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信贷员拿钱跑路了怎么办,信贷员感人视频

信贷员拿钱跑路了怎么办,信贷员感人视频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一个“信贷员”自杀,导致数千万非法存款。经警方调查,其吸收的存款大多以投资的名义贷给本地或外地企业。记者调查发现,类似高息储蓄再贷款的“信贷员”模式在很多农村都存在。有专家分析,“信贷员”模式起源于上世纪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由于高利率带来的金融风险,它一度被中央政府禁止。但一些“信贷员”照搬了当年的模式,一旦因收贷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岳昌山上吊了!”1月13日下午,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西鲁王庄的村民互相告知了这个消息。正在打牌的严龙被这个消息惊呆了。他赶紧丢下扑克,回家拉着老婆往岳长山家跑。

夫妻二人赶到岳长山家门口时,二层小楼里外早已围满了村民。有人手里拿着一张红色的存款单,资金存款金额盖有岳长山的印章。颜龙有五张这样的收据。

当人越聚越多时,严龙发现邻村东鲁王庄的不少村民也举着手写的白条,上面有岳长山的签名,作为借款人。"借款金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院子里,死者的尸体停放在里屋;在医院外面,数百人堵住了门,要求他们把钱“存”在岳昌山。

乡村“信贷员”之死

岳青雷没有发现父亲岳昌山自杀的迹象。

1月13日早上7点多,他从家里送孩子上学时,父亲不在家。“我以为我又出去帮村民存款了。”

一些村民一大早就遇到了岳昌山。“没有精神,手里拿着绳子走在街上。”至此,岳昌山不再出现在村民的视线中。

直到下午四点半,在搜查了村里和家里的两处住所后,他的妻子刘玉芳想起了早已闲置的西院,推开了大门。她的丈夫挂在墙前的一棵枯树上,冰冷而毫无生气。

在西鲁王庄,人们称岳常山为“信贷员”,“即帮助村民存钱取钱的代理人。”严龙说,岳长山今年48岁,在村里当了20多年的“信贷员”。

很多村民说,岳长山家在西麓王庄村是数一数二的。通过当“信贷员”,他在家里盖了一栋两层小楼,买了三辆车。岳青雷还说,家里的生意大部分是他父亲赚的。

“信贷员”去世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不到半个小时,上百名村民手持盖有岳长山印章的农信社存款单或手写白条,堵在他家门口,目的是“要钱”。

“警察也来了,怕村民闹事,维持现场秩序。”严龙说,堵门的不仅是本村村民,还有邻村东鲁王庄的村民。

数千万的“存款”

当天,他没有要钱。按照警方的要求,严龙开始统计西卢王庄“岳长山存钱”的村民名单和金额。

据他统计,11页A4大小的纸记录了150多位村民,涉及金额587.5万元,最多的从1000元到42.3万元不等。东鲁王庄村民卢永寿(化名)也统计了一下他们村的名单,55个村民,涉及欠款280万元。

岳清雷说,父亲去世时,他才意识到“欠了那么多钱。”他回忆说,出事前一天,父亲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他是村里的信贷员,经常出去帮村民取钱存钱。他从来不跟家人说这些事。”岳清磊猜到了父亲的死因。“他好面子,觉得钱还不到,做了傻事。”

按照村里的规矩,人死后五天就要下葬。担心钱要不回来,村民在下葬当天就把岳长山的棺材拦下来,不让他的家人下葬。去世7天后,岳昌山的遗体仍停放在家中。之后,村民被安排在岳家二层小楼外24小时蹲守。

1月22日,曲周县公安局经侦部门称已立案。经初步调查,岳长山作为20多年的“农村信贷员”,帮助东东、西鲁王庄等村的100多名村民“存款”,并承诺以月息3.3‰至1分钟为村民还款,涉案金额数千万元。目前,衢州公安部门已成立专案组调查此案,追查钱款流向。

村里的“小银行”

