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青岛商业圈,青岛商业现状

青岛商业圈,青岛商业现状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青岛港贸易的发展

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早在商周时期,青岛就是中国海盐的发源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

唐宋时期,青岛作为连接南北海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宋朝时,专门设立板桥(胶州市境内)为“市船公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时,开凿了中国唯一的海上运河——胶莱运河,以方便海上运输粮食。

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称为胶澳。

1865年,清政府在今青岛地区设立了九个东海海关分署、分卡或代办处,监管进出香港的船只和贸易税收。

1899年10月12日,凯撒·威廉二世下令将租界内新建的市区作为租界的首府,命名为“青岛”;同月,中国勘界委员于和彭与德国勘界委员罗申达签订了《滩涂承包合同》和《边界承包合同》,青岛市正式诞生。

德国人在青岛港和吉焦铁路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青岛港的建成和吉焦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青岛的商业状况。青岛港贸易的不断兴起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商人。德国商人在青岛设立了20多家外国公司,资本总额达2 . 09亿马克。随后,英、美、日、俄等国商人也蜂拥而至。

一战爆发后,欧美各国忙于战争,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中国的贸易出口,严重影响了青岛的港口贸易。日本对德国宣战并占领了青岛,而欧洲列强却无暇东顾。战争期间,青岛港的贸易几乎陷于停顿。

1984年改革开放之初,青岛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开始恢复发展。

如今,青岛港已经成为世界第七大港口。2010年,青岛探索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同时联手河南自贸区建设内陆自贸区。目前,青岛已全面启动青岛自贸试验区创建,争创自由港试点,探索推进具有青岛特色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创新试点。

青岛商业中心的发展

清政府时期,在青岛设立了九个东海海关办事处、分署或代办处,青岛口市场逐渐繁荣起来。

德军占领青岛的次年(1898年),制定了青岛最早的总体规划,选择青岛村西侧(现天后宫附近)作为商业区和官厅街。沿海修建的亨利王子街(今广西路)和太平路成为德占时期重要的金融商业街。前海对面的蝶恋花街(现中山路南段)成为连接青岛区(欧式居住区)和大宝岛区(中式居住区)的商业街。

德军占领青岛期间,飞蝶里街是青岛的高级商业中心。海军饭店(1902年)、恒宝商厦(1904年)、蝶恋花寄宿制学校(1904年拆除)、青岛会馆(1911年)等都建于这一时期,形成了南部滨水区的雏形。

根据德国总督府颁布的《德国领土内外分界宪章》,中山路以德贤路、保定路、中山路交汇处为界,分为南北分界。南段是欧洲区的提琴街,北段是华人区的主干道。商圈北段中心位于现有中国产商厦(原中国产公司)区域,由青岛先民最早居住地之一的大保岛逐渐发展而来。

辛亥革命胜利后,封建帝制被废除,劳乃宣、周福、陆海欢、溥仪、王毅等清朝王公大臣迁居青岛,置宅创业,在被百姓称为“大道”的中山路北段投资经商。主干道的生意也初具规模。

随着全国商业的不断繁荣,中山路北段开了很多全国知名的老字号。比如1904年成立的瑞蚨祥,1911年创立的千祥义,都是知名的“香”店。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青岛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随着抵制日货、倡导国货时代的到来,国内老字号如亨得利、宏仁堂、圣禧福等纷纷在中山路北段设立分号。青岛当地的许多老字号品牌正凭借中山路及其周边地区变得越来越有名,如顺兴大厦、何春大厦、聚福大厦、天真照相馆、洪欣照相馆、万宝黄金大厦、国货公司、山东大剧院、福生德茶楼等许多商业包括餐饮、购物、休闲和娱乐。中山路商业中心的地位逐渐显现。上世纪30年代,老青岛人有一句话:“衣冠端庄,穿一身圣西府,春日聚餐赏楼,看戏求平安,看病在宏仁堂。”青岛人的吃喝玩乐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

20世纪初,中山路南段的欧式居住区奠定了这条路的风格和基调——日据青岛后城市商业中心的扩张——30年代后岛城商业脱颖而出,百年中山路成为青岛历史进程的缩影。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后,中山路南端改名为静冈町,其北段为山东町。因为中山路上的店铺已经星罗棋布,很难扩张。日本人在聊城路、临清路开辟新商圈的同时,将市中心的扩张从中山路向周边的河南路、北京路、天津路、海博路、四方路扩散,向北延伸至馆陶路、堂邑路。1922年2月,叶春雨写了一篇《青岛纪要》,描述为“中心的山东街(原名中山路),是青岛最繁华的街道,与上海的黄浦江、济南的西门街占据重要地位。”

在20世纪20年代,中山路已经从一条商业街扩展到包括周围十几条街道的商业中心。它已经从一条线性商业街发展成为纵横交错的商业区域网络,覆盖了方圆的几平方公里。商业功能也日益拓展,从单纯的购物消费发展到商业娱乐中心,包括歌舞厅、舞厅、美容院、剧院、电影院,甚至妓院、烟馆,成为岛城休闲娱乐购物的中央商务区。

