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诈骗呈现低龄化特征。
邪恶的魔爪甚至伸向未成年人。
我现在通知你。
三起未成年人利用手机上网被诈骗案件。
一个
未成年人利用手机上网被诈骗3起。
一个
2022年2月17日,罗先生报警称,儿子玩游戏时被电信诈骗。
据了解,罗先生12岁的儿子在玩“香肠党”游戏APP时加了一个好友,说可以补皮肤,于是罗先生的儿子通过QQ联系了一个陌生网友,陌生网友通过QQ给罗先生的儿子发了一些支付宝二维码,说用支付宝扫描后可以有皮肤。罗先生的儿子用支付宝扫描。扫描后,他没有看到任何充值的皮肤,所以没有理会。后来罗先生发现自己的现金少了,罗先生损失了10547元。
2
2022年2月19日,9岁女孩陶报警称,自己通过微信添加陌生好友被诈骗。
据了解,2022年2月18日,一名陌生网友“姚姐”要求添加9岁女童陶某为微信好友,称有福利要送,陶某同意加她为好友,并按要求将她的微信二维码发给对方。添加好友后,陶第二天就和“姚杰”聊了起来。“姚杰”称微信福利已转到陶的微信零钱里,但陶没有收到。“姚杰”告诉陶,因为陶的微信号被冻结,需要另找手机解冻,需要陶的微信钱包和银行卡截图。陶按照对方要求发送后,“姚杰”推送到另一个助理的微信,于是陶用爷爷的手机加了助理的微信号,助理给陶发了一个微信二维码,告诉陶需要扫描这个二维码才能解冻。陶用爷爷的手机刷了多次脸后,发现银行卡里的钱不见了。陶爷爷赔了8400。
三
2022年2月20日,陶先生报警称,其女儿观看手游主播视频时被诈骗。
据了解,2022年2月19日,陶先生12岁的女儿陶某在玩Aauto更快观看和平精英手游主播时,主播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为由,要求陶某同时拿两部手机进行认证。主播助理让陶给对方看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对方用手机扫描后,可以给皮肤充值。陶向对方展示了自己姑姑的微信支付二维码。对方扫描后,要求陶在手机上输入支付密码。对方连续扫描70余次,陶输入支付密码,将钱支付给对方。第二天,陶阿姨发现一张银行卡的转账短信,发现被骗。陶阿姨损失42343元。
2
网络刷单诈骗案1起
2022年2月16日,吴女士向警方报案称,她在Tik Tok被人骗取了网上账单。
据了解,2022年2月14日,吴女士在刷Tik Tok时看到一则兼职的广告,于是留下电话号码,表示想做兼职。很快,一个陌生网友加了微信,对方让吴女士在Tik Tok点赞,做任务返利。吴女士去Tik Tok喜欢它,并开始了多次小回扣。后来对方让吴女士下载“炫博”APP,注册信息,和客服聊天,对方让她继续喜欢。2月15日15时许,吴女士向对方账户转账50元,在“炫博”APP提现70元;吴女士继续转账单到300元,对方说吴女士选择了1000元的任务,需要补钱。吴女士发给对方的账号转了700元,然后从APP里提现1316元;16时许,对方打来任务电话。吴女士向对方账户转账8000元,却无法提现。对方说她再做一次任务。吴女士不干,要求对方退钱。结果对方不理吴女士,吴女士损失了7224元。
三
网络贷款诈骗案1起
2022年2月20日,李先生向警方报案,称自己被人骗取了网贷。
据了解,李先生急需贷款,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名为“招联金融”的APP。“招联金融”客服以贷款资金被冻结为由,要求李先生转账解冻贷款资金。李先生分两次通过手机银行给对方转账。李先生损失了36000元。
警方提示:
1.学习电信网络诈骗知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告知亲友电信网络诈骗知识,避免上当受骗。
2.诈骗分子将未成年人作为行骗的对象,他们需要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给予良好的照顾。
3.网上兼职刷单违法,网贷诈骗陷阱多。
4.被骗转账后第一时间拨打110,及时挽回损失。
5.请扫码注册金钟罩,防止电信网络诈骗。
6、下载国家反诈骗中心APP,多重防范,避免损失远比赚钱容易。
来源:马关公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电信诈骗种类多,针对未成年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电信诈骗种类多针对未成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42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