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近日,小圈在网上看到一位博主爆料,称突然收到某网贷平台的还款短信。但鹅博主从未办理过任何网贷,银行卡和身份证也从未离开过,现在却要平白无故背负5万网贷债务...
因为网贷平台上有博主9月份申请网贷的记录,而且手续齐全,银行还说这5万元是从博主的银行账户里转出来的,然后马上转到一个虚拟账户,这让博主很无奈...
博主已挂失身份证和所有银行卡,但网贷平台填写的联系人电话是其父母的电话。如果博主不还钱,网贷平台可能会骚扰博主父母...目前,博主准备报警。☟
这真是意想不到的麻烦!!!对博主来说更糟糕的是,他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他们是如何被盗去网贷公司借钱的,甚至博主父母的联系电话都是准确的。这些博主无从得知。想想都可怕。感觉就像被脱光了衣服!
不过小圈已经注意到博主说身边用安卓手机的朋友要注意查看APP的权限,可能保不住老了,也不知道和这个有没有关系...
很多网友看了博主发的帖子,也谈到了一些帮助他们的方法,以及他们容易泄露个人隐私的经历:
@猫女:有些贷款是这样的。在办理手续之初,虽然是以A的名义发起的,但收款人最初设置为B,以A从B处买了什么的名义发起贷款,贷款发出后,会自动转入B的账户。虽然会经过A的账户,但其实只是一个过程,不需要经过A的同意,甚至不需要开通转账功能。
@海燕味儿屁股:前段时间也因为网络诈骗去派出所报案了。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还咨询了警察叔叔关于“被网贷贷款”的问题。当时警察叔叔反复强调,如果是网贷机构的漏洞造成的,完全可以提起诉讼,而且肯定胜诉。
@ dreamday 空 Mirror:不要还钱!我和你的情况一样,只是我的量少,只有几千。警察说不用还了,那就起诉你比较好,不用你自己去打官司。毕竟你要起诉的具体地址应该不知道。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先起诉银行。
@皇城刀:也许这个网贷app是自导自演的,你要一直打客服电话录音。
@么么么么么:关于身份证照片泄露,会不会被其他平台泄露?比如我们要在网上注册什么东西,那就要用身份证拍照,同时还要提交我们的带照片的身份证,平台才能通过。如果这个能用于网贷,那真的很吓人。
@胭脂锦鲤鱼:我觉得这个网贷的正常办理流程和需要提供的所有材料你都需要问客服。然后,你可以回忆一下有没有其他的app在用这些东西,比如证券,支付平台。有几种情况。第一,熟人犯罪。二是有其他平台利用网贷漏洞,出售相关信息,申请网贷。第三,没有征信。这只是帮你借钱的骗局。
@阿里回来了?突破口可能只有银行。你开这张银行卡是为了还款吗?如果是你自己开的,这个虚拟账户是你自己开的吗?(银行确实有这种虚拟账户,可能是短信开通的。)你只能用这个干掉银行...
@建国后睫毛精华:唉,作为一个银行家,我不能不说安卓相对来说更开放,但同时也更容易让不法分子安装一些非法软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是根据我之前的工作经验,安卓手机的招聘比例远远高于水果。另外,大家出门使用公共wifi也要谨慎。几年前,开发了一种软件来拦截使用公共wifi时输入的个人信息,包括密码。
@rubydino:用银行信用卡办过个人贷款的人跟你说让银行提供你签字的贷款文件或者核录。没有这些,你可以去银监会投诉银行没有尽到审查借款人真实身份的义务。
@blackpower:前几天快递员给我发了个快递。查了身份证,核实了地址和手机号后,让我拿着身份证照张相,说这是他们规定的流程。然后我和他在楼道里有了一次华丽的邂逅,差点惊动了警察叔叔。快递员说要报警,没给我快递。结果我让他报警,他没有。最后他把快递给我就走了。看完这个,我觉得我做得对...
