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职人群像·银行
# BONUS FIGURE # APR ISSUE #
文 | 廖丽君
编辑 | 陈桐
封图提供 | 视觉中国
本期导览
01 压力:难以适应的同辈压力和酒文化
02 后悔:进了银行就回不去互联网
03 瓶颈:30岁无明显晋升会被替代
04 幸运:我在银行被照顾得很好
05 转身:跳去互联网后人生都开阔了
06 选择:消费金融国企真香
07 终局:当收入和职级都升到了天花板
Bonus:银行求职指南
栏目初见
职人群像栏目的初衷,是让平凡人一起讲述不凡故事,传递行业心得。标签背后的职场多样人群,是趋势造就的职场新物种,也是时代走过留下的脚印。让我们跨越行业和标签,找到真实工作日常背后的共鸣。
在互联网裁员潮的冲击下,“稳定”的银行工作又一次被提上求职者的重点关注列表。
多数求职者会从父母亲戚口中听到一句劝导:“银行是一份稳定、赚钱、体面的好工作……”然而,在今天迈进银行的职场人眼中,这份工作则有不尽相同的面貌——在微博超话“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吗”中,银行职员们互称“狱友”,认为进入银行工作就像“坐牢”,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来”。
银行确实有过辉煌年代。万得数据显示,2003—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从63.05亿元增长至11356.08亿元,十年间暴涨近180倍,且每年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这十年,被称为银行业“躺着赚钱的黄金十年”。这些年里,银行从业人员突飞猛进。银监会数据显示,2006—2017年间,全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从172万人增长至315万人。
然而今天,银行业突飞猛进的红利已经过去。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2018年至2021年,中国银行的网点数量连续四年出现下滑。据银保监会的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有超过两千家银行网点关停退出,2021年有2805家银行网点关停退出,其中不乏国有六大行的网点。这背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都给传统银行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今天进入银行的年轻人,不再能分享银行业突飞猛进的红利,却不得不承受遗留下来的严厉规章制度、严格业绩考核、严肃职场文化。
互联网行业的高薪和自由,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引得身处银行的职场人向互联网投出艳羡和憧憬的目光。而另一边,深陷裁员潮的互联网人,望着平稳的银行蠢蠢欲动。互联网和银行这两座围城,在彼此羡慕的眼光里遥遥相望。
上周,职场Bonus分享了互联网人的职场境遇和职业新选择,其中一位互联网实习经验丰富的应届生,选择了银行fintech(金融科技)业务的管培offer。本周,让我们一起探究在如此动荡的职场环境下,进银行谋求“稳定”是否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
接受职场Bonus访谈的职人,既有逃离银行,进入互联网的,也有经历了互联网的动荡,在消费金融国企安定下来的。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总结出一份「银行求职指南」,希望能为你照亮前进的方向。
「压力」难以适应的同辈压力和酒文化
小王 24岁 校招进银行,现考研上岸
我是2020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四考研没考上,也没什么实习经验,家里人都说银行稳定、轻松,就跟风面试了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后分配到离家近的一家网点。签的三方是每月1万,入职后有餐补、高温补贴,在当地无固定住房的同事还有房补。
待遇不错,况且又离家不远——理论上是份“神仙工作”,但我还是感受到了“社会的锤打”。
