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祝农商银行卢兴全
“我们家去年被淹了,洪水冲走了。有了天祝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解决了我的资金问题,帮我渡过了难关。现在搬到新家快两个月了。新房三室一厅,给排水方便,也很温馨。冬天不用自己烧煤取暖了……”谈起自己搬迁后的生活,天柱县垛石镇茶树沟村的徐新德打开了“话匣子”
只有和平相处,才能过得心安理得。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是帮助农民实现安居梦的伟大工程。天祝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全县64.8%的国土面积位于自然保护区。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自然灾害频发,干旱普遍,水土资源不匹配,生态保护与人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十分突出。2022年,天祝县制定了《生态地质灾害疏散实施方案(2022-2026年)》,通过对全县818户3011人的生态地质灾害疏散工程,彻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天祝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号召,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安居宝”为抓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精准满足群众信贷需求,帮助群众住上新房,实现“安居梦”。去年以来,天祝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安居宝”贷款5700万元,支持全县11个集中安置点773户,入住率达94.5%。
坚持金融为民,协调有序推进。
实施生态地质灾害疏散整理和改善农村住房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是从源头上消除自然灾害威胁的务实之举。
天祝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农商银行优势,坚决担负起主体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联社党委的部署要求,精准对接县委县政府,2022年3月,与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天祝县农村住房保障巩固提升专项贷款合作协议》,确定借款人。按照每户最高10万元贷款额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地区农户抗震改造,重点保障农村易返贫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分散在农村的贫困人口等6类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安全和改造需求, 因因灾意外等刚性支出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家庭,农村低收入边缘家庭,以及其他未享受农村住房保障政策且自身住房安全无法解决的贫困户。 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民抗震房改造贷款320笔,金额2300万元。
为彻底解决深山区贫困人口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产业难等突出问题,实现人搬穷窝、连根拔起、产业变穷的目标, 天祝农商银行于2022年6月与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业务合作协议》,建立沟通合作长效机制,全面启动贷款发放,扎实推进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共发放“生态地质灾害搬迁贷款”691户,金额3400万元。
虽然已经进入高原寒冷季节,但走进人们的家中,却让人感到温暖和谐。现在,和所有的安置户一样,天祝县垛石镇煤场村村民多延成一家已经告别了一下雨就发愁的土坯房。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方便,住房安全更有保障,像城里人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一幅幅美丽宜居的田园风光,一张张群众脸上的笑容,尽收眼底。
坚持金融惠民与时俱进。
移民搬迁是为了让群众“搬出去”、“留得住”、“富起来”。在新的征程上,天祝农商银行坚持“三农”本源,以支农、扶小为重点,围绕全县八大特色产业,将信贷资产向搬迁群众倾斜,有效“放贷”产业发展,浇灌百姓致富。
走进天祝县松山镇安置区李湘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大棚里的菇袋上长着又厚又香的蘑菇,村民王世芳正和工人们熟练地采摘。近年来,种植蘑菇并从大山深处搬到安置点的王世芳一家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王世芳笑着说,“在政府和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下,我已经从一开始的9个蘑菇种植棚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棚。每个棚定制了1万根左右的菌棒,一根菌棒的收入在1.5元左右。”
“牛”产业是全县八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全县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天祝农商银行的“财务管理员”扮演着信息采集者和财务担保人的角色。在前期调研了解的基础上,2023年3月,松山镇“百户养牛业”贷款签约仪式在松山镇安置区李湘村举行,尹正村三方合作协议签署。向5个安置村的100户农户授信1200万元,积极支持安置点培育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业,为搬迁群众“放贷”养牛,打开“金伞”。“我代表全村对天祝农商银行为我们村产业发展提供的信贷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2023年9月,松山镇马珏村党支部书记牛贵年给天祝农村商业银行送来锦旗。
