷款631.5亿元,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57.3亿元,支持小微企业5.5万户,贷款余额和新增均居行业首位。”梁德顺表示,下一步,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将依托“郑”平台和建行数字普惠金融优势,全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郑州银行董事长赵飞表示,在线平台服务方面,郑州银行深度融入“郑”平台体系建设,推出了“郑可贷”等10款产品。线下金融服务港湾方面,郑州银行先后在郑州市县选择了23个试点港湾,已完成21个港湾建设,基本形成了科技创新+普惠区县全覆盖的格局。
赵飞表示,下一步,郑州银行将大力发展政策性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加强与郑的紧密合作,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平台建设,着力提升金融港湾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大信贷服务力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贷款的便利性、可获得性和普惠性。
此外,本次会议期间,樊纲和张天宇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分析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金融科技发展形势,分享了相关思考。
编辑:陶|审核:陈筱涓|审核:李震|监制: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战略签约9家单位,百余金融服务港湾集中授牌!“郑好融”朋友圈再扩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399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