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绿意渐浓。沿公路一路前行,排排青砖黛瓦的房舍相映成景,栋栋设施暖棚镶嵌其中,番茄、辣椒生长拔出一路长“红”,肉牛、菌菇带动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林西县各族干部群众发展富民产业坚守勤劳创造幸福,深化乡村治理坚定发展要在实处,解决群众难题坚持一起迈向幸福……在这片红色的热土,林西干部群众数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共赴振兴。理念一变天地宽“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日子越过越好。”在林西县大井镇大川村,老党员马秀芹化身宣讲员,在村头巷尾以自身经历为大家讲解了党是如何团结带领各族群众为美好生活奋斗,党的方针政策如何惠民利民,作为基层党员该如何发挥好模范先锋带头作用。连日来,林西县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系列宣讲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将党的政策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马秀芹是我们的老街坊,大家都非常熟悉。她讲的理论接地气,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咱老百姓就爱去听一听。”大井镇村民邹景春笑着说道。为扩大宣传辐射面、影响度,林西县构建多元化宣讲队伍,大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百姓话”讲“身边事”。成立由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代表、致富能手、“五老”人员组成的“草根宣讲团”,聚焦群众关心的教育、社保、养老等热门话题,通过开放式“小讲堂”,用方言土话讲政策、讲道理,把“书面话”转化为“家乡话”,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走出大山天地宽,移民搬迁谱新篇;移民移出好日子,幸福生活从幸福互助院开始。台上妙语连珠,台下掌声不断……“真及时,是党的好干部带来的理论知识让咱老百姓‘解惑’又‘解渴’。”十二吐乡村民谷智多由衷地感叹道。林西县充分发挥村党总支书记的宣讲优势,把理论宣讲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纳入宣讲“菜单”,让理论宣讲更符合群众“口味”。并聚焦乡村振兴,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就“三变”改革、三位一体、农技培训等内容,以“科技小院”“田间助手”为载体开展特色专题宣讲活动。同时到田间地头开展微宣讲,用最真挚易懂的语言,向各族群众讲清楚、讲透彻,推动党的政策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直达“基层末梢”,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在林西县发酵、涌动、发芽、参天。
(官地镇新民村民面向党旗齐宣誓)幸福账单大家算
“大家觉得村庄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群众们纷纷回应:“路修好了!”“自来水通了!”“新修了20多盏路灯!”……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谢党和政府。通过小额贷款,我的日子越过越美!”大川村民郭军声音洪亮。吃水不忘挖井人,党的恩情深似海。为切实让村民感受到党的温度,深刻理解惠从何来、恩在何处,林西县开展“敲门讲政策、开门看变化、进门算明账”“红利账单我来算,今昔对比看巨变”等活动。一本改革红利账,道尽生活巨变。以近十年来村庄实施的各项改革和重点民生项目为依据,从村庄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娱生活变化等方面进行前后对比,理清改革红利为群众生活生产带来的巨大改变。一本政策补贴账,尽显为民情怀。以“一卡通”惠民补贴资金为切入点,将各项惠民政策补贴收入绘制到村民专属的“幸福账单”上,细数十年来党和政府在政策上对群众的兜底帮扶,通过数字变化让群众更直观感受到党对群众的关心关爱。一本生活改善账,看清来时脚印。通过面对面交心聊家常,和群众一起回忆,梳理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将近十年的生活变化整理成家庭小故事,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串联出一笔笔群众生活改善账。一户一张单,全村一账本。将“三本账”算清算细,真正让老百姓在真实情境中感悟思想伟力、感受发展变化,产生情感共鸣。“以前是有啥吃啥,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冰箱里都装满了肉,想吃啥吃啥;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出门走的是坑洼土路,现在住上了大砖房,砌上了水泥墙;以前看病难、看病贵,得了病根本不敢去医院,现在好了,住院看病有合作医疗,报销比例高,自己根本花不了多少钱……这都是党对我们的恩情啊。”西山根村民李占军细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变化后不禁感叹道。一笔笔幸福账目,一张张灿烂笑脸,一滴滴暖心关怀。党的关怀催开朵朵笑脸,党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党的温暖直达群众心田。
(算一算我们的幸福账单)
(菜农精心育秧苗)村美民富笑开颜
山川真的变了样,又见柿红粟黍香。菌棚连片向阳起,“三变”点亮致富光。村庄美丽产业强,轿车停在洋房旁。党的政策一级棒,好日子做梦不敢想。伴着幸福的歌儿走进林西县,一系列足迹见证了“土乡村”的沧桑巨变,展现出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禾熟作画,歌颂党恩。走进林西县玉米皮手工艺品编织合作社,展台上一幅带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精美作品特别引人注目,村民代云平和村里的姐妹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做着贴画……“几个月前,我和合作社的姐妹们坐在宽敞明亮的屋里喝茶聊天,聊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一拧水龙头就有自来水,家里还安上了水冲厕所,有啥困难就找政府,这些都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我们越说越激动,不知道该怎么表示感谢,就做了一幅贴画献给我们的党。”说起此次做玉米皮贴画的初衷,代云平激动地落下了眼泪。
(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如今,林西县玉米皮文创产业不断壮大,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产品远销外地。这些“巾帼巧手”在贴画的舞台上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她们都清楚地知道,这一切都源于党的好政策。因此,她们把感恩转化为实际行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贴”出对祖国的祝福、对党的感恩,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党永葆青春。
