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面试还要背贷款!大学生求职掉入“培训贷”陷阱,海尔消费金融失职了吗?|金融315

面试还要背贷款!大学生求职掉入“培训贷”陷阱,海尔消费金融失职了吗?|金融315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记者|曾杨林

编辑|彭

"培训费将从工作时的工资中扣除."

“最低工资4500元,后期还贷肯定没有压力。”

“我和负责人签了培训协议,注册消费金融APP到贷款通过才6分钟。”

……

目前已经进入“金三银四”的招聘季,各种求职陷阱需要格外警惕。界面新闻记者近期关注到,一些应届毕业生或大学生,通过求职平台申请并进入面试后,陷入了“培训贷”的陷阱,这些陷阱都指向同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面试变成培训,大学生2021年秋季求职需要贷款。在山西某大专就读的大三学生小文,被Boss直接录用找工作。某公司面试后,诱导他以岗前培训的名义借了近两万元。

据小文介绍,当时他去山西多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多特”)面试“网络优化”这份工作。公司的HR说需要培训才能就业,工作后工资大概4000到6000元,然后就签了培训协议。

“当时山西多特蒙德的员工说需要交16000多元的培训费,后续工作从工资里扣。之后他们让我下载海尔消费金融App,教我怎么操作贷款。”小文回忆当时的贷款情况说,山西多特蒙德的员工让他在职业一栏填“网络优化工程师”。

根据小文提供的贷款信息,贷款本金为16800元,分16期偿还,共计19548.34元,IRR年化利率为18.14%。目前,小文已还款四期,但仍需承担18816元的债务。

无独有偶,2021年10月,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小昭也在58同城上关注了陕西多特蒙德的招聘信息。公司填完录用登记表后,她被公司HR带到办公室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当时HR给我介绍通信工程的知识,说这份工作多好,但是要先培训。就业后工资一个月至少4500,后期还贷肯定没有压力。”小昭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头脑一热就签了培训协议。从注册海尔消费金融App到收到贷款申请成功的短信只有6分钟。

根据借款合同,小昭贷款本金16800元,分16期偿还。最后共需还款19488元,IRR年化利率17.72%。

在小文和小昭向界面新闻提供的《培训协议》上,岗前培训的费用为:甲方为乙方提供此项服务的费用为16800元(包括岗前培训期间的费用,如场地费、测试软件、测试设备、测试卡、技术服务费等),如乙方后期未能按照要求进行,乙方可以“零首付”的形式支付费用。

根据《培训协议》,多特蒙德通信成立于2013年1月,注册于2014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一家以移动通信技术、工程建设、通信设计咨询、通信应用软件开发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提供的服务已覆盖17个省、延边自治州和海外通信项目。公司致力于开发移动通信领域的创新服务和产品,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大唐移动等通信领域众多著名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天眼查信息显示,山西多特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大股东为河南多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多特”),持股比例为55%,二股东张震持股比例为45%。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为郭伯昌,也是河南多特的大股东(持股100%)。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多特公司的经营范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咨询(不含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前教育)”。

记者还注意到,上述培训协议中为甲方(即山西省多特蒙德市)规定的一项权利是:“乙方培训合格后,将在甲方合作的通信公司工作,或甲方自己的公司(三个工作机会),从事与培训项目相关的岗位。”

然而,2021年11月底培训结束后,山西多特公司并没有按照约定让小文等同学入职,而是提供了一些求职渠道,比如,教他们如何通过QQ群找到相关工作,让他们自己找工作。同年12月2日,还给了他们2000元补贴,不久后给他们提供了空 white的“离职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这2000元的补贴其实蕴含玄机,其实是包含在贷款金额里的。据同时参加培训的小宇介绍,在签订培训协议时,山西多特蒙德的工作人员会询问是否需要领取生活补贴。如果不需要补贴,他们的培训费是14800元。

那时候,小雨也是大学生。与小昭和小文不同的是,小玉通过“帮帮服务中心”这个平台进行贷款。根据借款合同信息,该公司名为“棒棒心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因为他没有选择领取补贴,贷款金额为14800元,分16期还款,还款总额为18638.13元,IRR年化利率为29.15%。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和小昭、小玉、小文一起参加培训的同学大概有7人,但前后都有很多同学在公司培训,其中不乏大学生和刚走出校园,没有求职经验的人。很多同学反映通过58同城、老板直聘、智联关注了山西多特蒙德的招聘信息。