我定岗为理财经理,但要先到零售的其他条线跟岗:跟市场岗时,要外出为工厂工人办卡、维护客户;站大堂时,主要也是开卡、引导等。两个岗位都对体力有较高要求,毕竟不是外出,就是整天站着。
我曾预期每天5、6点到家,实际上从未在7点前到过家,最晚会超过10点。本科英专的人对理财知识一窍不通,到家后还要狂补课。那段时间,从早到晚没有停歇,做梦都是工作,还总是担心自己学不会,学得不够快。
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也是很大的考验。虽然入职前,我给自己的心理建设是“不用太追求业绩,比来比去没意思”,但入职后发现,同期进来的同事或是有经验,或是有专业知识,还善于察言观色。他们选择进银行发展比我要深思熟虑得多,都是冲着安家落户去的。平时不管是业绩考核,还是业余学习,他们都是铆足了劲地做,而我时常力不从心。
我轮岗到理财岗不久,领导就分配了一些零售客户,说没有业绩指标,只是让我们上手,了解整个流程怎么走。领导这么说,我也就这么做了。但没几天,不论多少,不论存款还是理财,同事们都出成果了,我心里一惊:原来只有我以为,没有业绩压力,就真的可以只学习不出成果。
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职场应酬中的酒文化。内部聚餐时某位领导说“不喝酒怎么在银行混?”,可我真的不会喝酒。同事们和领导推杯换盏,谈笑风生;而我拘谨小心,格格不入。
后来,领导带同期入职的两位同事去和大客户应酬,意料之中没叫我,我也不那么羡慕,反而庆幸。一次应酬中,一个女孩喝到不省人事,吐晕过去,我听着都心有余悸。
那段时间种种焦虑和不适应,让我压力大到内分泌失调。我感到就算这段时间坚持住了,长期来说对身心伤害太大,于是决定辞职,“二战”考研。我选择了“一战”时的学校专业,有点基础,顺利上岸,虽然还是没想好毕业要干什么,但至少多了点缓冲期。
回想在银行的几个月,被迫成长,学到很多专业知识、人情世故、职场规则……虽然我不能适应理财销售的工作内容,也不能适应酒桌文化,但对可以接受它的规则的人来说,在这个行业,还是可以有光明前程的。
「后悔」进了银行就回不去互联网
林枫 25岁 计算机专业,四大行金融科技职员
我是2019年的应届毕业生,毕业时,互联网和银行都投了简历,给我offer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中小厂,在我们这个二线城市,综合福利待遇不如银行,家里人也觉得银行稳定,就进了四大行中的一家分行。
我的很多朋友都惊讶于我的选择,因为我以前很拼,怎么会选择一个“养老”工作呢?我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对劲,但那时手上没有别的心仪offer,而且跟银行签三方,毁约要赔好几万,我觉得不值,就留下来了。
四大行不管什么序列的应届生,进来都要先坐一年柜台。好在我个人性格不是那么偏技术,愿意跟人打交道,所以觉得柜台工作也还好,如果做一些营销工作,还有营销工资,收益比我后来回到技术部门高一些(在柜员岗拿到税前16万多一年,回到技术部门大概13-14万)。
回到金融科技部,我反而做得很痛苦。因为这里不是纯技术岗,是偏统计类的岗位,更多时候我要用Excel处理工作,或者跟底下的网点打交道,做一些文字类的工作,没有接触到技术类的东西。
我跟领导申请换岗,他们不同意,因为这个地方没人干活儿。可能很多国企都有这样的现象:一个科五、六个人,只有一、两个年轻人,但80%的活儿都是两个年轻人干,如果年轻人走了,就没有人愿意来,那这个地方就转不起来,经常是老人睡觉打呼噜,出去逛街,年轻人加班干活。后来我直接申请换部门,领导也不同意。
这个时候,我已经很后悔了。跟我一样考研失败、出来找工作的同学,大都进了互联网,虽然也是中厂,但工作一年以后,基本都跳槽到了网易之类的大厂。虽然刚开始,他们的整体福利待遇不如银行,但是每年都有发展,只有我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去年7、8月开始,我就一直不停地投简历、找工作,最想去的是互联网,但是都投不进去,虽然我也是计算机科班出身,还找了朋友内推,公司还是很在意有没有相关经验。
我目前还在看工作,比较谨慎,希望平台能好一点。如果是刚毕业那会儿,我不会这么小心,先进小一点的平台也可以,但现在我25岁了,如果先进小公司待两年,就27岁,会被问婚育问题了。而且再过两年,到了30岁,就该考虑是不是离开互联网,回二线城市安家了。
所以一环扣一环,开始的时候走错了,现在才会这么难。
这两年我经常想,为什么我学计算机这种“朝阳专业”出身,却进了银行这样的“夕阳产业”?银行是一个比较拼人脉、拼家庭背景的地方,但互联网可以凭借个人能力实现收入增长,很多家庭条件不那么好的同学在互联网公司都靠自己上了一个台阶。
