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中介“钓鱼”获客仍在持续,收取高额中介费!银行已经出手,下面是Fintech圈子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金融中介贷款收取费用
不法贷款中介整治行动已开展近一个月,地方金融机构正在密集摸排风险隐患。4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以来,已有包括长春农商行、安溪农商行、沙县农商行、德化农信联社、将乐县农信联社、和平农商行在内的至少20家金融机构陆续发布公告,就不法贷款中介乱象治理工作进行部署,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多家金融机构提醒称,在正规的银行贷款办理流程中,除了收取合同约定的贷款利息以外,无须支付“中介费”“介绍费”“茶水费”“服务费”等任何名目费用。
从源头排查不法中介
严厉打击不法贷款中介乱象,地方金融机构正在行动。3月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不法贷款中介乱象的严重危害,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牵头的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2023年3月15日-9月15日)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如今,整治行动已开展近一个月,4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段时间以来,已有包括长春农商行、安溪农商行、沙县农商行、德化农信联社、长汀县农信联社、福建连江恒欣村镇银行、将乐县农信联社、和平农商行、晋城农商行在内的至少20家金融机构发布公告进行风险警示,亦有金融机构召开会议,就不法贷款中介乱象治理工作进行部署,将专项治理行动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
图片来源:龙海农商银行心服务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山西盂县农村商业银行微信公众号
在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中,多家金融机构表示建立健全防范不法贷款中介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员工行为管理,消除案件风险隐患。安溪农商行指出,做好“人控”,增强自主获客意识。做好“制控”,规范信贷业务流程。做好“智控”,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外控”,强化客户教育宣传。德化农信联社强调,深入摸排信贷管理风险隐患和员工异常行为,全面梳理、整改信贷管理和员工行为管理的短板与执行薄弱环节,构筑良好信贷文化。
在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南靖农信联社指出,强化自主获客意识,加强对客户经理胜任能力培训;强化信贷业务规范,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同时强化客户教育宣传,公示举报渠道。建宁农信联社则提到,关注员工“八小时”内外的工作圈和生活圈,及时发现并制止员工与涉黑涉恶人员来往、与不良中介合作展业等行为。
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看来,贷款中介的乱象由来已久,不法中介的相关宣传话术精准切入消费者需求,隐蔽又非持牌,在实施推波助澜的手段过后并没有受到严重惩罚,助长了其嚣张气焰,此举严重破坏了贷款市场的正常秩序,深入开展整治工作刻不容缓。
贷款中介“钓鱼”揽客难禁
“刘姐,我是某某银行渠道中心的,最近关注到您资质良好,现我行为您审批一笔低息贷款,您有需要吗?”“王哥,关注到您在某某银行做的一笔贷款马上到期,现在能为您安排贷款置换业务,您可以了解一下……”
贷款推销电话无孔不入,贷款中介通过违规渠道非法购入消费者信息,再通过人海战术拨打大量电话,从而向有意向的消费者推销贷款。今年4月末,琳琳(化名)在银行申请的20万元消费贷即将到期归本,由于手头比较紧,她还差5万元资金缺口。“最近一段时间我频繁接到推销贷款的电话,推销人员很清楚地告知我的消费贷即将到期,问我需不需要置换贷款补充资金。”琳琳回忆称。
“当我问及他们是怎么获取我的个人信息时,给到的回复是因为此前申请过贷款,系统后台有我的信息备注。我知道他们是贷款中介,但由于资金短缺,让我也动了想要通过中介贷款的需求。不过在询问的过程中,推销人员不仅表示要收取0.5%左右的服务费,还一再怂恿让我增加借贷额度,变相加大我的负债,所以我放弃了。”琳琳说道。
虽然监管、金融机构多次提示风险,但不法贷款中介的顽疾依旧难禁。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贷款中介推荐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类为经营贷、另一类则为消费贷,首先通过人海战术精准获取有意向的消费者后,贷款中介便会提出低利息、再附加“绿色通道”等条件诱导消费者贷款,如此一来,缺乏金融常识又需要资金的消费者就会上钩。
