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
记者王雅婷北京报道。
编辑耿闫冰
非法现金贷人人喊打,暴利却让放贷人铤而走险。很多现金贷为了掩人耳目,盯上了社交软件的导流渠道。杭州互联网法院8月8日做出的一份判决,道出了挪用现金贷的“奇葩”做法。
杭州科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北公司)和杭州海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海逸公司)运营着数十个微信公众号。“海逸华安平”就是其中之一。证据显示,该公众号拥有超过17万粉丝。
“海易华安平”首页的功能写明“为非银行借贷、银行、保险、基金管理、三方支付、航空旅行、电子商务、O2O、游戏、社交平台提供高效智能的整体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但是,它真正的作用是给贷款平台引水。公众号的运营包括“产品百科”、“信用查询”、“投诉”三大模块,主动向关注的粉丝推送新闻。产品百科模块下有三个栏目:超市首页、发现和个人信息。微信官方账号首页底部显示的相关小程序是“贷款大全吧”。
证据显示,“超市首页”包括30款网贷产品信息:金额从200元到5万元不等,日费率0.03%到0.09%,借款期限多为7-14天,并附有“一分钟审核,三分钟到账”等介绍。
2017年12月1日,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
公开报道显示,据某知名现金贷公司负责人透露,新规出台后,部分非法现金贷平台网站被取缔,于是将目光转向小程序等平台。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开通成本低,不需要写代码,微信平台用户多,都愿意来这里搭建平台。之所以以多种方式设置类别,主要是为了规避监管审查。”
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判决书显示,两被告收取的现金贷分流费用从8元到13元不等,根据不同需求,每天介绍到贷口的流量从300到800独立访客(UV)不等。
根据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2018年2月,微信官方封禁了1000余个非法“现金贷”小程序,并在“上线后更名”审核通道采取审核限制、人工拦截等措施,防止非法小程序再次更名或在平台申请,继续开展违法违规现金贷业务。
为逃避审查,科布公司及关联公司在申请认证时提交了两份浙江省金融办同意从事小额贷款的通知。判决书显示:“二被告人承认上述证件是伪造的学历。”
不仅如此,两被告还在其微信官方账号中设置了“投诉”模板,模仿微信的“投诉”界面,在“投诉提交成功”界面中冒充“微信团队”。
比如在提交反馈页面:提交后,被告的页面和官方微信页面的上半部分都使用了相同的绿圈和白勾图标。被告界面图标下方的文字写着:“微信团队将尽快核实,并将审核结果通过微信团队通知您。谢谢大家的支持。”
微信官方投诉界面显示的文字为:“您的投诉已提交审核,投诉号为* * * * *。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感谢您对平台的支持。”
(微信官方投诉页面)
(两家被告公司的投诉页)
杭州互联网法院于2018年11月立案。腾讯起诉科布公司、海逸公司不正当竞争。
科布和海逸辩称,他们与腾讯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理由如下:一方面,两被告在注册时签订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腾讯服务协议》和《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原被告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另一方面,原被告的经营模式不同。两被告为网贷做广告,与腾讯的商业模式无关,不存在竞争关系。
根据判决书,法院认为,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平台经济模式越来越流行,这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试图将每种产品或服务对每一个用户的终身价值最大化的线性过程。平台经济模式侧重于最大化生态环境的总价值,体现了一个循环、可重复和反馈驱动的过程。运营商和消费者的网络是平台经济的核心资产。
本案中,涉案被控行为总体上破坏了微信生态网络节点之间的互动活动,影响了微信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创造,而不仅仅是微信平台的违约行为。因此,运用不正当竞争侵权责任调整平台提供者与平台商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引导各类平台主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保障网络中公平的市场秩序空,规范网络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从而充分保护整体竞争秩序。
据介绍,这是首例平台管理者与平台运营用户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该案于8月8日由杭州互联网法院在线宣判)
杭州互联网法院认定本案两被告伪造贷款资格、微信官方账号虚假宣传、假冒微信官方投诉界面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65万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伪造金融机构凭证,伪造金融凭证诈骗罪":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99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