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淘宝C店和企业店铺的区别,下面是南阳淘邦电商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企业店铺能淘宝贷款吗
关键词:淘宝C店和淘宝企业店铺
适用行业:所有行业
适用人群:所有人群
大家好,我是南阳淘邦电商,经常有同学问我,淘宝C店好还是淘宝企业店铺好,或者那个权重高?那个有扶持?这类的问题,好吧,我们今天就来讲讲。
淘宝C店(集市店)和淘宝企业店铺(B店、商城店)的区别,简单来说C店属于个人店铺通过个人身份证开通即可,办理简单,门槛小,成为大众创业的首选。企业店铺需要企业认证,需要提交公司营业执照认证,且淘宝企业店铺又分为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经营者多为品牌商或者代理商。
1·行业不同选择不同
一般情况下,再购买的属性不同所选择的店铺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子数码,正品服装服饰,大品牌化妆品之类的一般会选择淘宝企业店铺,首先是具有可靠性的保障,索取正规发票,此类行业商品价格一般都比较高,有了企业的资质支撑会更加使得消费者容易接受,特别是旗舰店更能够增加公信力提升消费者购买欲望。
淘宝C店则更多适用于不分品牌的商品,比如家居用品、小装饰物、日常休闲服装等类别,这样的商品多样化且价格低,C店一般管理人为开店掌柜负责,服务也更加人性化。
2·转让流程不同
淘宝C店因为是个人注册,转让不需要走繁琐的流程,直接账号交接即可方便轻松快捷,马上就能代理上手。
淘宝企业店铺转让到公司,需要提交相应的资料还要花费时间来办理办理流程冗长复杂,还需要提交很多手续,办理起来比较麻烦。
3·转让安全性不同
淘宝C店转让是不允许修改个人资料的,所以在个人店铺转让双方只是签下了相关约定协议,转让过去之后卖家买家都会承担相应的风险。
(1)卖家:因为身份不能够修改,导致买家会利用卖家个人资料去做一些非法行为,例如:盗用卖家信息去贷款,抵押等。
(2)买家:因为店铺是卖家个人信息,当卖家看到自己已售的店铺经营得当,店铺装修打理得当起了非法之心,向淘宝相关渠道提交资料进行店铺找回让买家人财两空。
(3)淘宝企业店铺因为绑定了企业资质,且企业店铺转让收到法律保护与支持,只要相关资料提交充足,且易店无忧会让双方签订真实有效的买卖合同,买家店铺拿到手之后将所有信息修改完成,卖家是无法店铺找回的,因为修改后的资料就已经是买家自己的真实信息。
总结:除了转让方面的手续不一样,其他的店铺做法,规则,权重都是一样的,每个店铺我们都需要认真的去做,花心思花精力的去做,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店铺做成行业里面的翘楚,所以不要再来问我淘宝C店和淘宝企业店铺那个好,那个权重高,那个有扶持之类的话了。所以类型的店铺背后都可以用个人或者团队来做,即使是天猫店,也有个人申请企业之后1-2人在背后操作的,也有淘宝C店个人名字入驻,但背后是一群强大的团队在做的!所以不在于你的店铺好和坏(当然,现在很多类目选择天猫肯定会好一些),现在只在于你怎么做店而已,但是不管你怎么做店,我们都还是从开始的个人最好发展成后面的团队!