@妇产科医生王玉玲:今天银行来医院帮我们激活新的社保卡。其中一份文件打印不正确。工作人员让我在一张空白纸上签名,然后他准备回银行重新打印。我觉得这完全不符合流程。在一张有银行负责人的空白纸上签字对我来说风险很大,所以我拒绝了。银行漏洞多,客户风险大。
@扔:突然想起来去年室友让我下载一个软件把身份证和银行卡绑定,但是解不开。我问客服要提供个人身份证照片,然后就卸载了软件。
@暴躁的梅酱:这让我想起半个月前我拒绝接听苏州某互联网公司的电话,半个多月后又打电话给我。百度顺道问老王说是贷款电话。而且上半年我总是会收到一些贷款平台发给我的注册用户的成功短信。我根本没用它们。虽然我都举报了,但还是觉得这些信息被泄露太可怕了!
事实上,关于南宁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已经很多了。
南宁人遭遇盗刷新技术,
一分钟被盗近20万!
今年7月底,南宁的李先生突然收到两条短信,提醒他银行卡刚刚消费了近20万元!但是银行卡就在手边,一分钟之内,两笔巨款被盗,第一笔20多万,第二笔9000多...李先生报警后,从警方处得知,李先生遇到了一种新型的盗窃技术——“GSM劫持+短信嗅探技术”。警方介绍,骗子可以通过这种新技术实时获取用户手机的短信内容,然后利用各大知名银行、网站、移动支付app的技术漏洞和缺陷,实现信息窃取、资金窃取、网络诈骗等犯罪。
小伙子毕业后找工作被拒。
个人信息被盗名下有130多家公司!
今年7月,刚毕业的小莫被南宁一家金融企业录用。然而,当他办理入职手续时,竟然被发现是130多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小莫说,去年10月,当他在做兼职时,他向人们提供了他身份证的正反面照片。他当时怀疑自己的身份信息被泄露被盗,现在却联系不上对方...相关媒体从律师处了解到,以前他只要有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投资人授权意见及相关材料就可以注册公司,甚至可以将不在场的被授权人注册为法人。因此,小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100多家公司的法人。
可见个人信息泄露真的很大!银行卡被盗刷,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用为法人代表等。,会让人亏很多钱,无端背负债务!
另外,之前也有媒体曝光过,很多人喜欢在海外购物平台上买卖商品。但是这些网站的注册程序比较复杂,需要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结果网上提交的个人手持证件照被不法分子盗用。甚至有人在网上炒作这些手持身份证照片,价格从几毛钱“炒”到几十万元。一些犯罪分子在网上购买用户信息,并用窃取的用户信息向借贷平台借款...
(警方查获的大量持有公民身份证的照片)
就在去年,网上还曝光了一则充电桩盗用用户信息的新闻。在一些公交车站、火车站和一些商场,都有手机公共充电桩,为了方便出行的人在没电的时候及时给手机充电。但也有不法分子在行人将手机放在充电桩上时,对充电桩的数据进行操纵,轻松获取手机中的信息和文件。
当然,除了上述新闻案例,还有很多“自愿”的信息泄露。比如一些软件,都要打开相关权限。
有些app你下载后就是赤裸裸的“霸权主义”。仔细阅读相关app中“不得不”授权的权限,很多都是不必要的功能。
例如:
1.不输入手机号,就无法使用;
2.输入手机号即表示同意注册协议;
3.注册协议的描述。输入手机号,意味着软件可以推送各种广告,甚至获取用户信息...
然而,
泄露隐私的行为远不止以上。
下列泄露隐私的行为
不经意间,你可能做到了...
▼
现在盗取用户信息的招式层出不穷。
花样繁多,最可恨的是,
知道你的名字,你住在哪里,你家里有谁。
等待更详细的信息。
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内容来源:@-谷调-,南宁电视台新闻夜班,南京公安,央视新闻,综合网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天降5万网贷!银行卡身份证从未离身却背了债,谁在“替我”借钱?!":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701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