天祝农商银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先后制定了《天祝农商银行支持“三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天祝农商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促进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者创业实施方案》、《天祝农商银行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者发展工作方案》等。,依托产业链。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多渠道支农模式,积极建立“藜麦贷款”、“食用菌贷款”,大力推广适合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卡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富民产业贷款”等专属信贷产品,支持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交错式”食用菌产业和多元化经营。截至目前,已累计向搬迁群众发放特色产业贷款14.82亿元。
坚持金融便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省联社的坚强领导下,自生态地质灾害搬迁贷款和脱贫人口小额贷款发放工作启动以来,天祝农商银行及早介入,积极与县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对接,获取搬迁户和脱贫人口名单, 并按照区域划分及时分解落实到相应的乡镇网点,将贷款发放任务落实到客户经理,责任到人,提前全面进行入户调查。 坚持“拜访客户全覆盖、信息全覆盖、调查备案全覆盖、建立信贷关系全覆盖、政策宣传全覆盖、客户有效信贷需求全覆盖”的“六个覆盖”,及时了解分析每户的详细生产生活、产业增收项目、信贷资金需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全力推进贷款发放工作。截至目前,天祝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2023笔,金额6亿元,其中2023年发放贷款5603笔,金额2.8亿元。
近年来,天祝县松山镇4个集中收缩安置点、6个移民村,东平、垛石、哈西、大红沟、赛石寺、西大滩、安远、东大滩、松山等9个乡镇4546户19216人,建设房屋4546间,为松山镇移民区提供金融服务。2023年,天祝农商银行将德祥支行搬迁至松山镇人口密集区,新装修的营业厅宽敞明亮,功能分区合理,智能自助设备齐全,为搬迁移民提供便捷、舒适、“家门口”的金融服务。
资金短缺一直是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的“绊脚石”。为使搬迁群众享受金融便利,解决生产劳动与业务办理的矛盾,天祝农商银行大力弘扬“背包银行”精神,坚持“穿草鞋”本色,制定了《金融专员留在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信用村创建工作方案》。2023年3月,59名客户经理被委派到全县175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担任“财务管理员”,搭建与农户的“联系桥梁”。通过“板凳工作法”和“小金融班”,他们俯下身子,挽起裤腿,主动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整村信贷”,主动为愿意搬迁的群众寻找项目、提供贷款。充分利用惠农政策,以无抵押无担保的方式,通过线上渠道申请50万元以下授信额度,变支持“输血”为“造血”发展,为符合授信条件的农户留足生产生活“备用金”,实现“应贷尽贷”,截至目前,天祝农商银行已累计向全县49173户农户发放授信32.76亿元,授信覆盖率达91%。2023年向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0.89亿元,创建信用乡镇6个,信用整村134个,占全县行政村的76.6%。凭借“一分钟扫码”、“一分钟审批”、“一分钟收单”、“0手续费”等优势,通过线上渠道办理“兴隆e贷”2500笔,贷款1.49亿元;办理“卡贷通”559笔,发放贷款1.87亿元,以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帮助搬迁群众架起了“致富保护伞”,为致富铺路。
坚持财务效益,提升服务水平。
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牢固树立“今天太晚,明天太早”的观念。网点辖内贷款从调查到发放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网点辖外贷款从调查、上报、审批到发放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认真落实减费让利政策,积极申请贴息资金,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让利于民。优先考虑有还款保障、有稳定预期收入、有能力还清贷款本息、信誉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户,简化手续,开通住房贷款绿色通道,畅通调查、审批、发布渠道,公开投诉电话,严格落实省联社“八统一”要求,实行阳光信贷。坚持将“党建+金融”模式嵌入移民区建设发展,制定天祝农商银行主题党日活动指导意见,积极开展关爱安置点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送温暖活动。营业网点配备爱心座椅、医疗用品、饮水机、轮椅、老花镜、雨伞等设施,从网点硬件环境上打造“惠民港湾”,让客户在办理业务的同时找到。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少数民族,天祝农商银行选派熟悉藏语文和当地藏族文化的员工担任客户经理,为当地藏族群众提供金融业务咨询、信贷产品推介、金融消费维权等专业接地气的服务,坚持把金融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优化服务渠道建设,积极为搬迁群众提供普惠、便捷的优质金融服务。
天祝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的市场导向,把生态地质灾害人员疏散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乡村振兴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彰显农村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排头兵、普惠金融主办银行的责任和担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天祝农商银行行长,天山农商银行之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677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