淘宝企业店铺信用贷款
近期,我在思考工作在哪些方面要有一些创新、怎么创新。于是,把之前看过的《云上银行》重新翻出来读一遍。仍有很多收获。试将这本书做一个解读介绍。
这本《云上银行》说的是网商银行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方向,以及阿里人如玄奘取经般执着、坚韧,终有所成的故事。
网商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先行者,并不是像很多后来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那样,横空出世,它的诞生是一拨拨阿里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有着非常清晰的成长进化轨迹,几乎就是从点到发展线再到面,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为了解决小微企业借贷难的痛点,阿里起初是和银行合作推出网络联保贷款,后来因为各自企业基因不同,合作越来越难以持续,阿里人选择了自己干。从淘宝的订单贷开始,发展成小贷公司、成立蚂蚁金服集团,最终成立了自己的银行——网商银行。网商银行的发展也是从阿里擅长的强数据强场景(淘宝商城)出发破除小微企业贷款难题,接着开始突破场景、走出阿里的生态圈,通过一个支付宝收款二维码,解决了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的数据化问题,让“码商”大行其道。在新零售还是“犹抱琵琶半掩面”时,网商银行的自保理、供应链金融等产品的创新极快地推动了新零售蓬勃发展。随着数字化进程,互联网的主战场从消费互联网向商业互联网转移,网商银行从汽车金融破局,从物流金融发现蓝海,使B端也能在普惠金融的加持之下大放异彩。农村农民是最难被传统金融普惠到的地方,网商银行通“过普惠金融+智慧县城”的合作模式,为中国农村金融贡献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网商银行在成长之后,推出凡星计划,向行业开放所有能力和技术,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为更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服务。
接下来,我们来认真地看看网商银行所走过的每一步。
小微企业、个体经营业主融资难、融资贵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世界难题,我们国家出台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甚至给商业银行下达任务指标要求发放多少的小微企业扶持贷款,但效果一直不理想。传统金融机构在监管政策的要求之下,倒也纷纷成立了所谓的“普惠金融部”,但实际上更多的只是形式主义而已。毕竟,银行也是企业,最终目标还是要盈利。对小微企业放贷存在风险难评估、不可控,而且审贷成本高的问题,传统银行因此也是有心无力,难以“普惠”。
2006年,有一位来自孟加拉的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叫尤努斯,因为创办了一家专门给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为这个世界难题提供了极有探索意义的解法,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当年,我们的相关部门就请了尤努斯先生来中国介绍格莱珉经验,并试图推广格莱珉模式来破解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局。虽然后来因为放贷及征信成本过高等原因,这个模式搁浅了。但这个事情却启发、激励了马云这帮有能力、有理想的阿里人。
2007年6月,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布了“e贷通”,阿里巴巴平台上的4家网商凭借“网络诚信度”获得了120万元的联保贷款。网络联保贷款得以推行,既借鉴了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的联保经验,也赶上了国内金融业逐步开放的东风。建行拟定的《阿里巴巴网络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操作规定》获得了银监会的批准。此后,网络联保贷款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阿里巴巴和工行、浦发、招商及各地方商业银行相继开展合作。虽然业务在蒸蒸日上,但按马云的初衷,阿里巴巴只做100万以下的贷款,100万以上的让银行去对接。他们希望更贴近草根,客群就是小微企业、个体经营业主。这样的客群一大特点就是很难征信而且鲜有抵押品,通过一年的发展,胡晓明和他带领的阿里金融团队已形成大数据风控理念,而这在当时的传统银行是很难完全接受的,仍只愿对头部的客户放贷,而且风控方面坚持要有担保,风险评估应线上线下联动。双方的出发点和立场都不一样,企业的基因不同,融合自然是没有办法的,最终和银行的合作也就无奈结束。
