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题: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观察各地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保护和改善民生情况。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在一线调查采访了解到,各地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忧、急、忧作为“上心”,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人心的举措,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党的20项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国落地生根。
做好群众急之所急。
中午,63岁的魏大爷和爱人在朝阳区社区养老餐厅吃饭。“菜品丰富卫生,还能送餐上门,解决了我们的做饭问题,很不错。”魏大爷竖起大拇指说。
午饭后,老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餐厅旁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下棋、打牌、跳舞、做理疗...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玩得很开心。2022年,长春投资30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小微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餐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中受益。
2022年11月3日,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东田社区助老餐厅的工作人员准备为社区居民送饭。新华社记者赵丹丹摄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改善民生和福祉的部署中,推动实现所有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是一项重要内容。”长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丁勇说,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是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下一步将有序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万事长,民生大。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必须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抓落实。
2022年7月5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天子山街道黄河村的“医保快递员”(右)在了解群众诉求。新华社发(吴永兵摄)
隆冬时节,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天府村,村妇联主席曹正开着标有“医保快递”字样的电动三轮车,给行动不便的村民送药。
“‘医保快递员’不仅会上门了解药品需求、宣传医保政策,还会帮助‘跑腿’买药、办理医保业务。”患有肺气肿的70岁村民胡大爷说,这些服务帮他省了不少药费、差旅费和时间。
村民谈心,干部资料“跑腿”,“医保快车”上门——“医保快车”服务已为武陵源区2.3万余人办理医保业务、购买药品,落实医保待遇140余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表明它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武陵源区医疗保障局局长邓红艳表示,将继续把这条偏远山区的基层医保服务之路走稳走好,进一步把民生放在百姓心里。
就业是民生之本,影响千家万户。在位于兰州新区的兰州宏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工人们正在最后调试设备,企业即将投产。
“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公益招聘,公司吸纳了200多人就业。”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何源说,所有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3000多人就业。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共赢。今年以来,兰州新区已组织专场招聘活动40余场,达成就业意向10万余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我们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依据。”兰州新区民政、司法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闫青表示,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失业保险稳定回归等政策,巩固就业“存量”,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和各类培训,扩大就业“增量”,提高就业质量。
2022年12月12日,位于兰州新区的兰州宏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搬运建材,抓施工。新华社记者马喜平摄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环境整洁优美,便利设施齐全,一切井然有序...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情报站小区,曾经是一个“脏乱差”的老小区,如今已经焕然一新。
“搬出去的居民慢慢搬了回来,曾经死气沉沉的小区又恢复了原来的烟火气,开始车来车往,人来人往。”50岁的社区居民陈凯高兴地说。
旧住宅区改造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记者了解到,西秀区共有5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19年以来,已实施或开工项目44个,其余7个项目计划于2023年实施。
“改造全面完成后,预计将有6万多居民从中受益。”西秀区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段世德表示,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做好改造后的小区管理维护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拼版照片: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情报站小区改造前后对比(上图为资料照片,下图为新华社记者李静雅摄于2022年11月25日)。新华社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冬日暖阳下,清澈的小春河穿城而过,直入江西赣州市兴国县城东的浍河。鸟儿展开翅膀,掠过河面。“水河通畅,太美了!”居民蔡颖不禁感叹,每天带孩子沿河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两岸美景,已经成为日常习惯。
几年前,由于生活污水直排等原因,小春河一度成为“臭河”。2020年12月,兴国县启动小春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今年3月顺利完工,城区“臭河”变身滨水生态绿色走廊。
一泓清水来之不易。“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财富的理念,持续做好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工作,久久为功,让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生态福祉。”兴国县城管局局长钟说。
2021年5月18日,一辆自动驾驶快递货车在天津(西青)国家车联网试验区运输货物。新华社
以创新驱动发展,让科技融入生活,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应有之义。
到了路口,叫车App会发提示;遇到紧急情况,车辆会启动预警;每个路口的交通设施都是和路上的车的数据互联的,相互之间都很清晰可感...在天津(西青)国家车联网试验区,一幅车路协调的和谐画卷全面展现。
智慧交通场景的背后,是车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技术的相互赋能。据悉,今年年底将完成试点区域408个路口的协调改造。届时,天津西青区50%以上的路口将实现车路协调。
“技术的生命力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天津大学无人驾驶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谢辉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描述的民生新前景令人鼓舞。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智慧城市建设,让“智能道路、智能汽车”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2022年9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市融东区融和悦融小学的新生开始了他们的第一堂课。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沿着小桥过傅家河。不到5分钟,雄安新区荣和悦荣小学的学生廖萌萌走进了学校大门。
“按照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基础教育设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教育组组长王蕊志表示,启动区、榕东片区、昝岗片区正在建设各类学校22所,建成后将提供2.8万多个学位,为新区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关系到国家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未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王蕊志表示,雄安新区将完善现代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立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打造京津冀教育高地。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止境,只有持续的新起点。新的征程上,希望的田野孕育着新的梦想。
这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小春下游的景观(6月15日摄)。新华社发(金扬摄)
“大雪”节气过后,吕梁山地区春寒料峭,山西汾西县侯家楼村的果农们不畏严寒,忙着给梨树抹石灰。“这样既能保暖,又能减少来年春天害虫的滋生。”67岁的贫困户陈近年来投资了村里的专业合作社。通过种植尤鲁香梨,年收入超过5万元,日子越来越好。
“村民可以用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也可以入园经营梨树。”侯家楼村党支部书记说,现在村里李湘梨的种植面积已达到上千亩,许多村民像陈一样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这是位于山西汾西县的梨园(2022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创造美好生活指明了方向。”陈华伟说,接下来要做好“梨”,通过建设梨酒酿造、有机肥加工等项目,创造新的增收点。“我相信,随着特色产业项目的落地,我们的日子一定会上一层楼。”
不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农民收入水平连续18年居全省首位,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下降到1.6:1,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与最低之差为1.14: 1...革命红船起航的浙江嘉兴,正在加速建设共同富裕的先行地。
“共同富裕就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蛋糕’。”嘉兴市委社会建设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周斌表示,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让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同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确保人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
“以产业经济发展夯实就业基础,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夯实'扩中'基石,完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加大'造血'支持力度,确保'提低'效果,让共同富裕的图景更加真实可触,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周斌说。
海报设计:赵丹阳和潘宏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观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98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