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2021年华昌达重组公告,华昌达隐藏的大利好

2021年华昌达重组公告,华昌达隐藏的大利好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华昌达拟以8800万元出售湖北网联100%股权被交易所问询,而此次问询只是其年内收到的众多问询之一。此次问询的背后,不仅暴露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诸多不足,也暗示了公司未来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11月26日,专业从事自动化智能设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现场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的华昌达收到交易所发出的问询函,询问其拟以8800万元向烟台奥德克汽车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出售湖北网联100%股权的事宜。虽然公司在28日晚间发布了回复公告,但就公司今年被监管部门“关照”的情况来看,华昌达年内多次被问询,无论是之前的并购重组申请、2018年年报、2019年半年报,还是本次资产出售。对于华昌达来说,年内屡遭质疑是一个早期征兆,因为这两年公司不仅高管变动频繁,被列入失信名单,甚至涉及的官司也是输多赢少。

“善意的雷声”爆炸了

据Wind数据统计,华昌达今年三季度净利润下滑在所有a股公司中最为严重,净利润亏损6.73亿元,同比下滑38618.82%。分析华昌达三季报业绩巨亏的原因可以发现,与其2014年的并购密切相关。

2014年,华昌达收购主营业务为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的上海德美科100%股权,交易价格为6.3亿元。在那次并购中,净资产为5680.8万元的上海德美科股权价值高达6.3亿元,形成了5.26亿元的商誉。对于此次收购,红周刊分别发表了《德美科经营数据严重冲突,华昌达溢价10倍贵》和《华昌达:德美科数据存疑再现》两篇文章,质疑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华昌达连续发布澄清公告,但回过头来看,华昌达目前暴露的风险都印证了红周刊当时的推断。

在当时的M&A中,标的公司业绩承诺人承诺2014年、2015年、2016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0万元、6502.62万元、8303.58万元。事实上,标的公司在2014年、2015年、2016年确实顺利完成了业绩承诺,尤其是2016年业绩实现金额8314.08万元极为准确。但需要注意的是,和很多玩M&A套路的公司一样,业绩承诺期刚过,上海德美科就上演了一场业绩“变脸”大戏。

根据华昌达2017年年报披露的数据,上海德美克当年实现的营业利润仅为3562.98万,较去年同期下降62.92%。2018年,上海德美科的业绩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仍未能达到2016年的水平。到2019年中报,公司净利润已大幅亏损,亏损5111万元。今年8月30日,华昌达公告称,上半年受汽车行业整体下滑及公司诉讼事项影响,上海德美科订单量大幅下降,营业成本大幅上升,经营业绩低于预期,导致合并范围商誉减值。至此,上海德梅克商誉减值6538.93万元。此外,被收购的另一家公司Xi安龙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计提了1792.13万元的商誉减值。两家公司累计计提商誉减值8331.06万元。

然而,就在上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两个月后,10月29日,华昌达再次发布《关于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公告》称,2019年第三季度,由于上海德美科经营业绩持续下滑,公司于第三季度再次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拟新增与上海德美科相关的商誉减值准备6920.21万元。如此连续计提商誉减值,今年前三季度,为上海德美科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高达1.35亿元。

持续的商誉计提动作表明,华昌达超高溢价M&A埋下的商誉雷已经开始爆发。根据公司目前的经营业绩,不排除在即将公布的2019年年报中出现较大的商誉减值准备的可能性。如果2019年年报未能足额计提上海德美科和Xi安隆德的商誉,仍不排除2020年出现大幅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可能。

巨大的诉讼危机

事实上,对于华昌达来说,除了巨额商誉拨备,大股东燕化败诉对上市公司业绩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上市公司及相关媒体的公开信息,华昌达原控股股东闫华于2016年伪造公章及相关手续,以上市公司名义进行大量贷款。2017年,武汉国创对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燕化提起诉讼,涉及金额1.2亿元;此后不久,北京华夏恒基文化交流中心也对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燕华提起诉讼,涉及金额5000万元;接着,自然人邵天一、自然人张海滨、武汉市武昌汉芯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也对华昌达及其股东闫华提起诉讼。总体来看,涉案总金额超过5亿元。

华昌达在2019年三季报中称,因涉及股东严华个人债务的多项诉讼,子公司上海德美科、湖北德美科、Xi安隆德、沈阳辉源的股份被冻结。武汉国创案和邵案的判决结果为公司败诉,公司将代表股东严华被动偿还国创案和邵案的全部或部分剩余债务。截至报告期末,根据谨慎性原则,公司已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计提或有负债共计3.18亿元。如公司被动赔偿,公司将在资金拨付时及时履行股东资金的信息披露义务,并采取一切措施向股东闫华追偿相应债务。

正是这两起诉讼的败诉,导致华昌达计提或有负债3.18亿元,大大增加了今年的亏损金额。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笔巨额诉讼损失虽然只是华昌达计提,但并未实际支出。就华昌达对深交所半年报问询函的回复来看,只要华昌达未能实际履行补偿,就会产生利息,利息以未支付本金为基础,按照年息24%的标准计算。对于上述两起败诉案件,华昌达已提起上诉。但在上诉过程中,两起诉讼的涉案金额将持续产生巨额利息,这意味着华昌达一旦上诉败诉,将承担更多利息,这显然对上市公司经营不利。