怎么办?胡晓明把整个团队召集到办公室的休息区,他快步走来,“噌”的一下直接跳到乒乓球桌上,把脚用力一跺,大声说道:“大家听好了,从今往后,小微信贷事业我们自己干!”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仿佛身临其境。因为,从胡晓明这个动作就可以看出阿里金融这个团队面对困难,一往无前的决心。让我很感动,也很振奋。
2009年,就由胡晓明筹建起阿里巴巴集团信用金融部(简称阿里金融)。按理说,背靠阿里这棵大树,新部门应该就像含着金匙钥出生的孩子吧,各个配套必须 是齐齐整整的呀。实际上,并不是。这个刚组建的阿里金融,简直就是一个空壳子,没产品、没技术人员、没系统,也没有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没人,胡晓明就到处借,以至阿里内部流传一句话:“防火防盗防孙权”(胡晓明的花名叫孙权)。
班子搭好后,下一步就要推出开局性的产品。从何处着手呢?有过淘宝经验的人都知道,买家在收到货后,要点确认收货后,卖家才能收货款,否则就得等系统延期自动确认。因此,淘宝卖家普遍有一个快速回款的诉求。胡晓明团队想到了通过应收账款融资的办法来为卖家解决这个问题:“买断”淘宝网担保交易中没有确认收货的订单,为淘宝商家提供快速回款的金融服务,从而使商家可以更快地把资金投入到采购等经营行为中去。这就是淘宝订单贷。这是业界首次通过互联网技术,没有任何线下手续,完全在线上将客户的商业场景与金融服务无缝对接,实现了全自动资产估值、贷款发放、还款流程,冠以中国首个互联网信贷产品之名并不为过。
接着,产品代号“2001”的淘宝信用贷款也成功推出。淘宝信用贷开创性地采用了预授信模式,淘宝商户登录贷款首页就可以看到额度,而且不需要预先报名、申请、审批的流程,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产品体验让客户大呼过瘾。预授信模式的出现,为之后网商银行的“310模式”奠定了基础。实际上,这种方式现今也被各家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信贷金融机构所借鉴,但由于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不具备阿里金融的强数据强场景,所谓的预授信,经常会被打一些折扣的。比如,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你,根据我行的测算,我行给您的信用卡额度可达多少万,当客户申请时,完全可能因其负债偏高或征信瑕疵而出现折扣甚至被拒绝的尴尬场面。
随着电子商务在支持创业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淘宝网成为最受青睐的创业平台之一,阿里金融向纵深发展的信心日益增强。2010年6月阿里巴巴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成立了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这是首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次年6月,重庆阿里小贷公司也宣告成立。阿里的勇进,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试水小额贷款。京东、苏宁、腾讯也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小贷公司。
一般的商业银行“以大为美”,关注的是头部企业。阿里小贷则“以小为美”,立志服务于腰部或“长尾”的小微客户,他们也摸索出了一套互联网化的融资信用核查方法。阿里的小贷风控模型越来越受业界认可,甚至有某些银行承诺只要提供阿里小贷的贷款截图,他们就可以提供等额的贷款。
勇进的开局固然值得欣喜,但意外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2011年淘宝发生了著名的“十月围城”事件。起因是2011年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公告,拟提高技术服务费和保证金。本意是希望以此提高进驻门槛,打造淘宝成为“品质之城”,摆脱假货、水货、劣质货的困扰。但由于要求在年底前要求所有商家拿出平均10多万元的资金,对于资金链原本就极紧张的中小卖家而言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第二天淘宝商城就遭到了恶意攻击,此事甚至惊动商务部出面调解。此事倒逼阿里小贷一个月内研发出了淘宝扶持贷款,为数千个资金困难的小微商家提供了资金支持,解决了商城入驻问题。
2012年“6.18淘贷大促活动”造成了服务器宕机;
2013年7月淘宝贷款被盗案件突然爆发;
2014年春节前夕因规则修改失误,导致约8万个正常客户被强制扣款。
就这样,阿里小贷团队一路跌跌撞撞,不断进化、不断成长。团队内部常常把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比喻成唐僧西天取经。因此,每年重走“玄奘之路”(从大西北瓜州戈壁体验一次四天四夜、全程128公里的徒步越野。循着玄奘的脚步,求取属于他们的真经)成为公司的传统。通过这种形式的团建,能够让大家感受贯穿阿里金融、阿里小贷及至网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内核——“理想 行动 坚持”。
