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柚子油最远卖到镇上,一年挣不了几块钱。没想到今年我注册了商标品牌,改进了产品包装,一推出就卖了1500多瓶。真的很感谢这些老师。”27岁的海口青年创业者王秀娃提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笑着说。在共青团海口市委创业导师团队的帮助下,王秀娃以前是只有两三个人的家庭小作坊,现在已经变成了20多人的小公司,营销量也在逐月增加。
为了让“秀娃”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近年来,在海口市委、市政府和团市委的指导下,共青团海口市委紧密结合青年需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扎实推进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让青年的创业梦想绽放。
强化技能
提高青年创业竞争力
尽管工作繁忙,但每个周六上午,谢秋新都会早早来到位于散叶东路的青年电商创客空参加免费的电商培训,这是共青团海口市委成立的青年创业服务机构。在谢秋新看来,这样的培训可遇而不可求。
“90后”谢雨欣2011年在海口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成为业内知名的海南粉生产商。就在两个月前,他的团队还研发出一种类似泡面的“速溶海南粉”,受到市场好评。
有收获,也会有坎坷。“虽然生意做大了,产品也不错,但销量一直上不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谢雨欣。在创客导师空的帮助下,谢秋新决定迅速将产品放到淘宝平台上。
让谢秋新没想到的是,最近几个月,他的店铺收入非常可观。仅11月份,销售金额就超过了14万元,比他刚开店时的8000元翻了几番。
对症下药
打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样得到帮助的还有来自海口的年轻人吴淑铮。
吴淑珍的鹌鹑养殖项目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过去,年轻人在家等着小贩来买。虽然渠道比较稳定,但是生意总是不成功。“如果我们继续使用传统的销售渠道,我们将很难取得进展。”吴淑铮一想起当初创业中的问题就会挠头。
一个转折点出现了。吴淑珍通过朋友介绍加入了海口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在这个由共青团海口市委建立的组织中,优秀的创业孵化团队从市场调研、商业模式、技能培训、资源对接等方面对他进行了指导。在这里,吴淑铮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渠道”和“市场”。
不仅如此,吴淑铮还在大家的鼓励下第一次开始接触电商。在各种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带动下,吴淑珍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家庭作坊也发展成了存栏5万多只的中等规模养殖。吴淑珍乐呵呵地说:“我的农场年产值已经达到300万元了。”
精密嫁接
关注初创企业的成长
11月21日下午,秀英区龙符广场“海岛国商”水果店内,各种时令水果五颜六色,包装整齐,不时有人前来选购。在位于椰海大道的“岛果”分拣中心,一箱箱当地的热带水果将被空运空,发往上海、山东等地。
“海岛国商”市场部经理吴梅告诉记者,得益于共青团海口市委的牵线搭桥,他们获得了多次项目展示、资源对接和辅导培训的机会,在争取小额贷款、入驻孵化基地等方面获得了支持。仅一年时间,“海岛国商”仅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万元。
海口青年创业与就业促进会秘书长吴坤忠告诉记者,仅仅为创业者提供基本技能培训和政策资金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人可以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咨询和关爱服务,让他们有问必答,对症下药。”
“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关心、支持青年创业,让草根青年的路不再孤独。”共青团海口市委青年产业部部长吴菲菲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海口市构筑精准创业服务体系 创客导师为草根青年奉上“好声音”":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663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