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5年亏损23.58亿!启明医疗实控人自称有功并向上市公司疯狂借钱?

5年亏损23.58亿!启明医疗实控人自称有功并向上市公司疯狂借钱?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在人才激励方面,上市公司通常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但祁鸣医疗的人才激励方式并不罕见。

今年5月18日,祁鸣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向两名高管提供巨额贷款,违反了港交所的相关规定。

公告显示,祁鸣医疗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多次向翟振军和曾敏提供贷款。其中,戚振军借了17次,曾敏借了7次。戚振军在相关期间的最高未付金额(含利息)约为3.61亿元,曾敏最高未付金额约为2.68亿元,两者合计约为6.3亿元。

虽然翟振军和曾敏已经偿还了贷款金额,但这也凸显了祁鸣医疗财务内控的漏洞。事件发生后,祁鸣医疗的财务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联合公司财务总监兼秘书马海月辞职。其次,与祁鸣医疗合作多年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结束了合作,由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接手。

业内人士表示,财务总监突然辞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没有做好本职工作,承担责任;你可能觉得公司财务风险高,早点离开保护自己的安全,或者找一家收入更高的公司,等等。

但从祁鸣医疗的情况来看,近三年来,公司高管频繁向上市公司借款,部分借款期限长达一年,且无担保、无固定还款期限、无披露公告,濒临违规边缘,对于财务总监和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显然是“为难”了。

关于借钱给高管层,祁鸣医疗声称翟振军和曾敏在集团中发挥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带领公司于2019年完成赴港首次公开发行,公司有必要支持和留住关键管理人员,以便他们在未来继续领导公司并做出贡献。

资料显示,齐振军是祁鸣医疗的执行董事和大股东。截至2022年末,曾敏持有上市公司股份3365.16万股,占比7.63%;曾敏为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大股东,持股5245.97万股,占比11.89%。

作为二把手,祁鸣医疗所谓的“在集团中发挥决定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定是出自两位高管之口。虽然是真的,但也有吹嘘的嫌疑。

在翟振军和曾敏的带领下,祁鸣医疗的确在2019年完成了赴港首次公开发行,这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但祁鸣医疗上市后的股价有目共睹。

2019年12月,祁鸣医疗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33港元。上市后,其股价一度涨至97港元/股,市值427亿元人民币。但祁鸣医疗随后大幅下跌,6月12日收报每股5.96港元,总市值仅26.24亿元,较历史高点下跌逾九成,市值蒸发400亿元。

根据公司业绩,祁鸣医疗成立于2009年。虽然是国内心脏瓣膜微创介入治疗领域的龙头企业,但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2022年,祁鸣医疗营业收入4.06亿元,年内亏损达11.22亿元。2021年,祁鸣医疗营业收入为4.16亿元,年内亏损3.71亿元。2018年至今的5年间,祁鸣医疗未实现盈利,累计亏损23.58亿元。

虽然上市公司不赚钱,但这并不影响公司高管和投资机构赚钱。除了上述非法占有资金,祁鸣医疗的高管已经在二级市场套现。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1月,曾敏减持500万股,套现4.11亿港元。同期翟振军减持569.03万股,套现约4.07亿港元。在此期间,公司运营总监兼技术总监林浩生减持1092.06万股,套现8.41亿港元。

此外,祁鸣医疗早期的投资者,如高盛、摩根大通、GIC等投资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持。其中,高盛在2020年12月减持1950万股,套现约13.85亿港元。

在业绩亏损扩大的背后,祁鸣医疗的竞争力似乎大幅下降。2020年,祁鸣医疗声称公司终端市场份额保持在80%以上,但在2022年年报中,这一说法变成了“终端市场份额在50%以上”,可见祁鸣医疗这两年失去了不少市场。

在股价已经跌到谷底,业绩大幅亏损,市场节节败退的情况下,祁鸣医疗的高管现在“邀功赏”恐怕为时过早。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5年亏损23.58亿!启明医疗实控人自称有功并向上市公司疯狂借钱?":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7123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