岳长山上吊后,严龙随时带着5张“存单”,上面记载着他在岳长山的“存款”42.3万元。

和西鲁王庄的其他村民一样,他认为“存单”是唯一能证明他们的钱和岳长山有关的证据。

实际上,《西鲁王庄》中有两种这样的证明。一张是严龙叫的红色“存单”,上面写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定期存取款收据”,手写存款人姓名、存款金额、期限、利率,单据上盖有岳昌山的印章;另一本是绿色的小本子,名字是“曲周县舒淇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会员卡”,内页写着合作社的购买记录。

严龙的“会员卡”显示“9月22日交定金3000元整,油1桶,米1袋”,经办人一栏盖有岳长山的名字。

村民解释说,他们把“会员卡”当成了活期存折。“一千或者两千的小钱会无息存到会员卡上。存一个月,岳昌山就给大家发米、面、油,只要不取,每个月都发。”至于专业合作社,村民说:“不知道是什么。”

村民手里的大钱都会存在“存单”上。严龙手里的“存单”至少4万,期限1年,利率3.5‰,“跟银行利率差不多。”最多的一笔是18万,存了5年,利率涨到了5.25‰。“把钱给他,他开一张存单,按存期结息。”

村民将现金交给岳长山,岳长山开具收据或在“会员卡”上登记。村民们承认,他们把岳长山当成了村里的“小银行”。良好的信誉和灵活的准入是他们愿意把钱放到他那里的原因。在一河之隔的东鲁王庄,很多村民为了“1分”的高年利率“存钱”。“1万元的年息是1200元。”

他不是信贷员。

村民们说,在岳长山做“信贷员”的20多年里,他很守信用,说什么时候取存款就什么时候取,只要他事先说好。

然而,岳昌山的突然自杀,村民们的“存单”、白条、会员卡上的钱,似乎成了再也取不出来的“死钱”。

事实上,这些红色的“存单”与农村信用社没有任何关系。

闫龙曾多次拿着一张红色的“存单”到河北省该县的多家农村信用社取钱,但均遭到拒绝。

曲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商业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村民手中的单据是储户存款时填写的收据,早已被农村信用社淘汰多年。该工作人员表示,存款时,取款只能通过机器办理。

严龙和多名村民曾向工作人员询问岳常山与农信社的关系,得到的回答是“没关系”。

"岳常山不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1月22日,曲周农信社办公室主任王俊海表示,自2006年银监会下发《关于清理农村信用社信用社信用社代办点和邮政储蓄机构代办点的通知》以来,曲周县各村的代办点被取消,各村代办点的金融服务许可证由联社收回,代办点帮助村民办理存取款业务的代理人职业也被取消。

王俊海还表示,在此之前,岳昌山不是农村信用社的代办员,没有与其签订任何工作或劳务协议。据他了解,“信贷员”是20多年前在农村成立的一个基金会的代理人。上世纪90年代,基金会被撤销,“信贷员”本应不复存在。但村民们已经习惯了让信贷员办理存取款业务,这种习惯一直传承着。

王俊海认为,习惯和高利率是村民把钱放在岳常山手里的主要原因。

“存款”去了哪里

严龙还拿了一张身份证,让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查询。结果没有他的存款账户。“常山按照银行利率给我计算利息,但这笔钱根本不存在信用社给我。”

(低至A07版本)

(上接A06版)

很多村民手里拿着的“曲周县舒淇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会员卡”上印着的电话号码,事发后一直无人接听。

在岳长山手里有44万“存款”的东陆王庄村民陆说,他曾问过为什么能获得1个点的收益。岳常山告诉他,这笔钱投资了当地的一些企业和外地的合作社。“他说这些企业信誉好,让我放心。”

