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隶属新华社)发表了一篇题为《办了手机套餐,却陷入“网贷”陷阱?文章批评了消费者办理手机套餐遭遇“坑”的事件。作者点名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翼支付”),是一家有牌照的支付机构。
据《半月谈》了解,一位吴先生在广州天河区某营业厅咨询低价月租套餐。业务员介绍了几个套餐选择,最低的一个月99元。经过多方打听,业务员提到了一份套餐,每月39元。但实际上,手机套餐通常包括通话、流量和短信,但吴先生所谓的“套餐”还包括一部手机。签完各种协议,业务员拿出一部老年手机给了吴先生。
当时销售人员告诉吴先生,为了避免违约,需要冻结其个人余额宝账户中的273.6元。吴先生对此不满。他认为冻结余额宝对于办理套餐是不合理的。尽管如此,销售人员还是告诉他,这是最低价的套餐,他默认了这个“条款”。
提醒:吴先生回到家后发现,查看消费记录时,发现有273.6元被冻结。经营主体为一家名为“世纪银通”的公司,商品显示为广东电信,互联网金融合作收款通用套餐(上线24个月,预授权冻结273.6元)。此外,营业厅的协议显示,吴先生办理了一款名为“桔子分期”的综合信贷金融合同产品。该产品是甜橙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和翼支付平台向电信用户提供的金融合约分期产品。金融服务由上述两个实体和与之合作的第三方持牌金融机构提供。一旦逾期,您可能会收到电话、短信、信函、诉讼等不同形式的逾期提醒,还会导致信用额度被封等相关负面后果。
为什么一个原本只是手机费用的套餐最后变成了金融分期产品?这种套餐消费到底有多少隐患?
近日,潍坊市民投诉中国电信私自更改用户套餐。市民表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名为“橙分期”的业务,每月8号要还款20元,分24期。
公开资料显示,翼支付于2011年12月获得支付牌照,资质范围包括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2014年4月,翼支付新增互联网支付和预付卡发行受理资质(预付卡发行受理仅限于网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
中国电信在2022年天翼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宣布,将重点打造三大重要新消费平台。这三大平台分别是:开放包容的数字生活平台、顶级全方位输出平台、翼支付平台。其中,翼支付平台是在基于SaaS的业务平台基础上搭建的,构建了云融合的开放生态,实现了流量入口和多触点的互联互通,有效连接平台用户和商户,满足生态伙伴的多样化需求。
据《半月谈》了解,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纷纷布局消费金融业务,推出部分合约购机服务,让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可以选择金融分期付款。这项服务的基本逻辑是:电信运营商与其客户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手机销售渠道增加了销量;提供分期付款服务的金融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客户,降低了违约率;而且消费者可以降低购机门槛。然而,在现实中,合同购买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消费者在办理合同时不了解或者对情况了解不充分造成的。
专业律师指出,如果消费者在不了解或了解不够的情况下,只强调套餐优惠而不提风险,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侵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西米支付:翼支付“橙分期”套餐换购手机套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36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