产业兴旺,振兴蝶变。站在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制高点,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设施农业暖棚、排列有序的高标准经济林与排排相连的养牛小区远远相望,产业的蓬勃发展承载着稳定增收、振兴蝶变的希望。“在这里,家家户户种番茄,单是我们园区入驻的这90户村民就发展了1600余亩设施番茄,守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日子越来越好。”十二吐乡村民兰国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看来,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是一条可持续的道路,只要有老百姓肯种,就会稳定增收。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分享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兜底保障、土地流转和产业分红等方式,让百姓在摆脱贫困的同时,还有了一技之长。如今,林西县越来越多的村庄和十二吐乡一样,蹄疾步稳地走在提升“造血”功能、奔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三变”赋能,民富村强。在大井镇大川村“三变”改革五大合作社揭牌仪式暨分红大会上,村民李佳拿着刚刚分红到手的钱,和乡亲们分享自己的喜悦。“刚开始也不知道‘三变’改革是个啥,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想到还真有钱分。”和李佳一样,抱着试试看态度的村民不在少数。大井镇党委、政府建立专门的科级干部包联农村“三变”改革业务专班,全面推动“三变”改革任务落地生根。专班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会议,形成高位推动改革共识,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手段调动村级组织、经营主体、广大农户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出“三变”改革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1+5+N”模式,即形成1个主导产业、成立5大合作社、建立N种利益链接机制。目前,大川村股份经济、土地、劳务、置业、旅游5个合作社已经挂牌成立,并在全市36个市级试点村中率先分红,分红金额达127万元。通过“三变”改革,2022年底,大川村集体收入达40万元,同比增长240%。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林西县其他乡镇,地域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如今的林西县,一幅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开。夕阳西下,林西县这片生机盎然的沃野田畴,再次响起“美丽的歌儿献给党,生活更加喜洋洋”的幸福歌谣。
(辣椒大丰收)基层善治民心暖
“村民自治有效凝聚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共识和合力,促使富民产业和村容村貌有了质的飞跃。村党组织凝聚力越来越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越来越明显。”说起村里的变化,大井镇中兴村党总支书记屈树军满脸欣喜。漫步在林西县的乡村小路上,只见新居栋栋、村道纵横,文化广场舞姿翩翩、歌声飞扬,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村民脸上。近年来,林西县在104个行政村推行“责任分级、网格管理、分类服务、信息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各个网格之间做到边界清晰明确,不混乱、不遗漏、不交叉、无缝隙,明确包村组的镇村干部、网格长、网格员三级工作职责。各网格员进行网格责任包干,实现一张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域。以“村民社区化”治理模式为导向,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将爱心超市、积分制管理、网格化服务、民生保障、信访进展等六大类40小项纳入网格云平台管理,提高村级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小小积分制,激发村民主动性。“积分能直接兑换成物品,瞧,这些全是我兑换的。”村民张伟娟手提着兑换的一大包生活日用品笑容灿烂。林西县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N”群众自治模式,在制度激励和制度约束上下功夫,将积分制管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探索“积分制+”的治理模式。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成立积分制考评小组,定期对每家每户进行考评,获得积分的村民可以在本村超市、药店、商店、诊所进行商品兑换。通过评选先进、微信群“曝光”等方式加强激励与约束措施,调动农户参与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村庄美了,村民素质提升了,各项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幸福感更足。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小网格囊括大民生,小积分激发大动能,小创新收获大满意,一张绣花网格图“网”住好日子。
(幸福生活乐开怀)
(宣讲进乡村,精神振人心)民族团结心相连
“民族团结在我看来就是要唱好两首歌,一首是《爱我中华》,另外一首是《团结就是力量》。”跟随百姓名嘴王维臣的理论宣讲,走进林西县,一片片春潮涌动的田野、一处处迸发希望的特色产业、一座座秀美整洁的村庄、一条条格外醒目的宣传标语……这个塞外小城不仅是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聚居地,更是体现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密关系的广阔天地。在林西县官地镇龙头山村,党总支书记郝俊和在为巴林右旗牧民们讲解食用菌产业。“快来瞧一瞧,新上架子的一批菌棒。”说起菌菇,郝俊和的话匣子打开了:“这是我们的发菌棚,那是我们的出菇棚,还有保鲜库……”“郝书记,这食用菌的收益咋样?”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珠腊沁嘎查党支部书记特木尔巴根感兴趣地问道。“这可是我们村里的‘金饽饽’,村民们每年通过流转土地赚租金,还可以承包大棚挣收益金,打工挣薪金,村里还有一份集体公益金,专门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一地四金’,而且老百姓也不用外出找活干了,直接在家门口挣钱。”郝俊和边说边算起了经济账。“真没想到,这小小的菌菇能为村里带来这么多的好处,真是多亏了这次共建联创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回去也跟牧民们讨论讨论。”特木尔巴根高兴地说。特木尔巴根口中所说的共建联创活动是指近日林西县官地镇与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共同举办的“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联创活动。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林西县与巴林右旗历来就有交往交流交融的优良传统,两地区地域相邻、山水相依、感情相通,结下了兄弟般的深情厚谊。在农牧业、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交往密切,形成了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和谐关系。为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式,深化创建工作内涵,林西县全方位谋划、全景化打造、全社会参与,与巴林右旗、西乌珠穆沁旗举办共建联创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各族青少年双向交流”联建协议,续写精诚合作历程,进一步把各族人民心向党、心向党中央的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好,把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和各族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的宝贵品质发扬光大。如今,各族人民在交流中互促共进、在交往中砥砺前行、在交融中团结奋斗,一个个鲜活的民族团结故事在林西县不断续守。
(民族团结座谈会)砥砺前行的感人故事墨迹未干,振兴发展的美丽图景正在延展,感恩伟大共产党的幸福歌谣仍记心间,吃苦耐劳的新农人们干劲儿依然。沐浴在党的春风下,林西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始终未变,昂首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林西县委组织部 李晓军 郭贺 王丽娜 刘凯宁)
编辑:刁建伟 姚丽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头条】坚定不移跟党走 幸福生活踏歌来——林西县各族各界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183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