历经支付宝10多年的信用数据积累,阿里小贷5年的小额贷款实践,阿里巴巴的金融体系初具雏形。2014年10月,蚂蚁金服宣告成立。蚂蚁金服成立之初,就带着搭建一个开放的金融平台这样的愿景,希望做一个"Enabler",CEO井贤栋把它翻译为“利他者”。为此,2015年蚂蚁金服启动了“互联网推动计划”,旨在推动平台、数据和技术方面的能力全方位对外开放,5年内助力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转型;一个月后,“蚂蚁金融云”推出,将自己的云计算能力和技术组件向金融机构全面开放。2016年,蚂蚁金服宣布了“蚂云计划”,蚂蚁金融云升级为集云计算、AI、安全、信用支付、金融生态于一体的强大金融云服务,致于服务全球5万家金融机构。
为什么要做一个“利他者”?因为阿里人相信未来的金融生态中,合作将多过于竞争,“生态开放系统”有望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利他主义即取合作中的最大公约数,相互成就。
作为一个“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贷公司显然不足以承担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样一个宏伟的愿景,阿里巴巴的“银行梦”早在2010年就已起航。为了开设一家有别于传统金融方式的机构,能够便全方位地为小微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银行,当年7月胡晓明就启动了代号“杨公堤一号”的银行筹备项目。项目组连续奋战了五六个月,但由于国家政策原因,该项目搁浅。尽管如此,回想那段经历,项目组仍极为动情,他们每封邮件下方都有一句话:“不是在斯德哥尔摩,就是在去斯德哥尔摩的路上”,因为他们的愿景就是要拿诺贝尔和平奖,这显然是受到尤努斯的鼓舞。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群阿里金融人的理想与情怀。
2013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允许民间资本发起和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打破了我国银行业对民营资本行业准入的限制。2015年6月25日,网商银行应运而生。
网商银行成立之初就有明确的定位,他们不是要做中国金融界的“挑战者”(虽然传统银行很大程度上的确是这么看的),而是要做协作者。他们要做的是对原有银行体系的补充,传统银行要服务好20%的大型企业,而网商银行要服务的是未来支撑中国经济的80%的小微企业和年轻人。关于挑战与协作,马云在网商银行开业的讲话作出了清晰的阐明:“现在银行的对手,不是另外一家银行,而是我们如何能够建立一个新的金融体系,支持和服务那些大多数没有被服务过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重点不在我们之间怎么竞争,而在于我们竞争如何为客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更多的信任。”
基于这样的理念,营收和利润从来不是网商银行在意的目标,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继续服务更多的小微商家。关于这个问题,网商银行开业前夕,马云和俞胜法(第一任行长)的对话可以看出马云及阿里人一直以来的初心。马云问俞胜法,预计五年后网商银行的团队会有多少人?俞胜法说大概500人。马云的第一反应是500人太多了。俞胜法解释,我们会做到1000亿的规模,马云说我特别不在乎这个。俞胜法接着表示,我们要做1000万小微用户,马云听后眼前一亮,霍然起身:“5年1000万用户,500个人的团队不算多,还可以再多些!”
实际上,网商银行只用三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对马云的承诺。这对于任何一家传统银行来说都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成绩!这源于他们是一家“有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网商银行没有物理网点和信贷员,不做现金业务,也不涉足商业银行的线下业务——它是国内乃至世界上首家完全“去IOE”(IBM的服务器、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将核心系统建在云上的银行。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网商银行首创了“310模式”:3分钟在手机上填写信息并提交贷款申请,1秒钟之内贷款发放到账户,整个过程零人工干预。有数据表明,过去金融机构发放一笔小微贷款的平均人力成本为2000元,网商银行每笔贷款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块3,其中2块钱为电费和存储硬件费用。就是科技的迷人之处:更高效的金融服务、更低的成本。
服务效率高和运营成本低只是提升了客户体验,可以触达更多的小微企业主。贷款难的另一阻碍是风控如何落地。没抵押、没担保,银行可轻易不敢放款的。网商银行独具特色的“大数据风控系统”则是这份成绩单背后最重要的因素。网商银行在小微金融的数据化风控上有着10万多项风险指标,3000多种风险策略和100多个模型。其中,“滴灌模型”和“水文模型”为业内熟知。这两个模型和词语在近年成了银行业内的高频热词。
