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作为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唯一试点省份,从扶贫、网络惠民、信用惠民、绿色惠民、保险惠民、金惠工程“六惠民”入手,启动“两基联动”,形成“六个一”工作机制、卡扬乡村旅游、“拉日”绿色扶贫、“拉面经济”劳务输出五大模式,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六个普惠”——提高农牧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的重要抓手
去年6月,人民银行将我省列为唯一的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省份后,我省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并成立了由省政府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省金融办配合“一行三局”,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全省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创新推出数十种普惠金融产品。
建立金融扶贫体系,延伸到“六个一”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和“三有无”贫困户名单制度,构建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增信机制,有序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全民扶贫”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两基联动”模式内涵。创新移动金融服务模式,完善农牧业担保网络,将金融服务延伸到草原和乡村,实现农牧民“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彻底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网络普惠”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深化“信用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建设,完善贫困户信用修复机制,构建整村增信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备案,深入开展信用培育工程,“信用普惠”提升金融服务渗透性。
把绿色金融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枸杞贷”、“光伏贷”、“能源收益权贷”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探索实践碳金融、“绿色普惠”,提高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
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服务由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政府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和计划生育失独特殊家庭成员住院护理保险,提高贫困户大病医疗保险起付线,进一步提高标准和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通过“保险普惠”提高金融服务稳定性。携手推进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人民银行西宁分行、省财政厅、省金融办共同实施的“金惠工程”,通过宣传培训,推动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
“五个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我省普惠金融新模式。
“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子。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在调研时如此评价我省的“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作为广受好评的“青海经验”,我省首创的“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创造性地依托农牧区(社区)基层党组织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信息优势与基层金融机构的资金、技术、风险管理优势对接,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地缘、人缘、亲缘优势,破解金融机构精准扶贫信贷服务“瓶颈”,努力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青海银监局探索推出的“双基联动”,得到了中组部、银监会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近20个省份推广,形成了我省最具影响力、最美的金融品牌。
此外,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提出在全省建立“六位一体”的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机制。扶贫局派一人当联络员,主办行派一人当服务员,村干部当协管员,村里扶贫第一书记当指导员。主办银行为每个贫困户建立了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扶贫部门联络员、主办业务员、村干部、第一书记共同组建了信用评估小组,为贫困户开具了专用信用证,创新性地实现了主办行与贫困户的信贷供需对接,显著提高了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得到了人民银行总行的积极批示。
此外,被誉为“全省脱贫致富第一村”的湟中县拦龙口镇卡洋村,在金融机构的积极介入下,产业扶贫项目迅速推进,发挥金融杠杆撬动精准扶贫的“乘数效应”,形成了卡洋乡村旅游模式。
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村在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当地政府和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以当地作为全国草地畜牧业试点地区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信社向合作社发放扶贫贷款620万元,汇集村内畜牧、草地等资源,以市场化规模经营推动生态畜牧业、养殖业发展。目前,合作牧民参合率95%,人均收入8750元,基本实现脱贫。人民银行化隆回族自治县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拉面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有偿在职培训+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拉面人均实业贷款20万元,总额不超过200万元。个人申请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20万元并按期还本付息的,给予2年全额贴息;20万元以上贷款,两年五折优惠。目前,以支持“拉面经济”劳务输出为主的小额担保贷款模式,支持和发展拉面的餐厅经营、餐厅转让中介服务、牛羊肉贩运等经济产业链,有效加快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省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各类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17.73亿元,同比增长24.08%。“两权”抵押贷款余额2039万元,同比增长6倍。惠农金融服务点达到4969个,同比增长9.55%。建立农户信用档案78.19万份,占农户总数的84.54%;信用差用户达到10.62万人;信用县4个,乡(镇)150个,村1741个,信用用户44.2万户。绿色贷款余额2061.98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3.4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全省458家基层银行机构开展了“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工作,建立村级信贷工作室3494个,服务群众61.3万人,合作贷款达56.99亿元。
再接再厉,打造四个普惠金融示范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普惠金融方面的工作,把普惠金融作为精准扶贫和民生建设的重要抓手,重点抓、系统抓、长期抓。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省政府牵头的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省金融办与“一行三局”合作,形成普惠金融“1+N”政策支持体系。
在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深入试点工作过程中,我省金融系统将继续以“六个普惠”为抓手,确保普惠金融特别是精准扶贫各项金融政策的落实。有序推进玉树三江源国家公园、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互助县嘉定镇、尖扎县坎布拉镇等4个普惠金融示范点建设。利用金融扶贫资金撬动更多信贷资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扩大绿色融资规模。开发推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和农民信用信息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技术解决普惠金融中的风险评估和信用评价问题。继续深入实施“金汇工程”,提高农牧民金融素养,优化农牧区普惠金融发展环境,提升农牧区金融服务水平。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方案,西宁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209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