以一家地方性银行消费贷为例,在贷款中介的口中,这家银行推出的消费贷利率最低可以做到3.5%左右,但北京商报记者咨询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该行人士介绍称,“我行推出的消费贷产品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合作,也并非贷款中介表述得这么低,利率通常在5%-6%左右,建议消费者千万不要相信贷款中介说的任何信息。如果想申请我行贷款产品,可以直接致电官网电话咨询,或去所在地区的网点咨询办理,绝对不建议和贷款中介合作”。
为了向消费者明示风险,上述多家金融机构也表示,未与中介机构(含个人)开展信贷业务合作,所有贷款业务,均由银行自行营销办理,从未授权任何中介或个人推销贷款业务,也严禁员工参与民间借贷或充当资金掮客,参与过桥续贷等活动。
应压实各环节主体责任
不法贷款中介通过假冒银行身份,骗取消费者信任,向消费者推介贷款业务,并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类费用,更有甚者,要求消费者下载远程操控软件,诱骗消费者转账、汇款到他人账户,既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银行的声誉。
在为期半年的专项检查中,《通知》提到,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开展自查,及时主动挖掘并报告不法贷款中介线索。各银保监局要主动与公安司法机关联系,加强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主动将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建议,应强化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健全制度,梳理业务流程,压实各环节主体责任;建立征信系统,对违规使用贷款的个体记入征信“黑名单”,并采取必要处罚等;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贷后管理的效率。
“监管层面应通过跨部门联动举措,就近年来中介违规助推贷款乱象的举动开展重点清理与打击,对违规中介实施严厉惩罚以震慑市场。”苏筱芮如是说道。
落实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层面,多家金融机构提醒称,在正规的银行贷款办理流程中,除了收取合同约定的贷款利息以外,无须支付“中介费”“介绍费”“茶水费”“服务费”“手续费”“包过费”“代办费”等任何名目费用。如发现任何机构、个人虚假宣传或索要中介费用、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索要额外费用等问题线索,应及时举报。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不收取任何前期费用的贷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松林 孙毅 美编 宋溪
小纸片、不易撕,以红白黄等颜色字体为主的非法小广告,时常出现在居民楼道、街头站台、共享单车等地方。不仅影响城市环境美观,时常也“清不断,撕还乱”。记者调查发现,号称提供各类便捷服务的非法小广告,背后多半隐藏着各种套路与陷阱。
现象
小广告投放有针对性
从地铁十里河站E口走出不远,只要细细留意,就可发现脚下地面上已被涂抹的办证、发票类广告,偶尔也能看到残缺的纸质非法小广告。顺着道路一直往左安门桥方向行走,街边不时停放的共享单车车筐中,非法小广告相对就多了起来。
这些非法小广告,主要以代开发票、刻章办证、信用贷款以及某些擦边广告为主。而在弘善家园公交车站站台周边,地面上的非法小广告已被涂抹清理,但站台上还是有“漏网之鱼”,一张无抵押贷款的广告就张贴在城区地图旁边。讽刺的是,这张非法小广告的内容抬头,竟然是提醒市民要“保持周边环境卫生”。
在走访多个街道和场所后,记者发现五花八门的非法小广告,并非没有人清理。在一些路段或者共享单车车身上、车筐中,可以看到很多非法小广告被有关方面撕毁或者清理过的痕迹。但即使如此,依然可以看到有投放者“孜孜不倦”地贴上新的小广告。甚至,有些成色较新的非法小广告是直接叠在了旧的小广告之上。
这些反复被清理,又反复张贴上的非法小广告,除了少数直接留下电话号码之外,大多是留下微信二维码,以扫码加微信联系的方式存在。过去传统的留电话的非法小广告,开始慢慢被新的社交方式渠道所取代。
社区与街头的小广告,性质也大不相同。社区内,随意张贴的非法小广告以家电维修、疏通管道类为主。记者随机拨打电话测试,发现对方确实提供相应服务。
然而,街头上的非法小广告,则呈现出另外的特点——不仅可以提供的业务内容多,也更具有较强的地段和载体集中性。比如,从广告内容上看,街头路边的非法小广告以刻章办证、公积金取现、代开发票、信用贷款等小广告为主。从广告出现的场景来看,在车流人流密集或者商业中心周边的街道地面,以及流动性较强的共享单车上,非法小广告出现的频率比较明显。
实测
“保证”背后全是套路
记者随机选取几类非法小广告实测发现,为了获取利益,对方往往是一口一个“保证”“保真”,但背后全是套路。
“代开发票”,红字白底的小广告上,留下了一个二维码。记者扫码添加后,对方表示,所提供的发票“保真”,而且只要记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税号”,就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可以先验证后付款。”对方信心满满地说,购买发票的费用是开票金额的4%左右。