滴灌技术首推以色列。在热带沙漠的贫瘠土地上,以色列利用滴灌技术成了“欧洲果篮子”。以色列原本不产橘子,靠这个技术,只在橘子树最需要水的时候,用滴灌保持水分,就这样橘子树成活了并被大规模种植。利用这个原理,网商银行从10万多项风险指标中找到几个最关键的几个风险点作为信用评估依据,就像给橘子树滴灌一样,精准实现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控。这个模型主要用于刚起步或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的小微企业,它们很难达到一般商业银行的放贷标准。网商银行通过实时收集小微企业的经营、财务和资产信息,监测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并通过企业经营的历史数据判断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风险发生的概率,只要结论是有发展空间且风险可控,就可以放款。
“水文模型”则是参考了城市水文管理系统。假如我们把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比作一条河流,虽然我们无法从河道水位的某个数值评估未来水位的高低走势,但如果把这个数值对比历史数据及周边河道数据,就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所以,“水文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小微企业的后续经营状况,从而提升授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一般的传统银行习惯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和人工审核的方式放贷,如果一家企业当下的经营状况不佳,即处于”低水位“,那放款基本上是没戏了,但网商银行结合其历史经营状况和行业景气程度进行大数据分析,认为未来存在“水位回升”的势头,就有可能放款。“水文模型”的应用,消除了对小微企业的某种“误会”,充分顾及了小微企业的阶段性、季节性、行业性的经营变动。相较传统银行的贷款审查只关注历史数据,它更具有前瞻性。
网商银行要对“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宏伟愿景进行金融版块的支撑,首先就要对小微贷款难进行破局。小微商家的融资难、融资贵,不仅仅是因为“小额高频”,无抵押、无信用记录,无财务报表才是影响他们获得贷款的核心症结。于是,网商银行就从阿里生态平台(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的商家入手。因为这些商家业务经营的全过程都在阿里生态平台上进行,其经营状况、信用记录历史十分详尽,是典型的“强数据、强场景”。小微商家只要凭银行流水、交易行为数据就可以获得贷款支持。接着,网商银行就要试图突破场景的限制,乃至走出阿里生态圈去服务更多线下的商家。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他们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甚至亏损的危险,但最终克服万难,锻造出更强大的风控能力,迎来蜕变。我们来看一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突破的。
即便是在强数据强场景的阿里生态内,也是困难重重。首先就是平台上的商品品类是海量的,极难对其估值。举个例子,一个鼠标在淘宝上到底多少钱?天猫、淘宝不是自营平台,商品不会显示进货价,只有一个平台的成交价。而且交易无时不刻在进行,这个过程中,还有各种促销活动,不乏搭售或赠送。所以,你很难确切地知道一个鼠标到底应该值多少钱。不能估值就没办法放贷。最后,网商银行就使用成交算法获取平台上所有商品的价格后,再做加权平均,从而得出某个具体商品的合理估值,确定放贷额度。第二个困难是电商的即时交易属性有一个悖论:传统存货融资要求还清贷款才能让货物出仓,可是如果让卖家还清贷款才让发货,就没有时效性,错过销售季,黄花菜也凉了。但如果让卖家按时发货,那“存货贷款”的“存货”也就不存在了。于是,网商银行做了一个贷款流程的微创新:把存货的估值和应收账款打通,存货卖了之后就变成了应收账款,这笔应收账款可以加到客户总的收益额度里来。所以货可以发出去,不影响商家整个经营流程。
走出场景外,让网商银行遇到了一次“滑铁卢”。网商银行试图触达线下商户,起初依靠的是阿里巴巴B2B业务既有的丰富渠道资源和号称“阿里铁军”的中国供应商业务团队。2015年网商成立当年立下服务客户破百万的目标,B2B领域分到了20万指标,顶着巨大的业绩压力,放宽了客户授信的准入门槛,将千万级别的B2B免费会员(“私海”客户,潜在付费会员营销库)纳入了授信范畴。网商银行没有线下网点,B2B金融业务又多依赖渠道商,以致很多员工事实上是和客户离得比较远的,即便不断开拓客群、发放贷款,但很可能根本不知道最后服务的客户是谁。这种例子很多,比如后台显示是国际商家部的一位客户,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才发现居然是街边一个包子铺,因为它也属于“私海”名单,便蒙混过关了。这就违反了“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弱场景弱数据简直就是在“裸奔”。从2015年中开始到2016年3月,B2B领域的信贷不良率飙升到3.78%,网商银行出现了开业以来的第一次亏损。最后他们通过与海关的数据对接、把会员、账户、工商数据打通,强化反欺诈和全流程风控,再通过企业外部工商、贸易、税务数据的综合运用,推动了网商银行“弱场景数据化风控”的历史性突破。