培训结束后,小昭、小雨和小文通过QQ群找到了一份与网络优化相关的工作,但只工作了一个月就被解雇了。在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他们意识到“网络优化”工作的前景和待遇并没有山西多特蒙德宣传的那么好,而且工作不稳定,工资很低。

后知后觉,他们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面试和培训的套路。小昭和小文不仅没有工作,还需要背负近2万元债务,投诉海尔消费金融没有审核是否有还款能力,以及贷款给大学生的情况。最核心的诉求是,他们希望能免除后续贷款,不影响征信,希望更多人不被骗。

小文电话联系了海尔消费金融的客服,对方回应:“用户需要找山西多特通信公司协商终止培训协议,贷款会返还给海尔消费金融,借款人的贷款会结清。”

上述案例并非孤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的消费金融最近陷入了一场“培训贷”的投诉风暴。很多用户反馈,面试时被告知需要岗前培训,或者一些培训机构以学习技能为借口诱导贷款兼职赚钱。其中,部分大学生在贷款时还被培训机构诱导以工薪阶层的名义进行贷款。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截至3月3日,海尔消费金融近30天共收到137起投诉,其中41起投诉与2022年以来的“培训贷”有关,其中19位用户在投诉中明确表明了大学生身份,培训项目包括美容美甲、烘焙、图片设计(PS)、软件开发、中医理疗、健身、舞蹈等。从借款金额来看,借款本金从1400元到30000元不等。

鉴于上述情况,界面新闻记者电话联系海尔消费金融客服进行核实,并根据对方要求向公司邮箱发送了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海尔消费金融方面的回复。

目前,小文和同学正在向中国银保监会、工商行政管理局等监管部门投诉自己接受面试培训,被诱导放贷的事实。

海尔消费金融是否失职?如何维权?海尔的消费金融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失职?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专家和律师处了解到,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在出借人资质审核、合作场景审核、贷后管理等方面存在过错。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向大学生发放“培训贷款”或涉嫌违规。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指出,海尔消费金融公司确实存在营销宣传不当、诱导学生借款的嫌疑,对合作场景缺乏必要的审核流程。机构在放款前应充分尊重申请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前向用户展示合同内容,并在风控过程中调查申请人的真实意愿。

“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管控流于形式,未按监管要求审核客户的贷款用途和还款能力,虚增客户偿付能力,诱导无偿付能力的客户提前消费、过度借贷。”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帆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不符合审慎管理的相关要求。

早在2017年,原中国银监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规范求职贷款。《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的通知》明确,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培训机构的监管,依法查处“黑中介”、未经许可从事职业培训业务等各类侵害就业权益的违法行为,防止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培训、求职、职业指导等名义捆绑信贷服务。

“消费金融公司贷款给大学生,说明贷款人的身份和资质没有经过审核。此外,在与其他机构合作时,未对合作机构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进行审核,未要求合作机构向用户明示相关借款合同,存在失职行为。”闻仲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至于“培训贷”,dorri认为本质是披着外衣的“校园贷”。银监会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开发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并需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提高资产质量。本案所涉消费金融公司未经严格资质审查发放贷款,明显违法。是否违法需要判断是否存在与公司故意串通骗取手续费和培训费的行为。

王帆进一步指出,对违规发放的培训贷款,一般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要暂停其网贷业务,依法依规予以关闭或取缔。情节严重的,可移交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大学生陷入“培训贷”套路被培训机构诱导后如何维权?

苏提出,诱导贷款后,可以通过出资人和现场两个层面进行权利保护。一方面查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并向上级部门举报,另一方面关注持牌金融机构在审核过程中是否尽职尽责,如有违规可向相关监管部门投诉维权。

王帆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维权:一是可以保留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培训合同及相关沟通记录;二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和当地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李亚提醒,大学生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核对相关内容,及时提出不利条款,讨论或修改后再签。如不慎踏入“培训贷”陷阱或遭遇疑似“培训贷”诈骗,应积极收集并保留相关证据,向培训机构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投诉,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应采访对象要求,小昭、小雨、小文均为化名,《界面新闻》实习记者余书怀对本文亦有贡献。)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面试还要背贷款!大学生求职掉入“培训贷”陷阱,海尔消费金融失职了吗?|金融315":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623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