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石先生向某金融公司借款10万元。两个月内,借款合同金额已达110万元。最终,他在付出了384.7万元欠款和损失一套70平米房产的惨痛代价后,向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报案。警方揭开了隐藏在“贷款纠纷”背后的涉嫌诈骗、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的真相,成功摧毁了一个以小额贷款为名非法获利的犯罪团伙。目前,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10万借款引发噩梦的时候,王先生的“借款噩梦”始于2015年7月。急着偿还生意上的债务,他通过朋友介绍向永盛财务公司借了10万元,约好了和公司的人见面。
与石先生见面的人自称是公司的“风控”人员。在了解了石先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后,公司人员拿出一张欠条让石先生填写。石先生注意到,借条是空 white,只需填写姓名、借款金额、还款日期,收款人一栏是空 white。“为什么我只借了10万,写了20万的借条?”石先生表示不理解,对方解释:“这是行规。不违约的话,只需要还10万。”
欠条写好后,对方陪同王先生带着现金到银行做了20万元的存取款流水,要求在无人监管的地方取出现金还给对方。石先生拿到的贷款只有75000元,但他预计要贷100000元,才意识到贷款中已经扣除了25000元的利息和中介费。
对此,“风控”人员解释:“如果你不能按时归还10万,那么你要履行20万的违约合同,这是对你的约束。”
随后,该公司工作人员以殴打和语言相威胁,逼迫石先生多次写下借条,并用其银行卡多次给银行留“证明”。到9月6日,原本10万元的借款合同金额飙升至110万元。
公司在了解到石先生名下有一套居盛路70平方米的房产时,承诺借给他30万元偿还欠款,但要求他签订一份“阴阳合同”:真实合同中,双方约定各欠30万元;另一份合同中,书面欠款金额竟然达到了145万元。对此,公司的解释是:“如果你不能按时归还30万,那么你必须履行145万的合同,我们会在网上给你签房子”作为“约束”,防止你炒房跑路。
到了约定的还款时间,无力还款的石先生被公司上门“讨债”的宋等人打了一顿,认为石先生“违约”,却为他出了个“主意”,建议请第三方公司为他“算账”。
所谓“平账”,其实就是另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代石先生偿还欠宋某、王某的钱,然后与石先生签订更高的债务合同。
与之前与永盛财务公司签订的合同一样,石先生与后来的平章公司签订了一份“阴阳合同”,其中虚构的合同债务高达170万元。同时,石先生还发现其名下的聚胜路房产被转卖。2016年10月,石先生不堪忍受借贷公司对他和家人的长期暴力骚扰,以及无休止的贷款陷阱,最终选择报警。至今,石先生已欠下384.7万元,损失了一套70平米的房产。
曾威胁、殴打贷款人写下高额欠条并与石先生有类似遭遇的叶先生,也多次受到该团伙骚扰。他终于不忍心报警了。
2016年2月27日,叶先生通过中介向永盛财务公司借款20万元,对方拿着去银行做存取款39万元。最后,报警人居然拿到了18.5万(扣除中介费1.5万);之后,对方以未按时还本付息,造成违约为由,要求还款39万元。叶先生辩称,他是被逼写了80万的借条,在银行做了80万的存取款。至此,叶先生借了20万(实为18.5万),最后欠款80万。
另一借款人徐女士向永盛财务公司借款5万元(扣除中介费后为4.15万元),并在公司人员陪同下,到银行办理存取款20万元。5月10日,徐女士因为打算再借5万元,在公司的威逼利诱下,写了一张30万的借条,最后一无所获。至此,徐女士借了5万,最后欠了30万。
静安警方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贷款诈骗案,背后有一个犯罪团伙,多次以虚假贷款的方式实施违法犯罪。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侦查员再次向多名受害人详细了解案情、固定证据,基本掌握了该团伙的人员情况和敲诈手段。
永盛财务公司以贷款为名,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利的犯罪事实已经初露端倪。静安公安分局在市局刑侦总队指导下成立专案组,以诈骗、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罪立案,并迅速调取涉案银行账户和监控录像。
经查,一个以宋、王为首,以永盛金融公司为空壳包的小额贷款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宋为公司总经理,负责提供资金和贷款诈骗剧本策划,规定必须严格按照剧本步骤操作;王作为副总经理,负责带领其“公司业务人员”操作具体流程,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犯罪框架。
犯罪团伙通常利用行业中介公司、网上发帖、在房产交易中心周边散发小广告、介绍“熟人”四种方式。虚构信息称:“快速放款”办理小额贷款吸引受害人。受害人上钩后,公司“风控”人员等人邀请受害人见面。在不支付或只支付少量本金的情况下,以公司需要审核其资信、无抵押贷款需要虚增贷款金额为由,诱骗受害人先在空 white借款单及协议上签字,并记下高于贷款金额数倍的金额。