岳昌山去世前三天,卢索要“定金”10万元,岳昌山未按时交付。他只说“200万马上入账,以此类推”。

在岳昌山被堵在家门口的日子里,东西路王庄的村民互相交流,推测岳昌山会“把钱给企业,资金链断了,钱收不回来”。

曲周县经侦部门民警前往岳家取证。严龙看到警察拿走了一些合同和账本。

1月22日,曲周县经侦大队大队长杨清泉证实,经侦部门已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目前确定岳常山案涉及村民“存款”1200多万,警方已冻结岳常山在农村信用社和银行的个人账户。从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岳昌山以投资的名义与一些企业签订了协议。“这些企业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投资金额从几十万不等。

此外,警方发现岳常山还在邢台的一家专业合作社投了一些钱。杨清泉说,邢台警方已经开始调查该合作社。

“目前,专案组分成三组警力,核实钱款数额,追查钱款流向。应该追回一部分钱。”杨清泉说,因为调查还在进行中,岳昌山已经死亡,即使涉及犯罪也不能追究刑事责任,只能尽快追回他放出去的钱。

农村“信贷员”模式

岳常山自杀了,但在曲周县的一些村庄,同样吸收存款、对外放贷的“信贷员模式”依然悄然存在。岳常山的死,让其他村的“信贷员”很紧张。临近年底,前来收钱的村民突然多了起来。

“最近很多人来找我要钱。”曲周县槐桥乡的“信贷员”王宝山(化名)最近到农村信用社帮助村民办理正常取款业务。

王宝山说,他也有一些非金融机构的贷款凭证。所有这些钱都被用作中介。在征得农民同意后,他投资了一些企业。“村民和企业签了协议。我只是一个代理人。我收一些手续费,村民得到的利息比银行高。”王宝山没有透露具体利率,只说不到一个点。

王宝山介绍,一般来说,通过“信贷员”寻求资金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银行或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手续繁琐而缓慢。"常年帮助村民跑金融业务、了解村民经济情况的“信贷员”,成了企业寻找资本的“猎头”。

企业贷款难,有资金需求,农民有钱,对“钱生钱”有希望,农村“信贷员”成了他们之间的桥梁。

岳昌山自杀后,王宝山经手的一些村民投资人也想把钱从企业里拿出来。“但有些还没到期,有些企业一时拿不到钱。”王宝山承认这里面有风险。“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农民的钱不容易拿回来。"

农村地区隐藏的风险

虽然2006年银监会下发通知,对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的代理人进行清理,但近年来,在江苏靖江、河南南召、湖南耒阳等农村地区,个别村民以信贷员和代理人的名义吸收村民存款的现象时有发生。

去年3月,曲周县大河道乡“信贷员”常携村民上百万存款失踪,警方立案调查。这个案子的结果还没有公布。在邯郸平远县,李成立农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存款利息为诱饵,吸收资金155万元。

类似案件屡有发生。“信贷员”的特殊身份如何成为农村吸储的主角?

中国小额信贷之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说,农村“信贷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当时,为了管理集体资金,村或大队成立合作基金会,进行内部融资进行生产经营,获利后,一些有知识的村民成为信贷员,帮助村民借贷资金和分红。到了90年代,很多农村合作基金会在行政干预下,吸收了大量希望获得高息的农民资金,投资到一些乡镇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恶性竞争。

“由于监管不到位,很多贷款无法收回,造成农村金融风险。”杜晓山介绍,1999年,中央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

杜小山认为,一些做了多年信贷员的人对这种方式比较熟悉,“复制”当年的模式,非法吸储放贷,导致金融秩序混乱,一旦农民利益受到影响,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农民不懂金融知识,金融机构对非法集资宣传不到位,会导致“信贷员”钻空分储。

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表示,“信贷员”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中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可判十年。

1月31日,曲周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杨清泉表示,目前,他们已经锁定了一两家企业,正在整理岳常山和这些企业的账目。“尽量恢复。”

杨清泉说,很难收回的钱主要是没有协议、没有合同、没有账户的钱。

新京报记者刘珍妮

更多详细新闻,请登陆新京报网www.bjnews.com.cn。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信贷员拿钱跑路了怎么办,信贷员感人视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508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