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未成年上网触犯了什么法律,未成年上网怎么说

未成年上网触犯了什么法律,未成年上网怎么说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随着暑假的来临,未成年人安全上网问题不容忽视。东上海之声FM106.5《法治之声》邀请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助理法官管野、上海众智社区服务机构社工陆走进直播间,与大家分享防范网络风险的话题。这也是《春天的蒲公英》家庭教育系列的第三期直播节目。

卢上海众智社区服务机构社工,自2021年7月进驻浦东法院少年法庭,开展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的家事调查、调解和心理疏导工作。据卢介绍,网络风险无处不在,移动支付和小额免密支付越来越方便。未成年人网上充值案件较以往有所增加。

浦东法院发布的家庭教育十大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未成年人大额游戏退款纠纷。本案原告小米年满16周岁。初中毕业后,因为买日用品,父亲给了小米一部手机,并告诉了他银行卡账号和支付密码。小米用表弟的身份信息注册了游戏账号。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小米向游戏平台充值数百笔,累计充值超过10万元。9月,小米爸爸发现账户余额不对。追问之下,小米终于说出了游戏充值的事情。后小米父亲找到游戏公司,想要退款,但游戏公司认为原告购买了大量游戏任务皮肤、装饰等产品,属于虚拟商品,商品已经用完,拒绝退款。

管野指出,从法律角度来看,支持游戏公司退费并非“一刀切”。还需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水平、认知水平、家庭情况以及父母的监管责任。因为在此类事件中,家长是未成年人保管的第一责任人,对支付密码保管不善、对孩子管教疏忽也有责任。本案中,原告小米经常在深夜或凌晨充值,最高月充值金额超过4万元。而小米父母对此并不知情,不仅疏于对自己账户资金的管理,也未能对原告手机的使用情况和时间进行监管,存在过错。此外,法院认为,被告缺乏针对未成年人使用者的有效识别系统。在现有技术规范下,被告有能力通过人脸识别、非正常支付限制等手段强化冒名游戏的行为,因此游戏公司也存在一定过错。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和解,被告退还大部分游戏充值款7万余元。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论证是否有管辖权,关爷还特意下载了这款游戏,以普通用户的身份了解对未成年人的约定和限制。她特别提醒,起诉纠纷要注意管辖问题,随意选择起诉地点可能会增加诉讼成本。最近收到很多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打赏的纠纷,基本都是因为他们从苹果商店下载了一款游戏后充值,没有起诉游戏公司,而是直接起诉苹果要求退款。苹果公司只是提供一个下载这款游戏的渠道,与游戏运营无关,不开发或运营有争议的游戏,也不是充值的收款方。如果起诉服务合同纠纷,合同的共同履行地是原告付款地或者游戏运营公司住所地,或者查看当时的用户协议是否约定了管辖地。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管野提醒,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不仅表现在增强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上,还表现在具体有效的防沉迷措施上。比如,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要督促实名认证,在未成年人使用的电子产品上设置青少年保护模式,妥善保管自己的支付宝、微信、银行卡密码等重要隐私信息,并开通消费提醒,使用指纹解锁。同时,监护人要多陪伴未成年子女,科学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互联网,以身作则减少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兴趣。

技巧

暑假来临,陆提醒家长,未成年人是参与网络生活的重要群体。而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示范。

1.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银行卡号,不要在手机上设置少量保密,保管好密码。儿童移动电话设备被设置为青少年模式。

2.父母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他们可以主动问孩子最近在玩什么游戏,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因为工作忙等原因用手机代替公司,也不要因为孩子喜欢玩手机而纵容孩子玩网络游戏。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3.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示范使用网络媒体的正确行为,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父母的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

编辑杨

正文蔡妍

来源浦东发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未成年上网触犯了什么法律,未成年上网怎么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428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