跟那些家庭有原始积累的人比起来,我们是没有资格进银行躺平的。
「瓶颈」30岁无明显晋升会被替代
Sarah 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13年,36岁转行追梦
2008年本科毕业之后,我进入了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当时被分配到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做信贷审查助理。
那时的工作强度基本是,白天到企业现场去看生产状况、面谈、开会,为外籍行长负责人做翻译工作,晚上依旧开会、写报告,六年里没有一天不加班,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睡五、六个小时。由于我是非金融专业出身的纯文科生,业余时间还要努力学习财务等基础知识。
不止我们,2007-2013年这段时间,每家银行都超负荷运转,996、007很常见,几乎每家银行都有过劳死的情况。我刚开始在银行工作的两、三个月左右,条线部门负责人跳楼自杀,后来又有部门同事相继去世。十几年来,这样的事情断断续续发生着。
2014年有天早晨,成都发生了4-5级地震,晃得蛮严重,在地震刚停,还有余震的时候,同事就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去值班。
这一年因家庭原因,我回到了天津工作,但无法从事擅长的信贷审批,只能在支行做客户经理。客户经理的主要工作围绕发掘客户、维护客户,要求每个人必须每天24小时以客户为中心,关心业务、客户,甚至还有对方的家庭生活;同时有存款压力在身上,完不成的话,无法晋升,时不时还会有领导找你谈话。所以当时的隐形压力不小,虽然一直想找个机会回中后台,但没有成功,就这样在银行苟到了2018年。
2018年,我打定主意离开天津,但内部调动肉眼可见的困难,所以直接辞职来到上海,后来进入了另一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行部门做零售业务审批。在这里,我遇到了之前十年没有遇到过的,对自己抱有恶意的同事、领导;同时,这里的一切管理制度都很落后。它的绩效考核方法是,如果你的存款比别人多,就会把别人的绩效切给你,那么不做业务的你,绩效就会变得越来越少了。
这时虽然想跳槽,但我已经30多岁了。对公审查、审批工作岗位的招聘,要求你既有3-5年的工作经验,年龄又在30岁以下。当时上海几乎所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我都面试过,都卡在最后一轮,估计大都和年龄相关。
十年来,我在银行的发展路径是做公司信贷独立审批的专业方向,始终没什么心思做管理。但如果在30岁之后还没有明显的晋升前景,持续在技术岗位上停滞不前,那么被年轻人替代掉是迟早发生的事情。
2021年春节前后,有一天我头晕得严重,突然站不住,差点晕倒,迅速去了医院检查。在上海每家医院前后检查了半个月,什么毛病也没发现,医生说我的身体没大问题,只要好好休息就会恢复。后来卧床休息了两、三个月,终于好转,就下定决心从银行辞职了。
在摸索了十几年的熟悉工种中,我觉得再往下做也不会有什么新的发展,是时候转行了,不然后半辈子都要做一件无甚乐趣、又很辛苦的工作,那该多难受啊!
但现实情况是,中年人转行才没有那么容易。
2017-2021年,我一直断断续续在看机会,虽然自己习惯在业余时间写文章、做播客,但的确对我转行的直接帮助不大。图书是相对闭塞的行业,仅有的岗位机会也很难会留给你,所以也始终没有在面试中获得很好的机会。
直到2021年,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图书版权代理工作室的负责人终于赏识了我。除了擅长文化创作之外,也是基于银行的丰富工作经历,可以同时提供一些商业、财务经营方面的帮助,所以我考虑之后就加入了公司,成功转行,36岁正式进入图书行业。我现在是上海一家大型书店的店面运营。
从转行后到今天,其实我花的很大一部分积蓄还是之前在银行的收入,但并不后悔离开。曾经有几年觉得,上班如上坟,现在完全不会有这种情绪,这是亿万金钱换不来的。
我也不后悔进入银行。如果毕业时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从业方向,又获得了进入银行的机会,不妨一试。银行是社会的缩影,需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五花八门的事情和形形色色的人。不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在这里获得的经验都有所助益。