“急用钱找我们,公积金提取”,这是另外一类非法小广告。为了验证公积金取现是否真实,记者同样扫码进行联系。对方宣称办理公积金提取的业务范围非常宽泛,国管、市管、有房、无房、在职、离职,甚至账户被封存都可以。只要账户里有余额,就能提现。不过,前提是记者需要给其提供一些基本的个人资料。
不少非法小广告看起来信誓旦旦、“保证保真”,但随着记者的采访,其中一些不实、夸大的另一面逐渐浮现了出来。在路边某平台共享单车的车筐中,有名为办证和学历提升的非法小广告,表示证书“学信网可查”。而当记者辗转添加上对方询问是否可以办大学毕业证时,对方回复几百元钱就可以办好任意大学的毕业证。“可以先发样板,办证之前转一般费用,做好了给您发图片,您再转尾款,这边给快递。”
几百元的大学毕业证是否学信网可查呢?对方回复,“查不了,就是1万元也办不了”。而后,对方开始变相引流,直接推荐记者去自学考试。“看你需求,学信网上能查的,需要考试。两年左右拿证,费用2万元左右。”这名商家介绍说,一般查得不严格的情况下,几百元的假证便可以用上,但要学信网可查,就要报班学习自考,“你需要的话,我给你推荐老师,是我同事。”自始至终,对方并未回答是什么机构或者公司名。
宣传夸大、本质不实之外,一些非法小广告还隐藏着更大的陷阱。“无抵押贷款”“前期0费用”“黑白户均可办理”……某贷款小广告上,渲染的低门槛、便捷贷款看起来让人心动。记者扫码添加了该贷款人员,贷款人员在简单询问了记者每个月银行流水、个人征信、需贷款金额等情况后介绍,可以给予贷款。其公司在广东,贷款的优势是门槛比较低,放款速度比较快,且利息低。不过,如果想要贷款,必须新开与其公司合作的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的银行卡以及网盾,“最好是个人过来我们公司办理,我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发广告。”
风险
警惕落入诈骗圈套
非法小广告背后的套路较多,但更大的风险和隐患,是暗藏诈骗风险。市民一旦轻易相信,则很容易产生诸多损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路子。
前述刻章办证和学历提升的小广告,背后的风险主要是被骗钱财和网站“以假乱真”的风险。添加该小广告留下的联系方式后,记者发现其微信名是“财税筹划分析师”。但他表示,可以开具学历证和学位证,而且提供“高仿”网络查询。普通本科“低仿”学位证书只要300元,只提供一个纸质的原件。
还有一种“高仿”的学历证书,提供电子注册备案表,可以通过点击电子表格上的一个网址,抵达“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验此证书。然而,这个所谓“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学信网”,本质上也是一个高仿网站。通过对方提供的相关视频可以看到,这个查询过程,可以生成一个高仿的在线验证报告。“这个可以进行高仿验证的学历证书,因为能查到个人信息,所以以假乱真,售价1000元左右。”
“高仿”证书背后的电子注册备案表
而信用贷款小广告的风险,则主要是诈骗和被冒名犯罪的风险。采访中,虽然对方出具了所谓公司的营业执照,但当记者询问可否留下电话方便沟通时,对方不愿给到电话,且表示“有什么问题直接微信联系就可以”。而当记者提出不便当面去广东办理贷款时,其回复公司也可以代办贷款,但需要贷款者提供多种材料。“包括个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新开银行卡、网络U盾、预留手机卡、贷款合同等。”他表示,一旦公司帮助贷款者向银行申请贷款通过后,放款是由附近银行网点直接给放款,“大概3到7个工作日就能办理下来”。而连日来,记者搜索并多次拨打对方提供的公司电话,均显示该公司号码是空号。
当个人将身份证、电话卡、银行卡以及网盾等多种资料交由对方代办贷款时,被诈骗、甚至参与犯罪的风险就陡然提升。去年,有地方公安机关就类似诈骗套路专门发出提醒。在某案例中,当事人本想办理低息贷款缓解经济压力,不料却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一步步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最终成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犯罪嫌疑人。警方提醒,办理贷款一定到正规金融机构办理,正规贷款在放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不会拿你的银行卡帮你刷流水,也不会索要你的银行卡、U盾、手机卡,更不会索要专属于你的账户密码。
“身份证、电话卡、银行卡都交给对方让他办理贷款?你说的这种,听起来大概率就是诈骗,要当心。”北京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一名接线工作人员提醒,街边的各类非法小广告,可信度并不高,市民自身要多些警惕,少些贪便宜和侥幸的心理,如果已经受骗,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中介贷款收取费用(不收取任何前期费用的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64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