顺利破突了场景限制,网商银行的目标更在星辰大海,他们要走出阿里生态。在过去二十年的互联网浪潮,覆盖了绝大多数的C端客户和大中型企业,广大小微企业几乎被遗忘。为什么?时任网商银行第二任行长的黄浩认为,因为他们不在线。于是,网商银行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帮助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黄浩提出了“三张网”战略,即商业网、收单网和企业社交网。他自己总结为“聚力新零售,重塑新金融;并肩移动支付,收单全面覆盖;助力企业社交,共创小微生态”。
此后,网商银行从线上走向线下,开始服务亿级“码商”群体,通过与其他商业平台的合作,在供应链金融和新零售金融领域高歌猛进,并随着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不断下沉的脚步,大力拓荒农村金融,将普惠金融带到全国数百个县域。
黄浩“三张网”其中一张“收单网”实现了对小微企业、个体经营的数字化改造。入口很简单,就是现在大家每天都在使用的支付宝收款付款的二维码。一张小小的收钱码,让小微商家开始和移动互联网有了紧密关联,路边的包子铺、菜市场的小摊主,甚至没有固定店铺的上门服务经营者都能零门槛接入互联网,小微经营者们形象地称自己为“码商”。一张收钱码让原本的弱数据弱场景瞬间转化成强数据、强场景,于是这些“最小微”的线下经营个体也能享受到“310”的贷款服务。
场景的变化以及服务客群的急速扩大,对原有的风控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线下小微经营者,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如何辨明商家的身份。虽然支付宝里沉淀了资金流情况,但不区分是“商户经营”还是”个人消费“产生的。网商银行的风控团队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发现了绝大多数个人资金网络是相互交织的,就像一个毛线球。”码商“的特征则像一个蒲公英,它在中间,放身性的链路极其茂盛,大多数彼此不再发生关系。两相对照就可以识别出是个人还是经营者。身份不同,授信政策就可以有所区别。识别出了商家的身份,还要确定他们的所处行业。通过积累的算法和模型,与国家一二类行业目录进行比对,他们建立了200多个行业和2000多条词库的行业库,通过技术手段就可以基本”了解你的客户“了。有了全链路数据化风险管理体系后,网商银行就可以放心地推出他们的产品矩阵了。
这个产品矩阵由信贷产品“多收多贷”、余利宝(商家版的“余额宝”)、提供报表服务的“网商有数”以及收款码组成。其逻辑是用收款码数字化“码商"的经营情况,收入越多,可贷额度越高,而且初始先给他一个小额度,”码商“通过履约行为的积累信用提升额度。余利宝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网商有数提供日常经营报表,都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也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了这些最微小的码商们。
为了更好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多维支持,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共同推出”天下码商成长计划“,在码商的成长和保障两个大方向给予更多维的帮助。从而实现支付、经营、扩店、保障升级。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但什么是”新零售“,大家当时都说不清楚。说不清楚,那就先做起来。预见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银泰百货是第一个意识到危机并转型的传统零售商。在阿里巴巴的帮助下,银泰百货进行了数字化改造,重构了”人货场“的关系。过去的零售模式是,商家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场合,借由各种连锁、直营、加盟等渠道,把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就结束了。但在新零售时代,逻辑变了:“人”才是中心,生产必须首先从“人”出发,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个需求也要靠“场”来收集。至于“货”的概念,不仅仅是货品,更指向柔性供应链。所谓“柔性供应链”,就是一种C2M的定制模式,由销售端发现潮流趋势,定制款式后,去上游供应链寻找合适的制造方。面对不断的快速变化,柔性供应链需要上游做出迅速响应,在更短周期内随时调整生产线,这也就意味着对资金的周转利用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小微企业主更高频、时效更短的诉求,网商银行推出了互联网化的“自保理”融资业务。