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一体化不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要落地了!
继周五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后,在原有一年期品种的基础上增加了五年期以上的品种,报价银行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分报价。8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的更多细节:从20日开始,银行在新增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这无疑有助于降低新增贷款的实际利率,达到“降息”的效果。
那么,它和以前的LPR有什么不同呢?新的运行机制影响几何?如何解决目前的融资问题?
央行“多支箭”完善LPR形成机制
改革一直在路上,而且来得比预想的要快!
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议“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刚刚落下,央行17日上午发布公告,决定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并披露了具体措施:
一是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9: 30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遇节假日顺延),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应由报价银行于每月20日9: 00前(遇节假日顺延)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参考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
三是在原有全国性银行的基础上,贷款市场报价银行类型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民营银行,此次由10家扩大到18家,今后将定期评估调整。
四是将贷款市场牌价由原来的一年期一个品种扩大到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品种。
目前我国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双轨制利率”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部分仍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阻碍了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的传导。这是市场利率明显下降但实体经济感受不够的重要原因。
自8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9: 30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遇节假日顺延),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改革和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用市场化改革的办法促进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新LPR更加市场化,银行很难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以促进贷款利率下行。
贷款端的定价有哪些变化?
与之前贷款市场的报价利率相比,这次贷款方的定价有三大变化。
联讯证券指出:一是在原有1年期LPR基础上,增加5年期LPR报价,给银行中长期贷款定价一个锚;
二是LPR报价方式由原来的银行贷款报价改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一年期MLF),使贷款利率跟随市场;
第三,报价银行由原来的10家大行、股份制银行变为加入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民营银行,共18家,报价范围更广。根据上述公告,本次报价行扩容后的最新成员为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微众银行、网商银行。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增报价银行均为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大、贷款定价能力强、小微企业服务效果好的中小银行,可有效提升LPR的代表性。
利率并轨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除了更多参考MLF利率水平,贷款成本由存款等负债端成本决定。目前银行存款利率仍在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确定,可能带来“不对称降息”的效果。
平安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利率并轨后银行信贷利率下降,存贷利差收窄,银行信贷资质可能下沉,信用风险监控和定价能力有待大幅提升。一旦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的负债成本会整体上去,部分银行可能要提高贷款利率。这个阶段是银行压力最大的时期。
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坚表示,以中国为例,未来在更理想的传导状态下,存款利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到更低的货币市场利率,贷款利率也会随着整体债务成本下降,因此利差可能确实会保持稳定。但是利差之外的影响力确实惊人,主要体现在行业内部的分化。银行有不同的存贷款业务基础,一般来说小银行受影响更大。
因此,对于银行来说,迫切需要在利率一体化的过程中修炼“内功”。王坚表示,目前利率市场化已经正式完成,最后一步更多体现在银行的“内功”上。
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曾表示,要激活LPR,跟进MLF等政策利率,实现利率整固,引导实体经济实际利率下降;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曾表示,下半年央行将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降息,即通过同时下调逆回购和MLF政策利率10-15个基点来引导LPR降息。
对贷款申请人有什么影响?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文彬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比较充裕,银行资金相对充裕。以目前3.3%的一年期MLF利率水平来看,增加一些点后形成的新LPR利率将低于现有的4.31%左右的LPR利率。LPR利率下降后,新增贷款的实际利率也会下降,从而达到用市场化改革促进实际利率下降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LPR机制形成后,虽然短期内会实行新老划断,但并不意味着存量贷款合同不会切换到LPR作为定价基准,只需要平稳过渡即可。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原有1年期1个期限品种的基础上,新增5年期以上品种,为银行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有利于今后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向LPR平稳过渡。
此外,为了督促银行使用LPR定价,央行还明确表示,银行应用LPR和贷款利率的竞争行为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同时要求银行不得通过合作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隐性下限,企业可以举报银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对于银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央行将严肃处理。
如何解决目前的融资问题?
国泰宏观认为,首先,新报价机制更加灵活,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向信贷市场的传导渠道。此前,虽然我国早已放开存贷款浮动上下限,但大部分贷款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部分银行以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作为隐性下限,阻碍了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央行敦促银行通过MPA考核参考新LPR,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打破隐性下限,有效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
广发证券分析师周俊智表示,LPR在进入真正的利率市场化阶段时可以扮演双重角色。第一,从长远发展来看,利率市场化完成后,LPR可以成为小额信贷的定价锚;第二,从短期政策对冲的角度来看,LPR可以打破双重定价的僵局,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在其看来,LPR本质上是一个中性的监管渠道,在逻辑上不一定对应“降息”或“加息”。
对房地产有什么影响?
联讯证券李麒麟分析,对于房贷,考虑到房贷仍是具有安全属性的优质资产,房贷利率可能会下行,有利于房产销售。但在房地产调控严格的背景下,受益程度有限,信托贷款支持房企。渠道被进一步压缩,土地购置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下滑。
对a股有多大影响?
对于银行股来说,中小银行整体盈利更差,因为中小银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占比高,利率也高。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降低贷款利率,央行发布LPR,这将促使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此前银行股对这一利润空政策感到担忧,但近期整体表现低迷。盈利空落地的消息传出后,中小银行股股价表现显示。因为今年上半年中小银行利润增速总体不错,在新政策下增速可能会有所下降。考虑到估值因素,中小银行整体市场仍有较大涨幅空。
华泰分析师张羽认为,未来LPR的进一步推广,对银行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尤其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将LPR应用于贷款定价,需要准确核算自身的资金成本、客户的信用溢价和期限风险溢价。
短期来看,银行的息差首先被压缩。长期来看,市场化环境对银行的资产配置能力、风险定价能力和金融市场投资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综合证券时报、第一财经日报
来源:南宁晚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降息了吗,2021年贷款下调了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391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