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签完合同,贷款资金被冻结,需要50%定金才能解冻。“微贷”“微众银行”盗版app的盛行需要警惕。
中国科技投资龙敏公司
近日,多名用户向中国科技投资报记者反映,通过“微众银行”APP和“微贷”APP申请贷款并成功签署电子合同后,银行卡号输入错误,导致资金冻结,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才能解冻。因此,用户怀疑自己陷入了“套路贷”。
此前,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众银行”)官方平台发布澄清消息称,市场上存在假冒“微贷”的违法情况,严重威胁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但“打假”事件层出不穷,新增“打假”app,依然指向微众银行。
解冻贷款资金需要交押金吗?
近日,王军(化名)接到自称微众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办理贷款。由于王军正好有贷款需求,就和工作人员加了好友,详细了解贷款流程。
工作人员表示,当天可以办理贷款并支付,需要提供姓名和手机号码,帮助其申请贷款APP链接。贷款APP下载后,王军需要在APP上完善个人信息,申请贷款额度。背景审查通过后,他成功申请贷款。
随后,王军根据工作人员发来的APP链接,分别下载了“微贷”APP (2021)和“微众银行”APP(2021),并根据贷款申请流程完善了个人信息。王军在两个app都申请了2万元的额度,同时签了两份电子合同。经过一系列流程后,系统显示贷款成功。
*来源:王军下载的两个软件。
王军以为贷款快到了,却发现“贷款明细”提示绑定申请的银行卡号填写错误,需要联系客服解冻款项。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他还是要按时还钱。王军立即查看合同,发现银行账户确实有错号。王军说,填的时候已经查了很多遍了。“即使我犯了一次错误,我也不能犯第二次错误。我自己的银行卡都能背出来,查了好几遍才输入。”王军说。
之后,王军联系工作人员要求解决,对方表示需要下载“聊天”APP与业务员沟通。业务员给王军看了一份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认证出借人及解冻贷款账户的函》,并告诉王军,确实是他的银行卡号错误导致账户冻结。现在贷款申请成功,王军需要支付贷款资金的50%,也就是1万元的保证金,才能将贷款提现到银行卡上。
*来源:业务员发给王军的“通知函”。
此时,王军心中有了疑惑,与业务员理论,但对方拒绝了这个消息。“我估计是套路,不借钱也得给他们一笔钱?”王军转身联系办理贷款的工作人员,对方也处于无法联系的状态。
被骗的用户不在少数。另一位有类似经历的李丽(化名)告诉记者,她也和一位自称微众银行的工作人员交了朋友,按照贷款流程下载了“旗舰版”APP。填好个人信息后,她成功申请到1万元额度,贷款期限2年,月息60元。
*资料来源:李丽签署的借款合同
当李丽要提取贷款资金时,显示银行卡号异常。仔细核对借款合同后,李丽发现银行卡号确实存在数字错误。于是,李丽联系工作人员要求对方修改银行卡号,但对方称合同已经生效,不能修改,只能交1000元押金解冻账户。目前合同还没有撤销,李丽担心如果没有收到贷款金额,后期还需要还款。
“盗版”APP卷土重来。
据360金融反诈骗实验室和360手机卫士发布的《疫情期间假冒借贷APP电信诈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受害者被诈骗的名义中,押金、解冻费、制作费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27.7%、19.3%、18.1%。
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市场上存在假冒“微贷”的违法情况。不法分子假冒“微贷”注册商标或鉴定生产、上架假冒app,严重威胁用户信息和财产安全。微贷官方也多次发布澄清信息:微贷采用邀请制,被邀请的用户可以在手机QQ钱包和微信支付看到相关标识进行贷款操作。目前还没有独立的APP。
但在上述用户中,除了被诱导下载“微贷”APP外,还有“微众银行”APP和“旗舰版”APP,真正的微众银行有自己独立的“微众银行”APP。此外,用户签订的借款合同中,出借人均为“微众银行”或“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真假难辨。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财政金融系教授、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对《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非法机构和人员打着银行的幌子从事相关金融活动,严重违反金融法律法规,侵害银行权益,欺诈用户。银行应加强舆情监测,并视情况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并公开提示风险。
“发现涉嫌犯罪的,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积极配合和支持公安司法机关办理相关案件。同时,各银行机构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严格管控,加强品牌、员工、印章、办公场所、柜台、交易渠道特别是银行APP、网上银行的管理,积极防范银行被冒名顶替的风险。”杨对说道。
北京郭彪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荆博文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冒用银行可能侵犯银行的民事权益,甚至构成犯罪。被冒名顶替的银行也是受害方。一般情况下,它不需要承担责任。但在几种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承担一些义务或责任,或者对用户承担赔偿责任。
“比如银行疏于管理,将执照交给他人,或者不按规定保管执照、照片、印章等,都要承担失职责任。另一种情况是,银行的一些高级职员参与其中,或者提供便利和支持,帮助诈骗用户,让用户误以为是‘真’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它构成了表见代理。如果银行及时发现并报警,一般不需要承担责任。”景博文说。
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诈骗手法高发,假冒知名借贷APP品牌,通过短信、网页广告广撒网,编织押金、工本费、解冻费等名目骗取钱财。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APP、短信等方式发布贷款广告信息。,然后发送高仿APP下载链接,成了诈骗团伙的惯用伎俩。
为什么APP盗版问题屡禁不止?景博文分析,App盗版经常发生是因为成本低。它由计算机程序上传,供用户下载。平台方不是开发者,不需要承担直接侵权责任。另外,还有一些渠道是用户收到不明短信后直接下载到手机上。这些假冒的金融盗版软件一般都存放在国外,在国内很难直接关闭。
杨进一步表示,银行APP盗版是一个严重的非法金融问题。一是加强对合法银行APP的管理、宣传和推广,加强合法银行APP从开发到认证再到用户下载使用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其次,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其提高防范金融欺诈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公安司法部门要加强网络监控和舆情监测,严厉打击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假”银行。
记者就上述问题致函微众银行。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微众微粒贷是合法的吗,微众银行提前实现盈利 微粒贷已发放贷款3600亿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63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