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保理业务,自保理的时效更强,因为不需要抵押等环节,业务办理周期从原来的1个月压缩到1周时间。“自保理”与银行保理最大的区别是基于买家(品牌商)的信用,由网商银行为卖方(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而且还将对上游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管理能力赋能给了品牌商,让品牌商可以在自己拥有的贷款额度内为它的供应商提供担保,从而实现品牌商根据自己的实际到账情况为各个供应商提供资金和账期的管理。
除了“自保理”业务,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如何将存货和金融相互匹配,并给予授信额度。网商银行为天猫商家提供最多的产品是存货融资:商家把货存到菜鸟仓以后,网商银行就可以把这部分的库存直接变现。听起来简单,背后却有复杂的逻辑和模型。举个例子:比如通过支付宝网购,用户不点确认收货,那么这笔钱就一直在第三方账户里,但这部分资金也是商家信用的一部分。供应链金融通过打通采购、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数据,能对商家和货品有更精准的了解,从而为商家提高融资额度。而且,与纯信用贷款相比,融资成本可以降低大约15-30%。更有吸引力的是,即便做了存货融资,依然可以边销售边还款,货品出仓也不受限制,实现了“边卖边贷”,最大限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凭着对供应链金融的突破创新,公认最难啃的生鲜行业也能得到金融服务的支持。实现了“一条黄鱼也能借到钱”。
伴随着数字化的进程,互联网的主战场也从消费互联网向商业互联网转移,从2018年起,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在重新评估B端的价值,当年可谓是商业互联网爆发的元年。
在一些行业驶入数字化快车道的过程中,往往会催生出各式各样的平台型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又反向支持产业的结构升级。于是,网商银行选择从汽车金融破局,并与大搜车合作,推出汽车直租产品“弹个车”,首创“1+3”模式:用户租车一年后,可退、可买、可分期。极大降低了购车门槛,刺激了客户购车需求,极大提升车商的销售额。在网商银行和大搜车的帮助下,即使是偏远山区的小店也能获得与杭州4S店几乎一样的货源、金融、物流、客户等服务,还包括定制服务标准,定制化特色网店。
随着“弹个车”的成功,网商银行和天猫汽车团队共创了自有品牌“开新车”,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直租品牌。
面对商业互联网汹涌浪潮,网商银行除了在快消品、汽车、医药、旅游等行业提前布局外,他们还发现了另一片蓝海——物流业。让物流和金融相结合,助力新商业的快速发展,新物流将成为所有产业的底盘!
物流业之所有会成为蓝海,就是因为其自身的痛点长期难以解决。物流金融的需求方多为小微企业,它们的特点是规模小、数量多且分布离散,抵押物稀缺、数据化程度低、经营利润薄,使得我国物流领域小微企业一直饱受融资贵 、慢、难的困扰。
为此,时任网商银行副行长的金晓龙邀请了各物流头部企业负责人在乌镇开了一场小微物流金融研讨会。并在会后,拿出解决问题的“三板斧”。一是“云资金系统”,主打资金管理能力,解决收付结算的痛点。二是数据驱动的授信和融资能力,针对不同客群形成差异化的策略模型,模型涵盖了物流企业和个体车主。三是场景驱动能力。例如货车贷款可以输入到ETC场景、油卡场景、保险场景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网商银行和公路货运智能服务平台中交兴路共同推出了“路金计划”,以货运车辆海量大数据为基础,以柴油消费、过路消费为核心场景,针对货运群体的资金周转问题,面向个人用户及物流企业提供柴油专用卡(垫款加油)、高速ETC卡(先通行后付费)、网商贷(小微企业经营贷)服务。
商业浪潮滚滚而来,但这些波澜壮阔的场景主要发生在城市。中国还有广大的农村农民群体没有得到过金融服务,原因就在于信用记录极其薄弱和抵押物的匮乏,这个其实同小微个体业主是面临共性问题,解决的方案依然是要做数据化。
在拓荒农村金融之初,网商银行与中和农信、中华保险合作,利用中和农信在农村小额贷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其农村信贷员与当地农户相熟的优势,形成线上+线下熟人的模式。至于中华保险的角色是为网商银行的农户贷款提供履约保证保险、农业保险、农资品质保险等在内的综合保险服务,从而为农户增信。但这种模式受限较多,难以大规模复制铺开。
此后,网商银行尝试与农村规模化的“新型农业主体”(即大型种、养殖户)合作,开展产业金融服务,借助龙头企业对中小合作方的了解,网商银行可以制定出系统性的融资安排。随着农村商业互联网的推进,网商银行围绕农业产业建立数据模型,为从事不同农业生产的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贷款产品,甚至数据模型的颗粒度可以细化到地域、气候、作物、农户,做到在不同季节、不同生产周期的差异化授信。
