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俄罗斯偿还了最后一笔苏联债务,向波黑交付了1.25亿美元。虽然苏联已经不存在了,但它在许多层面上都留下了未完成的事业,甚至在四分之一世纪后也是如此,债务就是其中较轻的一种。尽管如此,这笔钱所联系的历史是非常有意义的。
俄罗斯一直是一个很好的借款人,口碑很好。东方IC数据
(1)
北方战争后,彼得一世吹嘘他的国家没有因为战争而借债。“如果还要再打20年,我们还是不需要借钱。”但对外战争与政府财政的矛盾一直是俄罗斯的政治主题,走上借债之路几乎是必然的。仅仅过了半个世纪,俄国人就不得不背负外债。1769年,为了支援俄土战争,建立一支从地中海进攻土耳其的舰队,叶卡捷琳娜二世领导下的俄罗斯以进口关税为担保,从荷兰筹集了约300万卢布,这是俄罗斯第一次向外部借款。
俄罗斯一直是一个非常好的借款人,有着良好的声誉。叶卡捷琳娜的儿子保罗一世曾说过,“即使与荷兰发生战争,我们也要按时偿还它的贷款。”。
因此,俄罗斯能够不断从西方获得贷款,其外债总额也在上升。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末期,俄罗斯外债总额达到约5500万银卢布。在保罗一世决定加入反法联盟后,这个数字上升到大约6000万。直接与拿破仑作战的亚历山大一世在这个数字上又增加了1000万。到1824年,俄国的外债总额已超过1亿银卢布。
19世纪,俄罗斯工业建设达到高潮。为了投资铁路、厂矿,外债总额翻了一番,到尼古拉一世时,已飙升至3.4亿银卢布。再加上一场新的战争,比如克里米亚战争,外债会涨得更快。到了80年代,已经超过了20亿。
俄罗斯对外战争,对内建设,绝对离不开西方贷款。不断攀升的外债表明,俄罗斯一直以借款人的身份参与欧洲金融体系,良好的信用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保罗一世的言论表明,俄罗斯人非常清楚现代欧洲政治和金融之间的关系。政治上可以争霸,但还债的铁律绝对不可侵犯。
(2)
这段历史在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发生了转折。1918年2月3日,新政权发布命令,拒绝承认俄国政府所欠的一切国内外债务。此时外债总额为185亿金卢布。
布尔什维克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既有布尔什维克政权坚持意识形态原则的原因,也有俄罗斯传统斯拉夫主义固有的传统孤立主义。这些因素使得新政权一上台就采取了脱离西方体系的政策,但沙皇俄国始终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债务成为了这个问题上的指针。
布尔什维克政权立即遭到西方国家的抗议,但西方国家不予理睬。结果从1918年到1922年,苏俄与西方支持的白军和14国干涉军打了一场俄罗斯内战,国家几乎被摧毁。
战争和“军事共产主义”的后果促使苏俄政策的变化,如“新经济政策”。列宁在1919年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甚至表示,只要能有效保证和平,俄国愿意偿还对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债务。但反对的声音一直很大,很难放松对外贸的管制,也很难在农业等领域推行新经济政策,更难改变外债。1922年苏俄与西方国家在热那亚坐下来谈判俄国的债务时,尽管克拉辛等领导人支持还债,但苏俄代表团在强硬派的坚持下,提出了西方赔偿俄国内战造成损失的要求,赔偿金额达390亿金卢布,远远超过俄国债务的185亿金卢布。会谈无果而终。
但如果这笔钱不还,苏联政府就很难从外部借到足够的资金,而此时其国内建设需要大量投资。1933年,苏联试图向美国借款10亿美元,这构成了苏联工业化所需投资的五分之一。但美国以俄罗斯债务问题悬而未决为由拒绝了贷款请求。在其他国家,苏联也因为同样的原因碰壁。这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对苏联的一种金融孤立,看起来很像目前对俄罗斯的制裁。
如果当时没有这种孤立,如果苏联能成功向西方借钱,苏联国内局势会不会在30年代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行?虽然历史无法假设,但能否贷款带来的差别将是巨大的。
(3)
苏联虽然被孤立,但仍能从民间渠道和一些友好国家获得贷款。20世纪20年代,他们开始获得一些小额短期贷款,1926年,外债总额达到2.1亿美元。此后,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也开始提供贷款。斯大林在1934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透露,1932年苏联外债达到14亿卢布(约合7.21亿美元)。
