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银行“资产荒”遇到信贷“开门红”,深圳该如何作答?眼下,深圳银行业2022年信贷“开门红”如期而至,各家银行正积极备战对公信贷。作为行业的例牌,每年年初都是银行信贷投放的高峰期。1月6日,一些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第一季度银行对公信贷额度,有时候可以达到全年的50%甚至70%,开门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与往时有所不同,有媒体调查发现,在全面降准、LPR降息“量价组合”等因素推动下,2021年末部分银行分支机构遭遇罕见的“资产荒”现象。部分地区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不足,导致银行普惠贷款一度面临投放难题,部分机构受“资产荒”压力将“开门红”储备项目提前投放,导致2022年开年承压。
那么,深圳究竟有没有资产荒?今年的“开门”能否“红”?据媒体记者调查走访,去年11月以来,多家银行对深圳的房抵经营贷有所松动,以此加大普惠贷款投放力度。而深圳有大行人士则告诉南都记者,深圳情况应该还可以。
在业内的阐释中,银行资产荒背后的逻辑是“高收益、低风险”资产的稀缺,本质原因是一段时间内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的不足。因此,在信贷总量比较大的背景下,信贷结构性调整是今年的趋势。
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来自深圳监管层与金融机构的姿态更值得留意。2022年1月6日,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深圳银保监局共同举办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暨促进银行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工作会议上,深圳农商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建行深圳市分行、中行深圳市分行、交行深圳分行、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等银行参会。
南都记者看到,与会银行明确表态称,将探索与融租、保理等地方金融机构合作,深耕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客群。
优质资产要如何安放?这是2022开年对于深圳银行的“灵魂发问”。寻找更为安全的信贷资产,显然是深圳“开门红”的重要考验课程,更是资产荒的破解之道。南都记者了解到,各大国有银行都加大了普惠金融、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些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有望实现同比增长,全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也将保持稳步增长,绿色金融、“专精特新”等将是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
扶持信号明确,深圳绿色信贷增长近两成
种种信号,已经愈发明晰。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之后,深圳推动碳减排贷款迅速落地,兴业银行深圳分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发放首批12笔碳减排项目贷款10.54亿元,利率水平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基本持平。
南都记者注意到,该首批贷款除支持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外,还投向风力发电设施建设、余热余压利用等清洁能源领域项目。
去年,为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实体发展,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签署了《关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支持氢能等绿色企业发展。在人行的牵头下,6家银行在“绿色金融政银企对接会”上分别展示了绿色补贴确权贷款、绿色研发贷款、以及可以针对绿色项目的银团贷款、保理等金融产品,提供了对应的绿色融资解决方案。
看好绿色金融的蓝海,平安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总裁朱育强认为,“碳中和”下中国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大调整,绿色金融投融资规模超百万亿。
“从资本市场看,经济转型步入关键期,资本市场大有可为;从产业发展看,碳中和产业具备中长期发展机遇,新能源发展空间巨大、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特高压有望开启新一轮周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行业快速增长等。”平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如是表示。
按照深圳金管局的数据,截止去年三季度,深圳绿色信贷余额419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7.8%。
最高5000万!银行何以“宠爱”专精特新
具备高成长性和高壁垒的“专精特新”是另一个赛道,正是今年银行信贷开门红的座上宾。
按照官方统计,截至今年6月,深圳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总数230多万家,同比增长8%,数量大、创业活跃度高。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9家,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四,全省排名第一。深圳拥有860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在专利知识产权方面,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状况也好于全国。在不久前的“百行进万企”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对接会上,深圳银保监透露,深圳有140家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获贷率82.8%,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深圳各家银行对此类科创企业的“偏爱”,早有端倪,南都记者对这些信息做了梳理和提炼。
“我们服务科创型企业的授信逻辑理念,破除了对抵押品崇拜,对财务数据的依赖。”深圳本土某大型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持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近两年企业所得税(收入)申报正增长、已发生可核查研发费用的企业,最高信用额度1000万元,授信额度期限一年。并且可以“接受亏损企业”。
某股份制银行深圳分行则透露,其专精特新小巨人贷将根据级别核定,其中国家级为5000万;省级1000万;市级500万。另一家深圳银行也公开表示,最近年度收入1亿-4亿元;或“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隐性冠军企业、分行权限提供最高3000万信用贷,组合担保模式下最高5000万。
种种信号表明,深圳银行贷款逻辑有了新的理念。深圳金融圈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授信额度水涨船高,优质资产纷纷流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孵化培育与扶持。
这些思路转变,从去年的数据已有映证。深圳市金管局披露的三季度统计显示,截至9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16万亿元,同比增长32.8%,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9月末,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6199亿元,较年初增长37.6%。
这种授信逻辑也将在2022年开门红中延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预计,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有望实现同比增长,全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也将保持稳步增长。
“僧多粥少”如何破局
但是,僧多粥少也是事实。南都记者走访注意到,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例,深圳169家国家级企业在全国盘子的占比也不足5%。按照《“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实施方案》中,深圳明确“力争到2025年,全市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0家以上”。
换而言之,符合条件的样本,依然不是太多,也是银行资产捉襟见肘的一个因素。
“政银企对接不能停留在概念层面,要围绕破解信息不对称这一核心问题,解决企业融资存在的实际困难。” 去年下半年在深圳举办的“绿色金融政银企对接会”上,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强调,企业应当坦诚地介绍绿色项目情况,表达自身融资需求;银行不能完全依赖现有的标准化金融产品,而应充分倾听企业融资诉求,结合绿色项目的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绿色金融服务方案。
还有一些有识之士为今年“开门红”支招,抛来应对策略:商业银行应紧扣实体经济脉搏,主动调整贷款结构。业内提醒,开展贷款结构调整离不开风险、授信审批、法律合规等中后台部门的专业能力支撑,特别是要运用好金融科技的手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持续跟踪、评估和修正;要理顺内部协作机制,前、中、后台齐发力,在一定的容错空间内,才能闯出一条新路。
采写:南都记者卢亮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深圳银行贷款逻辑有了新理念,今年信贷投放能否“开门红”":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yhdk/2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