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指出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建形象、惠民生。如今,这种“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于洪区干部群众的头脑。从营商环境建设入手,打造行政审批“高速通道”,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为项目落地生根、企业稳健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效的公共服务,已成为于洪区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心声。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于洪区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等6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三,其中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增速“探花”“第二名”。
知行合一才会有深远的目标。区委书记王一兵清醒地认识到:“与其加快整体振兴,喊口号,不如脚踏实地。紧紧抓住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难得机遇,于洪区必须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更加注重突出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努力打造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打造助推沈阳乃至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那么,在不利的形势下,于洪经济不进则退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区长王忠坤告诉记者:“我们准确锁定‘产业兴区’战略,坚持项目不放松,精耕细作‘软环境’,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为企业营造了浓厚的‘亲商、爱商、经商’氛围。一大批投资效益好、发展潜力足的项目落户洪,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邀请外部投资
项目建设的亮点是于洪振兴好样本。
经济下行,形势严峻,止跌企稳...在东北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类似这样的表达数不胜数。困难在前方,解决矛盾是关键。
抓项目促振兴,于洪区委区政府高度认识项目经济在洪灾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敢于对接大企业家、大项目,以引大引强战略推动全区经济再上新台阶。”王忠坤在年初的全区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一心一意抓项目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于洪区在改善服务软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上下了很大功夫,也收获颇丰。
5月中旬,在一次深度采访中,记者梳理出三条清晰的成功主线——
产业导向更加明确。
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面对新常态,于洪区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确定了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都市农业等产业主攻方向,各大板块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国际物流港和永安商务区“两区联动”发展格局开启,深圳国际等一批项目主体完工,沈阳铁路综合货场开工建设;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的主城区和于洪新城经济区房地产运行良好,全区房地产经济位居全市前列。以工业发展为重点的于洪装备制造经济区、中德环保产业园开工建设,连横汽车投产,工业经济健康运行;平罗湾经济区以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以软通动力和君盾IOT为驱动力,打造沈阳大数据中心和智慧产业基地。以都市农业为主的北部现代农业经济区,建立了“一核两带四基地”的全新格局,保利协鑫光伏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形成了各大板块主导产业加速集聚的良好态势。
各大板块竞相发展。
空格局已经全开。
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真正形成职能明确的经济板块,2014年初,于洪区整合街道职能,成立了7个经济区,由区政府副区级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赋予其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征地拆迁等5项职能,实行档案封存、全员竞争、绩效考核等全新的选人用人机制, 使工作重心下移到一线,管理权限和工作力量下沉到基层。 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执行力,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于洪区委区政府将各项指标任务下达到7个经济区,并进一步细化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竞相发展的工作局面。
2015年,于洪区有4个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全市平均增速,5个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全市增速,6个经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全市增速。其中,沈阳国际物流港经济区税收同比增长3.2倍。充分调动了各经济区的发展积极性,谱写了一曲旋律强劲的“腾飞之歌”。
充满投资活力,产生
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通过经济区改革,于洪区完善了招商管理考核机制,充分激发了招商团队的工作活力,打开了竞争格局。
在宏观形势持续偏紧的情况下,成功引进重大项目39个,总投资300多亿元。其中,软通动力跨境电商产业园、唯品会东北运营中心、国美在线总部基地、新地电商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式项目相继签约,Yinong.com、君农阁等一批平台式项目相继入驻。于洪区招商团队成为全市招商的旗帜,于洪区也成为沈阳产业新高地和项目新洼地。
亲商
大幅削减“流程”审批壁垒,巧妙“解体”
“这取决于洪办的批准。赞同是常态,不赞同是特例。”5月10日,于洪区委常委、副区长郭在接受采访时被多次提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成为深入人心的“政治文化”。
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和按时完成,加强于洪区行政效能监察,大力推行“急事、特事、马上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做好审批大厅。调整审批部门内部结构,设立专职审批部门,将服务市民的审批事项移出大厅,下沉到基层。与企业相关的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大厅,实行“首席代表制”,变分散审批为集中审批,变多人审批为单人审批,变大厅内外联合审批为内部审批。
于洪区在行政审批上做了“减+简”的文章,大幅度削减冗余流程,科学配置管理资源,让审批流程更优。结合下放审批权限,进一步简化要求、压缩时限,推进审批流程优化再造,专门出台了《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管理办法》,变部分前置审批为后置审批,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去年以来,于洪区精简审批事项60余项,审批时间缩短40个工作日。
需求审查周期长,个人自由裁量权大,一直是管理者的难题。于洪区以信息平台为载体,强化审批监管,实现“主台统一受理、重要文件信息共享、后台并联审批、超时审批预警”,实现全过程监督管理。
“我们从审批文件到达窗口的那一刻就开始算,这样就把审批部门和企业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要想在绩效考核中拿高分,审批者必须和企业团结一致,积极想办法为企业节省时间。”于洪区行政审批大厅负责人刘说。
另一方面,完善考核制度,实行考核制,一月一考核,一季度一汇报,同时把评价权交给企业,为企业服务好,真正让审批大厅成为“企业之家”。
“以前企业和政府都是藏着掖着,事情不顺,心情不畅。然而在于洪,根本没有这种烦恼。政企合一,高效。”一位企业负责人由衷感叹。
爱尚
廉政再承诺3亿资金给予“回馈”
项目投资就像树苗的成长。幼苗生长需要提供基本的土壤、水分和养分,这就是“硬环境”。但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植树者的精心呵护,这就是“软环境”。项目投资也是如此。要想成长,形成“密林”,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软环境”。
于洪区变“自有服务”为“增值服务”。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规划、加快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制定42项优惠政策,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精准施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1.2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助推企业成长;建立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确保快速发放;设立1亿元“双创”引导基金,突破融资瓶颈,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充分的资金保障。
“如果说招商引资是政府和企业谈恋爱,那么项目上马后,就相当于结了婚,成了利益共同体。这时候就需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郭对的描述非常生动。
于洪区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坚持孵化、销售、成长联动推进,建设联合生产力、机床城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为技术研发、产品推广、中试提供全面支撑。同时,引入李杰等电子商务平台。com、君农阁、无忧家打造供需对接的高效渠道;以金凯机器人、顺风新材料等项目为龙头,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产业链联盟,打造产业整合优势。此外,它还建立在宫鸿工业企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全面打通了政府研究银行与企业的对接渠道。
介绍一个项目,带一个圈子。如今,于洪不仅以廉政的招牌赢得了企业的口碑,更成为汇聚产业资源的投资洼地。
2014年,意大利威龙选择落户洪。2015年,它给于洪带来了软通动力。2016年,于洪区正在洽谈的大项目中,也有“卫龙人”愿意当“媒人”,吸引凤凰来住。
“我们愿意主动为于洪的发展引进好朋友、好项目,因为于洪区把我们创业者当成自己人,把创业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卫龙人》的声音真诚而亲切。
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门自上而下通力合作,真诚务实,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项目建设,站在项目投资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放下姿态,拿出诚意,为项目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廉洁、高效的外部环境,让投资者在洪水中留得住心、扎得住根,好项目、大项目不断落地。
于洪区委宣传部策划
、杜、、写了文章。
王艳摄影魏爽制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于洪区最新规划建设,于洪区发展":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198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