当国际局势因二战而发生巨变时,《租借法案》的实施意味着对苏联的金融孤立已经不合时宜。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能够从外部借入更多资金,许多西方大公司也开始提供这种贷款。显然,苏联已经重新获得了沙皇俄国中信誉良好的借款人的形象。这为其1983年后的大规模贷款提供了保障。在此之前,苏联外债总额不超过50亿美元,但1986年超过300亿美元,1989年超过500亿美元。这个节奏和俄罗斯很像,以外债飙升作为时代即将结束的第一个标志。后者的外债飙升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后,遗留下来的债务(欠西方国家、银行和企业的960多亿美元)、海外财富(分散在120个国家的3645项房产、土地、黄金、钻石和有价证券)和债权(57个国家欠苏联的约1500亿美元)不得不在这些国家中按比例分配。其中,俄罗斯获得61%,乌克兰获得16.5%。债务如此分散,难以统一。于是,1993年,在时任西方国家统一讨债组织巴黎俱乐部主席的让-克洛德·特里谢的协调下,零协议诞生了,苏联的债务、海外财富和债权被俄罗斯垄断。而这就是目前苏联债务的由来。
2006年,普京政府宣布俄罗斯提前14年还清了欠巴黎俱乐部成员国的巨额贷款。这被吹捧为一项政治成就。这自然是由于国际油价上涨,俄罗斯和苏联在其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上涨时也可以安全偿还。
除了欠巴黎俱乐部的债务之外,还有欠其他国家的债务,如南斯拉夫。这笔债务发生在1988-1990年,南斯拉夫向苏联提供了8亿多美元的物资。南斯拉夫解体后,这笔债务在新独立国家间分配,波黑得到15.5%。自2003年达成分配协议以来,俄罗斯已经还清了其他前南斯拉夫国家的债务,今年8月的这笔付款是最后一笔。
(4)
这是一段很有启发性的历史。俄罗斯是一个总是需要外界大量贷款的国家,无论是为了霸权还是建设。因此,严格遵守金融规则是俄罗斯在国际上行动的铁律。在这个问题上,保罗一世的名言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当俄罗斯与西方世界关系紧张时,贷款问题往往可以成为西方手中的一张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这样,西方制裁俄罗斯也是这样。2001年,时任俄罗斯财政部长的库德林威胁拒绝还款,原因是西方在苏联债务问题上态度强硬,差点导致经济制裁。
正因为如此,俄罗斯的债务问题在70年后仍将是苏联与西方国家谈判的对象。
20世纪80年代,欧盟的历史进程加快。继欧共体之后,欧洲国家呼吁建立欧洲单一市场。法国在未来的欧盟中自然会是一个有分量的国家。在俄债问题上,法国作为最大的债权人,一直没有放弃追讨这笔债务,也一直拒绝苏联将债券放在法国。1988年,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政府决定与法国人坐下来谈这笔旧债,因为担心法国将来会因为俄罗斯的债务问题而在欧盟内部推动反对苏联的动议。1990年10月,双方达成协议,法国承认其在1918-1920年俄罗斯内战期间的干预给苏俄带来了损失,苏联政府同意向法国支付俄罗斯政府承担的债务。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政府承认了1990年的协议。1997年,俄罗斯终于还清了沙皇政府欠下的4亿美元外债。从1990年达成协议到1997年最后付款,虽然俄罗斯还钱的动机是对法国地位的恐惧,但更本质的还是贷款需求。偿还4亿美元后,可以从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借到更多资金。谁告诉俄罗斯不能没有贷款?
俄罗斯承担了俄罗斯和苏联的债务,现在苏联债务已经全部还清,而俄罗斯也还清了俄罗斯的部分债务(俄罗斯还面临着比利时等国的追讨)。从更深层次来说,这些债务偿还与否,决定了外界对俄罗斯政权的认可。例如,前俄罗斯央行行长谢尔盖·阿列克萨申科认为,俄罗斯是否继承苏联债务,直接关系到俄罗斯能否成功继承苏联作为“核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两个重要地位。
从简单的债务层面,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最根本状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苏联从冷战中撤退。在当前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浪潮中,贷款等问题也在影响着俄罗斯高层的决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影响着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关系中的基本规律。目前,普京政府始终坚称西方的经济制裁没有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俄罗斯找到了替代西方的贷款渠道。但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俄罗斯目前的资金缺口、经济疲软、转型乏力、渴望改善与西方的关系,恐怕是最清晰的解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俄罗斯欠债不还,俄罗斯讨债":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437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