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在关注股票信息吗?我们这里有股票推荐服务。需要资金和贷款吗?
XX房产位置优越,价格实惠...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接到过这些“自来”的电话,收到过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这些与你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恐怕常常能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甚至描述出你最近的活动,仿佛有一双藏在暗处的眼睛长久地盯着你...
记者与个人信息贩子的对话。
近日,我市法院宣判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或许可以解释你的疑惑:8176条个人信息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经过两次转卖,电话号码成为“传播营销”,甚至成为诈骗分子行骗的“温床”...记者调查发现,此类信息贩子仍在通过社交媒体、微信群等方式招揽生意,有的人既是买家也是卖家。数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等,被打包交易。
案例披露:8176条个人信息被两次“天翻地覆”。如果不是法院判决书披露的这条“黑色生产链”的一角,李俊(化名)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的姓名、电话、身份证信息竟然被“像卖猪肉一样”卖掉了。两年来,李俊的电话几乎成了各种垃圾信息和广告的“热线”。“很明显,有人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李俊说,但是现在有很多场合需要填写各种个人信息。他不知道信息是从哪个渠道泄露的。
近期,大连法院集中审理了一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李俊发现他的信息是从哪里泄露的。法院判决书显示,自2016年以来,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某公司工作的女子侯,将从工作渠道获取的8176条公民个人信息非法提供给女子耿。这包括李俊和其他人的信息。此后,这8176条被“反转”的信息在耿某处再次“倒卖”,流入郭手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此类案件在我市多次发生。“信息黑市”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购买个人信息的市场需求巨大。
黑色生产链:“我是买家,我是卖家”“电话推销需要购买个人信息;干股分配推荐也需要个人信息;至于那些网贷公司,卖高仿奢侈品的,卖网络赌博软件的,甚至做各种网络诈骗的,都需要‘精准定位’个人信息。”提到个人信息买卖的黑色生产链,大连某互联网金融公司风控经理王先生毫不怀疑自己也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
王经理表示,以网络金融公司为例,在电话获客阶段需要获取大量的有效电话号码,需要掌握机主的个人信息,从而对用户进行画像,设计有针对性的推销词。根据购买信息的准确性和内容不同,收费也不同。“最贵的是准确的定位信息。一条个人信息需要卖到5元。一般只包括电话号码和主人姓名等信息,单品价格一般在1分钱以内。”王经理说,至于互金公司必备的个人征信,价格比较贵,一般一块在1元钱左右。
王经理透露,买卖个人信息“黑市”发展之初,信息来源多为电信运营商、房地产、保险经纪等机构的员工,向他们“买信息”是潜规则。“比如一个新楼盘开盘,装修公司会马上去房地产营销公司‘拦截’客户资料。”但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现在购买信息的主要渠道来自互联网——通过技术手段窃取网站数据的黑客成为了主要的信息卖家,买家包括各种中介、培训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有很多从事诈骗活动的。
但是,“我是买家,也是卖家。”王经理告诉记者,在这条黑色生产链中,购买信息再出售的情况并不少见,从而降低成本。于是这种情况就成了常态:你的手机接到一个贷款推销电话,然后股票推销、网络赌博信息、“买卖汽车”就接踵而至。
个人信息被打包出售。
记者暗访:近万条信息花费1000元。在王经理的推荐下,记者联系到了通过QQ群出售个人信息的“沧浪工作室”。对方自称拥有大量大连市公民个人信息资源。
“沧浪工作室”向记者展示了一些信息资源。可以看到,大连一组包含9316条个人信息的“信息包”被卖到1000元。“这些信息只包括所有者的姓名和电话号码。都经过验证,筛选出停机次数、空和无法连接的次数。买了就能用。”对方还提供了号码让记者核实,拨通后确实有效。
“沧浪工作室”表示,这组个人信息主要是从证券公司获取的证券投资者号码,“可以用于电话营销”。他还表示,如果需要更准确的数字,他还可以提供房地产公司和购物网站的其他个人信息。
记者发现,像“沧浪工作室”这样的个人信息出售者,处于黑色生产链的上游。他们经常用微信群和QQ群作为联系渠道。其中既有低价购买他人信息再高价转手的“二道贩子”,也有技术能力很高的黑客通过木马入侵网站获取用户数据。据了解,“黑客”攻击的网站主要是一些与金钱交易相关的公共服务行业,如信用卡业务、网上支付、购票网站、网购网站等。,通过木马程序入侵网站,窃取数据。然后进一步挖掘价值数据或者直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他们交易成千上万的个人信息。
专项行动:我市整治“黑色产业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连正在开展对侵犯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专项打击行动。公安、市场等部门联手整治这条“黑色产业链”。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信息泄露不仅威胁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也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此次行动主要针对房地产租售、小贷金融、教育培训、保险经纪、美容健身、装修、旅游住宿、快递、电话营销、网站或APP运营等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多发的行业和领域。重点打击以下三类行为:一是未经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二是将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的违法行为;三是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拒绝的情况下,向消费者发送商业信息的违法行为。
该负责人提醒,消费者也应主动保护个人信息,谨慎与经营者约定,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
文:大连晚报首席记者万恒。
摄影:大连晚报记者张羽。
编辑:小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连黑恶势力团伙,大连黑社会案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765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