「幸运」我在银行被照顾得很好
妮妮 24岁 某大型城商银行对公客户经理
我是2020年应届毕业进的这家城商银行。如果是国有四大行,进去以后必须从柜员做起;但对于城商银行,负责营销的人才更为稀缺。所以,我一进来做的就是对公客户经理。
我的工作是整理客户的贷款、投债等需求,企业的财务等状况,形成报告,提交给分行审批。为了了解企业,我们一定要去现场了解它的办公情况,有多少工人、工人是不是每天都上班……我现在接触到的业务类型很多,每个业务都能学到新的东西,了解新的业务品种和交易结构,挺开心的。
我觉得有些应酬是必要的:我们平时跟客户没什么接触,彼此不熟悉,吃顿饭、小酌一下,互相之间就了解了,很多需求就对上了。而且我是东北人,本来也不排斥喝酒。我没有遇到过那种应酬时候被拼命劝酒或者为难的情况,我们很多客户都是女性,或者自己也不喝酒。
另一方面,很多沟通和事务都由行长主要承担了,他会更辛苦。目前我不觉得自己能做到像他那样。未来即使我有机会晋升,只要我觉得自己担不起来这份责任,也会拒绝。
很多人觉得做营销很难,要自己有资源。但其实银行原本就有许多客户,需要有人去维系。至于自己的资源,其实是锦上添花的事,没有你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积累,发展得很好。
应届生有两年的保护期(很多银行只有一年),保护期内不管你绩效如何,都能拿到同样多的钱;做了额外的业务,还会有季度奖、专项奖、年终奖……我们同期进来的应届生,薪资加奖金,平均能拿到20多万。
但是出了保护期就看你自己了,如果你没有在保护期好好学,出来也不努力的话,薪资就会大幅下滑。你愿意拼的话,随着资源和经验的积累,收入上不封顶。
我两年的保护期快要到了,但我并不担心。因为,目前我已经达到了脱离保护期以后的考核标准,甚至更高。
生活上,银行也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我现在住的是银行免费给我们提供的上海地段很好的公寓,两室一厅,如果自己租的话,要5000多。而且我们还有餐补,现在上海疫情,单位已经给我们发了四轮物资了,大米、水果、鸡蛋、牛奶、蔬菜都有,我们俩都吃不完,分给周边邻居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份工作的工作内容、个人成长、同事氛围、薪资待遇、发展前景,都挺不错的,我打算好好在这干。
「转身」跳去互联网后人生都开阔了
栗子 31岁 前国有银行职员,现互联网创业团队成员
我是校招进的某国有银行支行,进去才发现银行跟真正的金融行业不太一样,在券商、基金、VC这些地方,专业性很强,很需要人们发挥自己的才智,但银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哪个岗位上,就做流水线的哪一环就可以了。
刚入行时是做柜员,工作就是把系统里的业务代码背下来,客户办理业务的时候,立马就能想到对应代码,然后打出来,迅速办完。还有一些营销工作,就是客户来柜台,有合适的时机可以推销股票账户、银行零售产品,或者理财、贵金属。点钞一般用点钞机就可以,但点钞机或者凭证打印机卡住的时候,业务就要暂停,可能会被排队的客户骂,还得自己修机器。
客户素质也参差不齐,我刚进去的时候跟一个姐姐学业务操作,有次她无缘无故被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客户骂哭,客户还说要打她。
我感觉柜员就是基层服务工作,有点像居委会。
后来我转岗到客户部做个人贷款的客户经理,其中大部分都是住房贷款,房产销售把能贷下来款的客户推过来,我给他们签约,是一套很程式化的工作,每个客户几乎一模一样。
在银行两年的工作,总体上比较枯燥和压抑,每个季度都有很多任务,有时候要摆地摊、营销信用卡、POS机,有时候要去事业单位或者政府单位宣传或者地推APP。很多时候都是周末去做,也不算加班。
我算是运气很好的,做柜员一年多就获得了转岗的机会。可能我当时在同期进银行的同事里面学历背景、表现较好,领导也比较照顾。年轻人肯吃苦多做事的话,还是有希望晋升的。
银行适合情商高、会做人的人。比如做个人贷款要跟协作和审批的同事,以及能转推荐的楼盘工作人员搞好关系,营销存款信用卡要和一些公司的负责人搞好关系,营销车贷要跟汽车行业的人搞好关系。如果讲话让人听着特别舒服,把客户讲得很开心,这一单就做成了。
如果一直留在银行,职业路径非常清晰,有一定资历之后就竞聘、晋升,我能看到自己以后是什么样子。比如我观察了我们副行长的状态,她管了几个条线,身上背了存款、贷款、个人金融、贵金属、保险……好多好多指标,她要把这些指标派到下面,激励大家完成;还经常加班,到各个网点去巡查海报贴得怎么样,ATM机是不是正常。
