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鑫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团队
2022年1-11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14.95万亿元,同比多增6.93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此同时,存款正规化趋势明显加剧,反映出居民对经济的信心较弱。我们认为,居民存款高增长的核心原因是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同时,疫情极大地损害了消费场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导致消费和投资行为难以进行,也会带来居民被动储蓄的增加。2022年,银行存款规模实现了较好的增长,负债的稳定性有所加强。然而,实体融资需求疲软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资产的短缺。同时,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也给银行负债成本带来较大压力,进一步拖累净息差,这也是银行下调部分定期存款利率的原因。
自2006年以来,我国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增长规模连续两个季度超过1万亿元,包括2008Q2-2009Q1、2018Q3-2019Q2、2022Q3(仍在继续)三轮。前两轮存款大增四个季度,随后消费和房地产出现复苏趋势,但第二轮并未因疫情持续。目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以及房地产政策、消费刺激政策等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出台,我们认为2023年房地产和消费将继续向好,中国经济将进入复苏阶段,居民存款也将转化为消费和投资。银行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维持行业“增持”评级。个股方面,推荐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
报告正文
居民存款增长迅速且有规律,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自2022年以来,中国居民存款的异常高增长引起了市场的关注。2022年1-11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14.95万亿元,同比多增6.9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同期居民人民币贷款增加3.65万亿元,同比少增3.89万亿元,创历史新低。与此同时,今年居民存款正规化趋势明显。3月份以来,居民定期存款(含其他存款)占居民总存款的比重稳定在69%左右,明显高于往年,反映出居民信心较弱,消费意愿明显下降。
从各省新增居民存款绝对规模来看,2022年前10个月江苏、广东、浙江累计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增加,同比增加规模超过5000亿元。北京、上海、四川分别增加3418亿元、2405亿元、2417亿元。从各省每年前10个月累计新增存款占比来看,2022年前10个月浙江、北京、广东、福建四省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1、1.10、0.82、0.75个百分点。河北省、四川省和湖北省下降比例较大,同比分别下降1.92、0.65和0.64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受疫情影响,全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东部沿海地区受益于出口高增长等原因,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保持韧性,居民财富增长较好,存款较高。
02居民存款高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居民存款高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在疫情冲击下,居民收入增速降低,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居民信心持续下降,储蓄预防性资金意愿增强。我们认为这是居民存款高增长的核心因素。自2020年爆发以来,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更重要的是未来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居民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央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居民的储蓄意愿大大增加,而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
二是疫情对消费场景的极大破坏,直接带来居民消费支出增速的下降。此外,房地产市场低迷,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最终导致居民被动储蓄增加。
第三,货基等流动性产品收益率大幅下降,尤其是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居民配置货基和权益类资产的意愿下降。2022年二季度以来,受上海等城市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态势。而实体部门融资意愿较弱,最终导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银行间市场利率偏低。货基收益率大幅下降。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40%,国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1.65%,六个月期存款利率1.45%,三个月期存款利率1.25%。货基相对于存款的性价比大幅下降,居民存款意愿增强。但上半年理财产品余额微增0.15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货基份额仍然取得了较好的增长,下半年在收益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居民配置货基和理财的意愿下降,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存款回流现象。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居民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货基和理财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所以理财和货基规模没有减少,只是配置比例降低了,导致居民存款被动增加。
03给银行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2年银行存款实现良好增长,负债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然而,实体融资需求疲软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资产的短缺。2022年9月末,上市银行存款占总负债的75.5%,较年初上升0.7个百分点,存款实现良好增长。但与之相反的是,受疫情影响,居民和企业融资需求疲软,导致银行资产严重不足。2022年9月末,上市银行存贷比占比80.7%,较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虽然存款规模实现了较好的增长,但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也给银行的负债成本带来了较大压力,进一步拖累了净息差。2022年6月末,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占比55.6%,较年初提高2.0个百分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存款成本都上去了,这也是今年银行下调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重要原因。。
04高储蓄有望支撑消费和房地产复苏?
2006年以来,单季新增居民存款同比增长规模连续两个季度超过1万亿元,分别为2008Q2-2009Q1、2018Q3-2019Q2、2022Q1-2022Q3(仍在继续),累计新增居民存款分别为5.69万亿元、9.76万亿元和13.21万亿元,同比多增4.11万亿元。
以上三轮居民存款的大幅增加,都对应着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前两轮存款大幅增加都持续了四个季度,随后消费和房地产都呈现复苏态势,虽然2020年第二轮没有受到疫情影响。
目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房地产政策、消费刺激政策等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出台,我们认为房地产和消费将持续向好,2023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复苏阶段。因此,展望未来,随着2023年经济复苏,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和投资的动力将有所回升,居民储蓄增速放缓、“激活”存款的现象可能会陆续出现。
05投资建议
虽然2023年银行基本面继续承压,但目前银行的低估值反映了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预计2023年的超额储蓄将进一步支持消费和房地产的复苏。随着经济进入复苏通道,银行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维持行业“超配”评级。个股方面,中长期建议在未来业绩有望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估值底部布局目标,以宁波银行为主,推荐成都银行、常熟银行、张家港银行、苏农银行。短期来看,随着房地产风险担忧继续缓解,可关注招行、平安、兴业,这些银行住房敞口较大,估值受到压制。
06风险提示
如果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可能会从多方面影响银行业,比如经济下行时期宽松货币政策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以及企业偿付能力意外下降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本文来自券商研究报告精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23年银行板块投资分析,2023年银行板块有行情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388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