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9月23日电题:向“硬骨头”宣战:广州转型“村级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空 room。
新华社记者周强
走进海珠唯品同创汇产业园,色彩鲜艳的建筑跃入我们的眼帘,藤蔓缠绕的墙壁成为网络名人中年轻人的打卡点。如果没有展览墙上过去和现在的图片对比,很难想象这个地方因为安全事故频发而成为当地的重点整治对象。
“一年前,覆盖着石棉瓦的布仓库和汽修店占据了整个工业园区。因为私接电线,人货同居,经常发生火灾事故,让人神经紧张。”运营方同创集团副总经理黄尚斌表示,通过疏散建筑物和重新优化园区空,新铺设的消防喷淋系统有效消除了火灾隐患。曾经的村级工业园区变成了集文化创作、服装设计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原村集体的收入也稳定下来。
目前,一场村级工业园区的改造升级,正席卷广州7434平方公里的土地。
村级工业园区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名词。主要存在于珠三角地区,是指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上,现在或历史上主要用于工业、仓储物流的工业集中区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爆发,形成了星罗棋布、形态各异的村级工业园区。”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姜浩认为,“村级工业园区是昨天企业的淘金热。今天,它是一个高质量工业发展的沼泽。”
一组数据揭示了广州村级工业园区的低效和落后。
当地政府发现,全市2705个村级工业园区面积约131.62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工业用地面积的30%。其中80%以上是服装、化妆品、皮具、五金等传统加工制造业以及仓储物流,但产值仅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0%,税收仅占全市工业企业税收总额的6%。
“土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时招商引资的企业甚至出现‘坐等下锅’的情况。”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建华说,“随着全市开发强度逼近国际警戒线,盘活村级工业园区等存量土地成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2019年新年伊始,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村级工业园区改造由工信部牵头,上升为全市决策部署,与违法企业拆除、“散乱污”企业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八大任务挂钩,成为广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村级工业园区的完善,可谓是广州“制造强市”战略的有力注脚。曾几何时,广州工业撑起了广州的发展,但近年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逐年下降。如今,广州决心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深度融合。
"该市已开始划定工业区,总规模目标为625平方公里."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蒋智韬说,“村级工业园区应该拆除和升级,最终工业用地将得到集中开发。尤其是位于工业区块控制线内的村级工业园区,必须着力保障工业用地功能,实现‘工业对工业’。”
但从基层现有的实践来看,村级工业园区改造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涉及的职能部门多,现行政策不配套,尤其是如何重新分配村集体、企业、政府等主体的利益,需要长期探索。
“村集体是村级工业园区的所有权主体,如何取得村民的同意进行整改升级。如何积极参与运营企业的引进?”姜浩说,“广州的村级工业园区大多位于中心城区。土地所有制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其艰巨性不亚于一场‘土地革命’。”
为减少工作阻力,广州按照“关停淘汰一批、功能转型一批、提升一批”的转型路径,分类制定政策。同时简政放权提高改造主体审批便利性,通过奖励、补偿等措施增强村集体改造意愿,力争三年完成全市33平方公里的目标。
“精准施策是广州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园区企业普遍反映的消防手续和营业执照办理难的问题。广州另辟蹊径,有效化解。”元岗智慧园执行董事周伟贤说。
紧邻天河客运站的元岗智汇园,前身是一批老厂,一度聚集了以印刷、包装、服装生产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入专业化企业后,成为中心城区不可多得的低密度办公室空房间。现已入驻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70余家,年产值约30亿元。
“村级工业园区改造是广州实现老城区新活力的重要空载体,也是深化改革的硬武器。”蒋智韬说,“未来,通过释放土地红利和产业引进升级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指日可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广州66条村改造,广州村改造3年计划":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692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