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昌
“我们顾村是中纪委帮扶的村。去年5月,中央纪委领导也来看望慰问我们,鼓励我们克服困难,用勤劳的双手摘掉穷帽子。”近日,在雷波县八寨中心乡古村,一位贫困户吉利大门告诉笔者。
吉利德·盖特和他的妻子白金牛都出生于80年代。吉列门初中毕业,白金牛是小学文化。当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后,夫妻俩不再外出打工,一起在齐心老家办起了家庭农场。目前,家庭农场饲养了16头牛、3头猪、20多只土鸡,夫妻俩成为顾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典范。
流浪情侣打工挣钱
阿古村位于半山腰,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作物以玉米、土豆、荞麦为主,亩产量较低。几年前,村里没有路,没有通讯信号。
经过深思熟虑,基里巴斯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发展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道路。为此,他和妻子双双外出打工,四处逃命。
“我们没有一技之长,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苦力。”吉尔达门说,工作的生活是不确定的。他们刚出去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只能在饭店里端菜洗碗。他们每天都有吃的,几个零花钱就够了。
吉尔达门和他的妻子已经在外面工作好几年了。除去生活费和其他费用,他们只存了3万元。
不用等就开始家庭农场。
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吉丽达一家被精准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妻子决定不出去打工,留在老家创业。夫妻俩觉得顾村荒山荒坡多,养牲畜是比较好的办法。
“有更多的牛羊赚钱。”吉李大门说,他们和妻子商量后,拿出3万元存款,又向亲戚借了4万多元,在文水镇和帕哈乡买了12头小牛。
小牛一天天长大,夫妻俩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然而,突如其来的寒冷空 air仿佛一夜之间让满山的草都枯萎了。因为没有草料储存,也没有钱买草料,在寒冷的冬天,看到因草料短缺而日渐消瘦的牛,夫妻俩异常焦虑,却又不知所措。因为两头母牛的虚弱难产,不仅小牛死了,母牛也救不活了。
雨夜屋漏偏逢连夜雨,剩下的10头牛熬过了严冬。春天天气刚转暖,突如其来的疾病又害死了三头牛。随之而来的打击让这对夫妇犹豫不决。他们认为,如果把剩下的七头牛卖掉,他们也许能偿还贷款;如果继续坚持下去,恐怕最终会血本无归,欠下一屁股债。就在这个困难的时候,县农牧局领导立即派畜牧专家上门,把牛病治好了。夫妻俩这才明白,种田也是要学的,重新树立了做好种田的信心。
扩大规模,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根据扶贫政策,吉丽达一家从原来的山顶搬到了半山腰,建起了两层的安全屋。
“有了新房子住,我们就可以安心发展工业了。”吉尔达门说,他和妻子决定建造围栏以扩大养殖规模,但没有资金投入。某县领导到顾村调研扶贫工作,了解到吉利大门的情况后,经人介绍到县妇联以金牛的名义申请了妇女创业小额贷款。夫妻俩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县妇联提出了申请。没想到没几天就贷款5万。
吉尔达门用贷款买了建材,自己建了牛棚,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吉利达门向农艺师学习耕作技术,向驻村工作队干部询问养牛情况。由于良好的管理和正确的饲养方法,牛的数量正在增加。去年他们卖了一批商品牛,还了贷款和借款,剩下16头牛。吉尔达门计划依靠这些奶牛滚雪球,扩大牛群。有钱就买犊牛,努力发展几百头奶牛的养殖规模。
村民们亲眼看到吉里达曼夫妇养牛从无到有,从零到多,明白了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事种植养殖,已经有好几户养殖了七八头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回乡养牛 雷波小两口誓摘穷帽":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03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