贷款取得后,犯罪嫌疑人采用口头威胁、电话骚扰、非法拘禁等手段,对受害人及其家属进行恐吓、骚扰、殴打,强行催收账款。同时,只要受害人无力还款,嫌疑人就会将受害人的债务“转移”给另一家同样的“小贷公司”,并签订更高的“还款合同”。经过层层转移,受害人往往会在合同上签下几倍于嫌疑人的借条。其中,转账往往包括“平账”公司给家人的好处费,钱还是受害人出的。
警方经过分析发现,受害人在借款合同上签名时,没有考虑法律关系和风险因素。一旦嫌疑人上门“讨债”,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东躲西藏。此外,受害人借钱时去银行做了流水记录,取钱等银行监控数据,也因为距离案发时间较长而被删除,给警方侦查带来一定困难。
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在整个过程中故意保留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故意将其违法犯罪行为伪装成“民间借贷纠纷”。由于嫌疑人掌握了大量所谓的“有利证据”,受害人在寻求救济时容易碰壁。
2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抓获以宋、王为首的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18名,现场缴获一批涉案借条。
在搜查过程中,侦查员还发现了嫌疑人写的诈骗勒索“剧本”,丑陋的贷款诈骗场景都是严格按照剧本“上演”的。
在与受害人签订的真实借款合同中,嫌疑人会将还款期限延长至一年左右。在那份虚高的借款合同中,还款期限往往只有一个月。
贷完款后,嫌疑人不会给受害人联系方式,甚至在还款时借口去其他地方,让受害人无法联系嫌疑人还款。一旦过了期限,他就会出面称受害人“违约”,要求其按照虚增的合同尽快还款。
静安公安分局民警表示,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人急需小额贷款的心理,诱骗受害人写下高额借条,然后上门敲诈钱财。作案方式极其混乱。一些受害者发现进入陷阱后,在嫌疑人的压力和恐吓下选择“花钱买平安”,没有及时报案或寻求法律帮助,给了嫌疑人可乘之机。嫌疑人利用被害人的心理,用借条和银行流水证明威胁被害人,多次得手。
因此,警方提醒:空白色借条不要随便签字,不要填写与实际金额不符的协议;不要向非正规金融公司借款;房产等重要抵押物品不建议授权,避免交易纠纷;不要轻信网上、路上散发的所谓“无抵押小额贷款”宣传牌。遇到此类贷款诈骗要提高警惕,及时固定证据,第一时间报警。
近年来,没有从事金融行业资格的投资咨询管理公司打着小贷公司的幌子,以放贷为名从事非法牟利和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人民生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2016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部署开展打击以放贷为名非法牟利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截至目前,以放贷为名打掉犯罪团伙30余个,抓获170余人。
据上海警方分析,从目前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件来看,这些团伙多为没有从事金融行业资质的投资咨询管理公司。打着小贷公司的幌子,以无担保快贷为诱饵,从事非法高息放贷活动。这类犯罪团伙作案手段隐蔽,时间跨度长空,刑事和民事案件交织,案情复杂。
这类案件的当事人往往缺乏社会经验,急需资金。他们通过街头、网络无担保小额贷款广告寻求帮助,当事人缺乏民法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其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等重要的个人和家庭证件被不法分子冒用。当事人未对已签订的借条、借款合同进行研究或征求家属同意,或对被骗、被威胁写虚假借条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取证意识,导致事后难以区分民事行为和违法行为。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市民,遇有以小额贷款公司名义非法放高利贷的,应及时报警,协助公安机关掌握线索,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同时,要警惕各种无抵押无息贷款的虚假广告信息,时刻保持清醒,增强民事法律知识,远离高利贷。
上海警方表示,下一阶段,公安机关将继续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以放贷为名非法牟利违法犯罪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全市检察、法院、司法、工商、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共同研究治理此类假借小额贷款公司名义的非法放贷活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上海警方捣毁套路贷,上海破获套路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464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