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和“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
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有了“摇钱树”
“决战脱贫,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和“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正在热烈征集中。主办方近日收到很多优秀案例,聚焦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近年来,福建不少贫困村结合当地生态自然资源和群众养殖习惯,不断探索,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让贫困户有了一份安稳的幸福。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为农民致富铺路
9月,南平浦城县富岭镇观复村的果蔬已经种植完毕,进入淡季。村主任钟汝成正忙着修建厕所、道路、水利等项目,以进一步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
观复村属于南屏市级贫困村,贫困户17户29人。钟汝成,观复村人,早年外出经商。他提到观复村几乎没有耕地,缺乏资源。过去,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和蘑菇为生。2015年,钟如成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干部。“希望通过在国外学到的经验,改变家乡的面貌,让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2018年,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多次上门调研座谈。依托当地种植食用菌经验的技术优势,利用市级产业扶贫资金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食用菌(香菇)扶贫产业项目。当年12月,村集体食用菌产业销售额突破60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开启了村集体增收的“第一桶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刚刚尝到产业带来的甜头的观复村,收入不错,但发展规模一直上不去。怎样才能快速稳定的创收?
经过调研,村“两委”决定改造建设现代化大棚发展水果种植业,流转100亩土地用于产业发展项目,探索多元化种植模式,轮作发展香菇、哈密瓜、甜瓜、圣女果、西瓜、菜花、木耳等项目。目前,开发项目已实现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带动10户贫困户每户增收4000多元,转移村里4000多名富余劳动力投入产业发展。
“每年村里员工工资30万,贫困户在家就业,有稳定收入。”钟如成说,产业实现了村集体、贫困户、村民“三赢共富”的目标。
张永红是一个贫困户,他的妻子和女儿都是残疾人,需要他的照顾,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儿子,他的生活很贫困。村里除了给他低保等政策扶持,还安排他在村里的大棚、西瓜地里打工,增加收入。今年上半年,张永光打工稳定收入5000元。
观复村还开发了水果采摘村周末游,树立了“观复村味道”的品牌。“每个季节,都会有不同的果实成熟。我们通过微信平台推广,吸引了很多周边县市。”钟如成告诉记者,观复村建立了水果回收采摘体系,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水果产业结构,探索种植适合电商销售的水果。
此外,观复村正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竹加工厂项目,计划建设10条生产线的竹加工企业。建成后,预计年竹材加工能力可达2万吨,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村集体年净利润可达70-80万元。
【扶贫演讲】> & gt& gt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农民工愿意返乡,村集体经济富裕了,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项长期事业。村民有希望,村集体就有希望。‘村集体+村民’的发展长期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才能实现。我们在努力做一个好的梦想家!”——钟汝成
打造“毕丽杨霞”品牌
点亮扶贫希望之灯
在福州罗源毕丽乡,有一种爱吃断肠草的“奇特”山羊,叫夏阳,201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毕丽乡靠宰羊脱贫,贫困户变富了。
39岁的雷代增,家里两个人,因为一场严重的车祸,无法继续从事体力劳动。这个家庭失去了大部分经济来源,被医疗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2014年,他成为毕丽镇的贫困户。
在精准帮扶过程中,政府为雷代增提供了医疗保障、产业补贴资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措施,但这种“输血式”扶贫并不能帮助雷代增家庭实现稳定脱贫。
毕丽镇财政所所长黄健是雷代增帮扶的第一责任人。在得知雷代增有养羊经验后,他多次向雷代增夫妇宣传毕丽夏阳的品牌效益,详细讲解政府的精准帮扶措施和政策,帮助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以前出车祸没办法工作。政府给了扶贫政策,提供技术援助鼓励我。”记者采访时,雷代增正在山里放羊。他告诉记者,在乡镇干部的支持下,他获得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买了羔羊,建了圈舍。
养羊之初,雷代增向养殖前辈和专家请教技术,还参加了毕丽乡组织的“雨露计划”培训,提高了饲养于霞羊的知识储备,从外行变成了内行。
近年来,毕丽乡政府大力打造“毕丽夏阳”品牌,举办“福建罗源夏阳吉宝生态品牌产品推介会”,为毕丽夏阳的销售做了多层次的广告宣传。雷代增养殖的毕丽夏阳坚持放养的生态养殖方式,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销售无忧。
在乡镇干部的支持下,雷代增通过多项财政补贴扩大了养殖规模。2018年5月,“雷代增家庭农场”成立。今年,雷代增养殖的毕丽于霞羊也免费申请了工伤保险,为自己的养殖之路保驾护航。目前,雷代增的毕丽夏邑羊养殖规模已达200多只,到2019年底,仅销售夏邑羊就收入10多万元。除了养殖毕丽林夏羊,雷代增还圈养了100多只鸡鸭等家禽,年收入约3000元。
雷代增通过饲养毕丽羊逐渐改善了生活,还带领周围的村民加入了养殖行列,向他们传授养殖经验。2016年以来,他带领郑玉宝等村里的5个养殖农户抱团发展,每户平均每年靠卖毕丽下张羊收入5万元左右。
【扶贫的感觉】> & gt& gt
“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保障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我们的羊肉嫩而不腻,每年都订一个空的。接下来,希望能获得更多贷款,扩大养殖规模。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会更好。也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更多的村民走上扶贫的道路。”——雷代增
案例回顾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在脱贫攻坚决战过程中,福建省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围绕县域资源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业扶贫的措施,帮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据统计,2019年,福建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农村物流等十大农村特色产业产业链总产值达1.78万亿元。
2019年12月,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福建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重点做强做优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苗木、林竹、食用菌、乡村旅游、农村物流等十大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2月,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进一步推进十大农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力争2020年十大农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万亿元。
特色农业产业链和优势农业品牌为长期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只有立足区域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增强产业扶贫的广泛性、带动力和持久性。(记者卢)据
来源:东南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福建产业扶贫,福建乡村振兴补贴项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44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