青岛在20世纪初成为自由贸易港,许多国际贸易公司在20世纪初抢滩中山路,如汇丰银行、德士古、汉堡-美国航运公司等。,都在中山路南段的提琴街占了一席之地。

20世纪30年代,青岛经济文化进入繁荣期,进入巅峰中山路成为岛城金融中心。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大陆银行等官办、民营、民营银行,用他们雄厚的财力在中山路上建起了高楼大厦。

据统计,1933年,青岛共有21家银行,其中13家位于中山路及其周边,7家位于中山路商圈的延伸段,即馆陶路和堂邑路。青岛有40家私人银行,其中30家位于中山路附近,可见中山路作为金融商业中心的地位。

1992年,市政府决定开发东部,随后市行政中心东移,东部新城区建设开始。2001年3月,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经济重心转移到青岛西海岸。

如今,青岛除了中山路,还有台东等商业中心。

台东,老青岛人叫它“东镇”,以区别于中山路一带的“西镇”。“东镇”和“西镇”是德占时期殖民者为青岛规划的两个区域。“西镇”是西方殖民者的殖民地,“东镇”是中国人的殖民地。90年代末,台东逐渐取代中山路,成为青岛最大的商业中心,以利群为中心的大型购物中心群和以步行街为中心的大型商业网络,向世人展示了它的持续繁荣。

青岛开发区的发展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0月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青岛开发区位于胶州湾西南海岸,与青岛主城区隔海相望,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规划核心区20.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0万。

青岛开发区于1985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1992年,开发区与青岛市黄岛区原体制、区划合并,建成国家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5年,省凤凰岛旅游度假区在薛佳岛街道成立。2006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成立;2008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成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中国尤氏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滨海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均落户于此。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36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省市辖区之首。

青岛金融业的发展

青岛早期金融业在光复前后都是以外商为主。青岛开埠前,基本没有现代金融机构。在德国租胶奥之初,只有少数小摊贩进入该地区,而规模较大、有些名气的摊贩则住在胶县或威县,只在青岛设立代理商。

为了方便与大陆的商业往来,青岛的商人也做货币生意。随着青岛的发展,虽然华商开设的银行数量有所增加,但银行业作为现代新型金融机构在青岛并不多见,外资银行在青岛金融领域仍占主导地位。其中,德国德华银行率先在青岛设立。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是青岛第一家中资银行,前身为大庆银行青岛分行。其主要业务是办理橡胶海关的一些税收和公共资金的收付。辛亥革命后,大庆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青岛分号改为分行。这一时期,由于青岛的财权先后被德国人和日本人控制,中国银行深受排挤,没有发展空间。

北洋政府收复青岛后,中国银行的各项业务逐渐发展起来。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权掌握在外国银行手中,青岛的金融权力仍然掌握在外国银行手中,尤其是郑锦银行。“只是在大正那天,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才获准发行可兑换银行券,可用于为青岛兑换中国法定银币。”可兑换纸币的流通范围仅限于青岛商人和民间,发行量很小。尽管如此,中国银行发行的外汇兑换券还是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从1928年开始,著名的“北方四行”(盐行、金城行、中南行、大陆行)、“南方四行”(浙江实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储蓄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小四行”(中国贸易银行、思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内银行)相继在青岛设立分行。其中,金城和内地银行比较有名。1953年,这两家银行与其他四家银行合并成立了公私合营银行青岛分行。

1980年,青岛银行业只有一个法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行使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1984年10月,工商银行从央行分离出来。此后,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在青岛设立了分行。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四家分业银行扮演着青岛银行业中流砥柱的角色。但当时银行的功能很少。曾几何时,银行只能代为存款、汇款和出售国库券。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为青岛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梦想。不可低估的是,银行贷款支持在一些大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青岛人都会清楚地记得,从1991年开始,青岛的商业进入了“万米综合商厦”时代,华联、东方、国货、利群等大型商厦从盖楼、招商、发展到上市的历史被一一叙述,青岛的银行业成为其背后强大的推动力。

2000年后,几乎所有的国内商业银行都相继进驻青岛,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尤其是日韩外资银行进驻青岛。青岛已经进入了被称为“银行比米店多”的金融时代。这个时候,到处都离不开银行。工资是银行发的,还需要去银行交水电费。银行成了理财产品的超市,保险、基金、银行理财产品都有。

上世纪90年代,青岛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想。十年来,青岛金融化蛹成蝶,成为青岛现代服务业的有力支撑,也是青岛“转方式、调结构”的美好表达。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呼之欲出,成为城市与国际现代化城市接轨的有力推手。

如今,青岛金融中心正沿着香港中路和迷人的海岸线“向东再向东”。以麦岛金岸、天泰金融广场等高端地产项目为资源高地,银行早就敏感地嗅到了无限商机的新鲜气息。在“现金为王”的时代,他们投入巨资购买网点,并肩作战,肉搏战,“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银行鲜明的标识随处可见。如果说青岛金融街的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那么这里的金融暗战也已经迫在眉睫。当然,在竞争的背后,这些银行也大规模地聚集并形成了青岛金融中心的高端副中心。

来源:中新。com、青岛新闻网、青岛历史知识库、民国时期山东商业史考察(1912-1937) ——以青岛、济南、烟台等城市为例,青岛金融业发展研究始于1922-1937年的陈丽梅,青岛金融业蓬勃发展至今已有30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青岛商业圈,青岛商业现状":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724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