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轮“鄂工贷”来了!个人最高授信额度20万元,下面是长江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武汉政府小额贷款
9月23日,湖北省总工会与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签订新一轮《湖北省工会会员小额贷款担保与贴息合作协议》(简称“鄂工贷”)。
据悉,“鄂工贷”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家庭、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主要用于解决贷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过程中从事个体经营或组织起来创业的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省总工会与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开展“鄂工贷”合作以来,已帮助一大批有创业需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家庭、农民工等群体走上创业路、致富路。此前,双方于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开展了四轮“鄂工贷”合作。其中,第四轮“鄂工贷”共发放贷款2亿元,已于2022年7月完成。前四轮共计发放贷款6.5亿元,帮助6400余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7万余人。
第五轮“鄂工贷”总额度提升至4亿元,个人最高授信额度提升至20万元。
(来源:湖北省总工会)
【编辑:王戎飞】
【来源:湖北省总工会】
小额贷款不还会怎么样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深陷经济纠纷中无法自拔。正所谓“法治是现在政治经济文明的核心”,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法律也作出了适当调整。而很多人却因不懂法,活在老旧的传统法律思维方式下,背负了一身冤枉债。下面我总结一些法律条文,告诉你这些债务你以后可以不用再还:
一、非法用途的借款
在当今社会很多的民间借贷都是没有实际的出借行为,实际案例中表现得最多的就是赌场的欠款。在赌博场上,因一时冲动,借了高利贷。事后清醒,碍于人情和面子,没有依法维权,而选择背负了债务。
高利贷带来的社会危害性极大,有些债务更是利滚利,把人逼得家破人亡。其实不仅仅是赌债,还有贩毒款等等,反正这类的欠款就是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借了钱没干好事的债务,都不要偿还的。具体看一下法律条文
当然,有些人可能知道有这些规定,但是更害怕自己说出自己做了违法的事情,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但是相比于背负的一身糊涂债,也许被处罚的代价会更小一点。
二、非法放贷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债务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竟然是公司,必定有法人代表,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等。但在网络上有很多公司并不是经有关部门允许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比如臭名昭著的“裸贷”,都是打着公司的旗号,到处宣传正规放贷,其实这些都是非法的放贷公司。
一些非法放贷公司会对你暴力催收,有些还会利用“软暴力”。比如在借贷前,他们利用软件获取你的所有联系人电话号码,当你不能偿还借款时,他们会给你亲戚朋友挨个打电话。面对他们的暴力催收,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借了钱理亏就选择妥协。要核实他们的经营资质,受到人身威胁要及时寻求公安的保护。另外对于这类公司的债权纠纷的诉讼,人民法院都不会受理。
三、非夫妻共同债务
以前我们总认为夫妻两人过日子,钱是分不开的,其债务应该共同承担。但是民法典出台后,对其进行了明确规定:
对于夫妻债务的认定上,我们走了一段很长的路。以前对于夫妻单方面的对外借款,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导致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几代人走上不堪的负债之路。比如主妇在家里每天操持家务,丈夫在外经营不善或者行为不端,最终负债累累。对于原告主张夫妻共同债务的,很多女人在家里傻傻地以为他的另一半会帮他,但是大多都是自身难保,劳燕分飞。
如今做了明确规定,对于我证据证明债务非夫妻共同债务的,要积极应诉。说得简单的,如果你不主动应诉,法官根据一方主张认定你在该债务中受益,且认为你们夫妻情比金坚,愿意为另一半偿还债务。(此段是个人臆想,但是法官也是人,不排除有这样的想法)
另外,对于非夫妻共同债务,在以前的审判中判定共同偿还的,如果现在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仍可以根据上诉法律条文向人民法院申请重审。
四、债务人死亡,且无继承人的债务。
对于债务,自古有着“父债子偿”的说法。但是现在来看,这种说法已经是过去式了。
《民事诉讼法》第257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责任的;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从法条来看,对于债务人死亡的,又无遗产继承的,就是“人死账消”。很多人会觉得不公平,但是民法的精神就是自治,对于债权债务,风险是自行承担的。
另外,对于享受债权的人,如果存在第四项的情形,债务人也不需要再履行,可直接去法院申请终结执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武汉政府小额贷款(小额贷款不还会怎么样)":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22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