可我不想到那个级别的时候,每天还忙这些好像没太大意义的事情。加上我的专业也用不太上。我觉得如果待得更久再离开的话,在市场上更加没有竞争力,就辞职了。
辞职的时候是2017年底,凭着在银行近三年的经验,进了一家偏互联网的技术公司,因为是初创团队,除了写代码之外的工作都会涉及一些。现在在创投圈会接触到比较多聪明的人,每天有很多东西可以学,就挺开心的,完全不后悔从银行辞职,就是还希望每天有更多成长。
从我的经历来说,在银行工作和在互联网工作整个人生的开阔程度都不一样,我觉得如果有能力的话,还是进互联网更好。
「选择」消费金融国企真香
葛二蛋 90后 消费金融国企技术管理,前互联网人
我2016年研究生毕业进了乐视,做研发工程师。经过一年短暂的成长时光,2017年中,公司突然发不出工资了,我坚持了不到三个月,跳槽去了一家年薪40+万的区块链公司,大概比同行薪资高30%。但公司又出现了合规风险,于是我又有了跳槽打算。
年龄上来后,就要考虑一些家庭因素了。我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经猎头推荐进了现在的这家消费金融国企做研发工程师,公司的工作强度比互联网低很多,福利待遇也不错,还能学到很多金融方向的知识。
去年8月,多地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此前国内默认持牌金融机构的放贷利率上限为36%),很多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我们,不得不面对利润下滑、成本控制等多重压力。政策出来以后,公司为了维持效益,开始推出很多新的产品,我明显感觉忙了起来。现在我们也开始考勤打卡了,每天七、八点从公司出来。
进入公司管理层工作后,比之前在互联网搬砖更锻炼人。工作氛围上,我倒更喜欢以前。互联网特别活跃,大家不时地周末聚个餐,或者开车去内蒙、京郊转一圈儿,没事就去唱歌;国企很严格,这些团建都没了。
消费金融行业其实是国家正在促进的行业,自从P2P爆雷以后,必须要有一批持有正规牌照的金融机构,在银监会、证监会、央行等机构的监管下做这块业务。目前全国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只有30家,我们是其中一家,很有前景,也推荐大家进来,但真想进来,其实是很难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可能也就比考公简单一点。
回顾这几年,毕业进的两家互联网企业都爆雷了,但我今天发展也还不错。我的经验是环境不好,不代表自己的发展就一定不好,只要慢慢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学习、成长,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还是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的。
「终局」当收入和职级都升到了天花板
老杨 37岁 国有银行县域支行副行长
我2010年参加工作,通过针对应届生的社会统一招聘入职银行,从事过县域网点的柜员、个人客户经理、县支行机关管理岗、市分行部门专员以及副科长,后担任县域支行副行长至今。
我晋升不算快,工作八年才赶上了机遇。2015-2021这几年,国有银行都面临员工年龄老化,特别是中层管理断层的问题,有较多的管理岗位出现了空缺,我在竞聘提升的时候获得了机会。但这个黄金期很快会过去,后面的年轻人晋升通道可能会在很长时间里被堵塞。目前,银行的科级副职,80年后占据了较大比重,这也意味着90后、00后的晋升空间将大为压缩。
作为国有银行县域支行的副行长,我的工作强度比较大,既要考虑如何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又要制定工作思路,带领员工进行业务营销,还要担心业务中可能出现的业务风险。很多时候,对于工作已经谈不上什么热爱了,纯粹是为了生活。但目前这个年纪已经不太好考虑转行了。
年轻的时候,我也想过转行,但一方面担心风险,毕竟拖家带口,承受不了太多不确定;一方面出于情怀,希望可以为公司多尽一份力。现在年纪越大,转行的可能性就越小了。同业的外部优质岗位已经饱和,自身的资源也有限,谈不上特别有竞争力,毕竟转行就是想获得更心仪的薪资。
