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钱吗?下载APP,钱秒到……”看起来很吸引人的广告,很可能只是一个“诱饵”。一不小心上钩,就可能走上“以贷还贷”的“不归路”。省会王先生就是这样一条被一时之心咬过的鱼。从去年11月底第一次申请1500元贷款开始,他就一直借新还旧。到目前为止,三个月的时间,他的手机上已经安装了250个贷款app,欠款的“坑”越来越大,达到了55万元。
如今,他的生活因为200多家网贷公司的集中催款而陷入混乱。
我缺钱,收到一条贷款短信。
“如果时间能回到2018年11月底,我肯定不装贷款APP,不碰第一笔贷款1500元。”谈起APP贷款,王先生现在后悔不已,恨不得坐上时光机回到三个月前。
三个月前,做生意的王先生正在为钱发愁。当他试图筹钱时,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你缺钱吗?”下载应用程序,钱每秒钟就会到账...”这让王先生心里一动,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点击短信上的链接,按照操作说明一步一步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XX钱包”的APP,填写个人信息进行注册,包括身份证拍照、上传、对着摄像头点头眨眼进行人脸验证、绑定手机号和银行卡、填写家庭住址、家人朋友电话等。系统显示他可以借1500元,他马上点击“借”,几分钟后1050元到账(系统会自动扣除450元手续费),借款期限为七天。7天后,王先生在APP上返还了1500元。还款后,APP显示他的借款额度已经增加到2000元,王先生又借了2000元,账户到账1400元(扣除600元手续费),又是7天账期。7天后,他还了2000元。
王先生说,APP贷款确实方便快捷。稍微温柔一点,资金马上就到。只要按期归还,额度还会增加。虽然贷款利息高,但他觉得短期周转可以还。一个APP的借款期限一般是七天。有时候,一时用不上,他会下载新的APP来借旧的,新的用不上,又下载另一个继续借,不断拆东墙补西墙。王先生的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到2019年2月,他手机上有200多个借钱的app。因为每天要还的钱太多,他就做了一个表格,提醒自己每天都要还。即便如此,借来的钱还是滚雪球。到2月22日,王先生应该还的钱已经达到了55万元,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这55万元欠款让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他知道这条路不能走下去,他必须停下来。
说起这三个月疯狂下载APP,滚动还贷,王先生说他的感觉就是停不了车。一开始他真的是昏了头,想方便快捷的使用资金。后来没拿到,就要“拆东补西”,这些贷款app的个人信息好像互通了。当他知道自己有需求的时候,就不停的推新的app,但是最后接受不了。
照片被做成人像,扬言要发朋友圈。
自从王先生决定不安装新APP还贷后,就陷入了讨债的噩梦。
“催债的电话和短信狂轰滥炸。一会儿短信一百多条,电话一个接一个。”王先生说,他的态度挺诚恳的,会跟对方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钱,会尽力筹钱还债,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即便如此,催债电话依然骚扰着他的家人、亲戚和朋友。父亲和妻子知道这件事后,筹集了几万元帮他还债,但这几万元不到一天就用完了。
几天之内,王先生收到了无数威胁和辱骂的短信和电话。被骚扰的人已经从他填写的联系人扩大到了他的整个通讯录,所有的亲戚朋友同事以前的同事都接到过催收电话。有收藏者在追悼会上把他的照片做成肖像,告诉他如果不还钱就群发给他的朋友。还扬言要把儿子的照片做成人像,群发给朋友。
王先生说,他的手机现在基本瘫痪,只敢深夜开机看信息;所有亲戚朋友都不敢再联系。APP上的贷款利息和滞纳金都是按天计算的,拖欠的雪球一天比一天“胖”。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贷款APP变成了高利贷平台。
据记者调查,网上有很多贷款公司和贷款app,王先生手机上安装的250个app只是冰山一角。所有app的主要优势都是“审批容易,放款快”来吸引用户。对于用户来说,资金的二次到账可以快速缓解缺钱的窘境,但你付出的成本很可能是你越来越承受不起的高息。
以王先生的贷款为例。如果他借2000元七天,要收600元手续费,七天利息30%。如果换算成一整年,年利息超过1500%。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贷款平台的赚钱方式就是高息,15倍的高息足以抵消很多欠款的缺口。借贷平台直接和催收公司对接。一旦客户逾期,材料进入催收公司,催收人员就会用各种方法催收,按催收成功的金额拿提成。
催收人员:每天打200个电话。
记者联系到一家收藏公司的专业收藏者小张。去年大学毕业后,小张应聘到一家小公司做收款员,干了4个月。他刚刚辞职了。小张说,催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代表银行和贷款公司向债务人催收债务,比如信用卡逾期、网贷等。有大有小的收藏公司。大公司从银行和贷款公司承接业务,然后转包给小公司。他在一家小公司工作,有十几个收藏家。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电话发短信,想尽一切办法催债务人还债。
小张说,催收公司和催收人员鱼龙混杂。他的公司还是比较正规的,禁止骂人,但是大家每天一定要打够电话。为了方便催收,公司会给债务人提供非常完整的资料,甚至包括债务人所有的手机通讯录和通话记录,与谁通话频繁,通话时长等。,找到“软肋”方便收藏。在催款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素质不高的催款人使用非法手段恐吓、侮辱对方。他觉得行业缺乏监管,风气不好,不想干了。
律师:可以和平台协商只还本金。
对于王先生的困境,北京市兆鹏律师事务所赵鹏律师认为,先生与APP平台协商只还本金,不还利息。
赵鹏律师表示,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实行许可制,王先生借的APP平台并没有取得准入资格,高利率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因此,王粲先生以此为由与平台协商免除利息。但鉴于借款事实,王先生仍需偿还借款本金。如果拒不还款,对方起诉到法院,那么王先生就有可能被列入“失信人黑名单”,一系列行为将受到限制。
此外,催收公司的催收行为应在合法范围内,不得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客户信息,也不得对客户进行恐吓、侮辱、谩骂等人身攻击。如果王先生遇到催款威胁,可以报警求助。
据记者了解,公安部近日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打击“套路贷”情况,并首次将“套路贷”定性为新型恶势力犯罪活动,表示将采取系统性措施打击“套路贷”犯罪。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男子装250个APP“以贷还贷” 结果“坑”越填越大":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03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