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5月14日电题:壶关康乃馨:黄土地上的“致富之花”。
新华社记者魏彪
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山村里种了60多万株康乃馨,而正是靠着种花,村子脱贫致富。
这个村子叫西汉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这里原本是太行山区的一个贫困村。2017年2月,村里成立了花卉合作社,种植康乃馨。进入5月花期,西韩村44个占地100亩的四季花卉大棚里,康乃馨盛开。
母亲节那天,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参观这个村庄。记者在花棚里看到,各种颜色的红白粉康乃馨争奇斗艳,像一个花的海洋。温室外面,旅游队伍几百米,参观,拍照,买花。负责管护的村民李忠梅说,种花比种地挣钱多,管理康乃馨一天能挣50元。“不用出去打工,可以在家看着地,照顾老人。”48岁的李忠梅说。
村民也是这个合作社的股东。2017年2月,西汉村成立了东升养殖专业合作社。有的村民出资土地,有的村民出资股份,合作社也约定了保底收益。
西汉村第一书记范晓东说,合作社每亩地按照流转价格,每年承包900元。壶关县农商银行42户贫困户发放5万元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用于花卉大棚建设。“这210万元是42户贫困户的资金,每户每年有3000元的保底收入。还有一些村民年龄大了,丧失劳动能力了,年底也可以领分红。”范晓东说。
60岁的郭娇是42户贫困户之一。每年3000元的保底收入,加上修剪康乃馨平均每月1000元的工资,她一年的收入超过1万元。去年年底,郭娇家通过种植康乃馨脱贫。
种植康乃馨已经成为西汉村的脱贫产业。2017年,西韩村整村脱贫。当年年底,西汉村还举行了收入分红扶贫颁奖仪式。花卉合作社分红25.1万元,覆盖全体村民,村集体收入3.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有了品牌,以后花卖得更好。”长治市扶贫开发中心副主任李认为,打造壶关康乃馨品牌势在必行,让更多的人提起康乃馨就会想到西汉村和壶关县。
现在很多村民看到了种植康乃馨的好处,更多的村民愿意到合作社工作。根据村庄规划,预计到今年年底,西汉村的花卉产业将带动160户农民每年增收1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更多。
5月13日,西汉村的母亲们第一次收到了孩子送的火红的康乃馨。对于西汉村的村民来说,这一束束红色康乃馨不仅是爱的表达,也反映了村民们的富裕日子。(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康乃馨古镇,康乃馨电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23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