管理和声誉危机来袭。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华昌达诉讼案爆发前,刻公章、大举借债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闫华及其时任妻子罗惠,早在2017年7月就双双辞去了在华昌达的职务。不久后,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林也于2017年11月23日以书面形式提交了辞呈。虽然张林继续担任公司副总裁,但不久后多起诉讼相继爆发,使得张林在2018年9月失去了这一职位。

在严华和妻子辞职后,陈泽曾担任董事长和总裁,但他也于2018年6月辞去了总裁职务。后来贾斌接任,但一年后的7月26日,贾斌也向董事会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辞去总裁和董事职务。辞职后不久,监事卜也于8月5日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

华昌达近两年的离职说明企业内部管理不稳定,这对目前处于危机中的华昌达来说是双重打击。在管理层的不稳定下,股东似乎对企业的发展失去了信心,疯狂减持股份是最明显的特征。

2018年11月,时任华昌达总裁的贾斌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华昌达股份252,37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422%;2019年3月,华昌达监事卜志林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上市公司股份3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501%;2019年3月,上市公司股东、董事、副总裁胡东群减持64.45万股,占比0.1077%。监事李俊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2.39万股,占比0.0207%;2019年9月4日,华昌达再次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股东、董事长、总裁,持股5%以上的股东、董事、副总裁胡东群,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裁华,监事卜,财务总监何锐分别出具了《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这些高管将以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共计不超过273.04万股。

就目前的股权状况而言,虽然燕化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但需要注意的是,燕化持有的1.62亿股华昌达股份早已被质押,处于冻结状态。最重要的是,严华目前在国外,华昌达想向大股东严华讨债。显然,实现的可能性很低。

除了管理问题,华昌达及其大股东的信誉也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8月28日,华昌达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被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华昌达法人陈泽被列为限制消费者。原因可能与其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有关。

根据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18)鄂01民初3403号】民事判决和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19)鄂民中687号】民事判决,华昌达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湖北天干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偿还借款本金150,448,986.96元,并向原告湖北天干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支付实现债权的费用在财报中,华昌达虽然计提了减值损失,但并没有按照判决向原告赔付。

上市公司被纳入被执行人信息,失信被执行人及其法人被限制高消费,无疑会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生产管理、财务状况和公众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华昌达不能尽快消除影响,其未来发展将十分堪忧。

金融危机笼罩。

虽然华昌达已对两起败诉提起上诉,但在结算支付前,利息支出仍将继续增加。一旦上述两起败诉案件再次发生,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巨额的赔偿。但从华昌达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情况十分堪忧。

三季报显示,华昌达账户货币资金余额为2.23亿元。显然,他账户上的货币资金不足以支付3.18亿元的或有负债,更不用说上诉期间还会继续增加的利息支出了。退一步说,就算他上诉成功,也没必要花这3.18亿元的或有负债。但从其负债情况来看,其账户中仍有4.4亿元短期借款和2.3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显然,他账户里的这笔货币资金余额还不足以“塞牙缝”。除了短期贷款,2019年三季度末,华昌达的长期贷款也增加了3.49亿元。如果不是这部分长期贷款,其账户中的货币资金早就出现了较大的“赤字”。

现金情况不好,那造血能力呢?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看,2014年至2016年一直处于净流出状态,2017年和2018年实现净流入。但这两年的净流入量大致相当于前三年的净流入量。也就是说,自2014年以来,公司的经营活动并没有为其创造盈余现金流。今年三季度,公司虽实现净流入,但金额仅为686.5万元。对于风雨飘摇的华昌达来说,这样的现金流入无异于杯水车薪。

从经营状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华昌达实现营业收入11.18亿元,同比下滑42.57%。随着其营业收入的大幅减少,存货金额大幅增加。2018年末,华昌达存货金额为10.43亿元,到今年三季度末,其存货金额增至11.31亿元。需要注意的是,其2019年前三季度销售总额仅为11.18亿元,库存金额已经超过销售金额。存货本身存在减值风险。真的很奇怪,华昌达不仅不减少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反而继续生产。就其销售回款而言,三季报显示,华昌达的应收账款金额高达8.09亿元。虽然低于2018年末9.97亿元的应收账款余额,但绝对金额并不低,说明华昌达的赊销仍然相当强劲,回款情况并不乐观。

一方面,存货占用了华昌达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来自下游客户的巨额应收账款也占用了华昌达大量的流动资金。这就不难理解,华昌达短期贷款巨大,长期贷款大量增加。然而有趣的是,在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公司的管理费用却不降反升。2019年第三季度,管理费用金额达到1.95亿元,同比增长18.24%。虽然三季报没有披露管理费用明细,但从中报管理费用明细对比来看,上半年管理人员薪酬仍在增加,这意味着虽然华昌达财务状况不佳,贷款很多,但并没有延缓其管理人员的持续加薪。此外,在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前提下,华昌达的销售费用也有小幅下降,但下降幅度仅为7.56%,远低于营业收入的下降幅度。对比中报的销售费用可以发现,华昌达销售人员的工资也在增加。

那么,对于公司在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收入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仍继续涨工资的现象,是公司管理有问题,还是披露的财务数据有水分?总之,华昌达身上发生的很多奇怪的情况都需要公司解释。

(编辑:赵金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21年华昌达重组公告,华昌达隐藏的大利好":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176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