薪酬上,国有银行员工一定程度优于政府工作人员。但考虑目前飞涨的物价和整个金融机构的大环境,收入性价比已经越来越低。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县域基层,新入职大学生正常月实发工资只在三千元左右;如果是市级普通员工,实发收入在5000元;副科级管理层以及县域副行长,每月实发收入在6000到7000元之间;正科级以及县域行长,每月实发收入在8000到10000元之间。大多数员工通过努力获取更多薪酬的难度较大。我自己每个月还完按揭,支付日常开销,很难有结余,生活勉强中等水平。
薪酬之外,银行的五险一金都齐全,年底的奖金有一点点期待,但也谈不上多期待,即便是我也就三四万左右,普通员工可能就两万多。这个要说对生活水平有大的改善也挺难的。
我这个年纪,放在地级市或者县域来说,在外人眼中也算一定的成功了,再过两年,熬成正职也问题不大。看起来好像也过得去,毕竟能胜出周边很多同龄人。不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收入的天花板到了,生活水平再也没法提升了,再继续晋升的可能也不大了。
近几年,银行从过去的看重存款转向可以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产品营销,前台业务营销岗位的员工业绩压力愈发大了,一旦无法完成上级的考核任务,对工资的影响就很大,很多时候甚至面临罚款,入行不长的年轻员工考虑转行的愈发多了起来。
作为成熟的金融机构,少数年轻员工的流失对银行来说不影响大局,无非就是流失的机构短期内会出现岗位空缺,工作需要被其他人分担。虽然银行近几年开始注重精神思想教育,但在没有根本改善薪酬的前提下,那些措施基本没什么作用,将来年轻人一旦发现晋升越来越难,那么流失肯定加重。
Bonus:银行求职指南
银行难进,但每年仍有大量年轻人在领导和家人“别人想进都进不了”的劝告中,逃离银行。
在银行业红利消失的今天,进入银行,更需要深思熟虑后再做出选择。如果只是因为父母觉得好就进入工作,结果很可能是后悔。这里我们总结了一些选择进入银行工作前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国内,银行有诸多类别,不同类型银行在求职及工作体验上有很大差异。国有银行有编制和户口,但竞争激烈,入行后大多要从柜员做起;股份制商业银行更重视市场竞争和营销,通常薪资、奖金更高,业绩压力、工作强度也更。
其他城商、农商等银行情况各有不同,有些待遇和工作强度相对平衡,不失为好的选择,比如前文妮妮所在的大型城商银行的上海支行;有些待遇和工作强度皆不如人意。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银行分类(内资银行为主),职场Bonus整理制图
银行内部的岗位可分为前中后台,前台以业务岗位为主,如柜员和客户经理,大都有营销指标在身。特别是客户经理,业绩压力比较大,相应的,收入上限也更高。在当前各大银行中,柜员是在职员体验中排在最后的岗位,工作机械、秩序严苛,被摄像头严密监视……饱受埋怨,但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崛起,许多柜员工作正逐渐被替代,未来,银行的柜员岗位会逐渐减少。
中后台包括风控、产品经理、技术和管理等岗位,收入和工作强度都相对平稳,但岗位竞争激烈,工作机会较难获得,在许多银行只能通过内部竞聘的方式进入,应届生只能从业务开始做。前台业务适合愿意打拼,对收入和晋升有较大期望的职场人,中后台适合希望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职场人。
银行职能常见划分,职场Bonus整理制图
银行的两条主要晋升路径如下图所示。在达到业绩指标的前提下,银行内部的晋升难度正逐年增加,想晋升到下一个级别平均需要5年。
银行常见晋升路径,职场Bonus整理制图
总之,组织、岗位、领导都会极大地影响你在银行的收入、工作强度、工作体验或发展前景。
更重要的,是你的个人性格以及对工作的期待,与岗位是否匹配。
种种限制下,本文尽力为大家呈现出当今银行职员状态的冰山一角,欢迎各位读者留言,分享你的经验。
(为保护受访者信息,本文中小王、林枫、Sarah、妮妮、栗子、葛二蛋、老杨为化名。)
作者卡片
主编卡片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作者:廖丽君,36氪经授权发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环境这么差,要进银行谋“稳定”吗?(附银行求职指南)|职人群像":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yhdk/560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