无论是与中和农信、中华保险合作还是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普惠金融的推进与农户信用数据的建立密切相关。而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更有利于数据的快速建档,加速农村金融的落地。于是“普惠金融+智慧县域”成为了网商银行农村金融业务的重心。
蚂蚁金服选择了河南兰考作为智慧县域的合作试点,就移动智慧城市、信用城市建设和普惠金融服务三大板块展开。兰考政府成立了信用信息中心,依托省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系统,组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评定,共录入农户16万户、企业5708户,一举完成了覆盖90%以上农户的电子信用档案。蚂蚁金服基于这些数据,就可以精准识别农户身份,进而为之提供金融服务。
网商银行从数据化模式、线上+线下熟人模式、产业金融模式、数字产融模式,一路发展到向全国推广的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背后的底气来自于不断进化的智能风控系统。这个风控系统有四大维度:
一、精准识别农户身份。在阿里生态内的数据基础上,整合了当地农保公司的信用数据、农业企业上下游种养殖数据,可以精准识别农业生产经营行为,辨别出谁是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那些长期在外打工的,或是在城里做生意的,网商银行就不会向他们提供农业贷款了。
二、判断农户需求节点,提供千人千面的贷款产品。农业生产有鲜明的行业周期,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有规律性,可对农户申贷时间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也可在不同的季节时点给予差异化的授信方案。
三、计算种、养殖能力。为农户提供多少贷款额度,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网商银行的模型非常厉害。以生猪行业的风控模型为例。利且阿里云的AI技术,通过图像识别及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技术,可以完成对猪脸的识别,动态记录一头猪行动轨迹、体重、体温、料肉比、出栏天数等,基于这些基础数据的实时采集,结合市场行情数据,就建立起养殖评价模型。这个模型可以预测未来6个月内的养殖收益和风险,实现对养殖户的动态授信。
四、基于“地域-气候-作物-农户”的全方位风控体系。这个体系可以根据历史温度、温度、降水、风速、光照等多种因素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损益,从而进一步精准识别贷款风险。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让“三农"享受到与城市用户无差别的、平等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说明网商银行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未来可期。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要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共同为千千万万的小微企业、个体商户服务,于是网商银行推出了“凡星计划”,将向行业开放所有能力和技术,与金融机构共享“310”模式。
网商银行一路走来,向我们证明了三件事:1、科技是推动普惠金融的有效方式;2、小微企业的信用是可以被测量的;3、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有了新的路径,用科技的手段、向善的心态,商业的手法来做好事。
网商银行虽然叫银行,但他的本质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对于现代金融体系的相关要素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包括机构、产品、市场、客户等。数字化的方式正在替代传统的物理方式。客户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一个实体的银行办理业务,他们不再需要纸质化的、手动操作的银行,不论贷款、财富管理还是支付,新的科技都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速度、简洁和高效。当用有价值观的技术去驱动普惠金融时,你会发现科技和金融都不再冰冷,他们都是有温度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企业店铺能淘宝贷款吗(淘宝企业店铺信用贷款)":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73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