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记者马阳阳
近日,有市民向缙云《官民零距离》栏目反映,开发商因疫情延误交房,影响孩子上学。记者就此进行了跟踪采访。
2017年,市民韩女士在滨海新区买了一套期房。按照计划,今年5月交房后,孩子就登记上小学了。但让韩女士没想到的是,因为疫情,房子迟迟不能交房,仅有的一纸购房合同也无法将孩子送到最近的小学。经过与开发商多次协商,韩女士近日达成共识,先将孩子送回宝坻区上学,涉及的相关费用由开发商承担。
推迟送孩子上学遇到困难。
2017年,位于滨海新区塘沽中部新城北起步区的一个楼盘开始发售。当时,韩女士的孩子明明(化名)正在上幼儿园。工作多年的夫妻商量决定,为了能让明明就近读书,他们贷款买了新房,在新区定居。“我们户口在宝坻区,但一直在滨海新区工作,孩子一直是我们自己带。幼儿园也在附近找了私立小学。”
韩女士说,当时买房的原因之一是看中了物业的交房时间。“虽然是拍卖行,但购房合同是2020年5月31日交付的。我算了一下,正好赶上明明九月份上小学。”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韩女士的计划。“我们接到通知,因为疫情,小区的发货时间从5月份改到了10月份。”得知交房日期推迟后,韩女士最想知道的是,明明的落户和上学会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去教育局咨询后才知道,仅凭购房合同是没有办法落户或者就近上学的。没有交付的房子没有备案,不属于区里的房子。”韩女士说。
随后,韩女士咨询了小区周边的多所小学,学校均表示明显情况不符合招生标准。因为韩女士和丈夫名下只有这套房产,只能回户口所在地宝坻区。这个结果是韩女士和丈夫无法接受的。“我们不想把孩子送回老人身边,但如果我们其中一个人带着孩子回去,难免会面临工作上的问题。”
韩女士认为,三年前自己买房时,开发商和销售人员对“只有购房合同才能上学吗”这个问题并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们买房子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安家。当时反复问学校的问题。他们给的答案模棱两可,导致我从来不知道要交房才能上学。”
想办法解决。孩子可以学习。
津云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滨海新区小学招生时间为7月25日、26日,各校已于7月10日公布招生简章,明确学区范围和电话。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凭户口簿、合法固定住所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及复印件在学区内登记。按照上面的规定,我显然没有在滨海新区的任何一所小学入学。
同时,2020年滨海新区规定,流动儿童父母需准备有效期内的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及其流动儿童户口簿、居住证持有人及其流动儿童在本市合法居住证明、居住证持有人在本市就业证明(含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本市或原居住地卫生部门出具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及复印件。11月开始预约报名。
根据上述规定,非本地户籍的随迁子女,即使父母没有买房,也可以享受就近入学。
7月21日,记者采访了2017年将房子卖给韩女士的销售人员丽丽(化名)。“我们只负责卖房,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孩子可以在学校落户,而且根据合同,今年5月份交房,可以正常就近入学,赶上疫情,延期交房,谁也无能为力。”丽丽介绍,正常流程是开发商交房后,到教育局备案,取得教育局的门禁卡,让该区域的学生上学。
“我们也想帮助韩女士,能否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参加就近小学报名,但教育局只认‘准入证’。最近开发商一直在和教育局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我们也在等待解决方案。”丽丽说,韩女士并不是小区里唯一一个等着落户让孩子上学的家庭。“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外地户籍。如果房子还没下来,周边出租屋可以参加11月份迁入的孩子入学。第二种情况是,像韩女士一家,户口在本市其他区,开发商拿到门禁卡后,可以享受在滨海新区就近上学,不迁户口,但不交房只能回原户口所在区。”
同时,丽丽代表开发商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我们建议韩女士回户籍所在地,以免耽误孩子上学。二是看能不能先借滨海新区的小学上学,交房后再转学落户。”但韩女士认为“借款”无法实现。
最终,经过多次协商,韩女士和开发商达成共识,先把明明送回宝坻区的学校。但由于韩女士和丈夫都在滨海新区工作,无法接送和照顾孩子。开发商会承担请人照顾和接送明明的费用,直到房子能定下来,再把明明转回滨海新区上学。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宝坻入学政策,宝坻城区小学划片政策":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426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