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着“戏法”的网贷,下面是紫瞳科技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类似于豆豆钱的贷款
说到58同城,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是虚假兼职?不实宠物领养信息?还是打着房东直租的幌子,实际上却是房屋中介的租房广告?
总而言之,58同城给人的印象都不太友好。可如今,58又盯上了互联网网络贷款。
网络贷款看起来没什么稀奇,毕竟现在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但在58眼里,它好比风口上飞翔的猪。
01 58借钱一时爽,高额利息火葬场前几日,自媒体独角金融曝光了58同城的一宗投诉:7月31日,邓先生在58同城旗下的金融产品“58好借”上借了4500块,不到一个月想要还清,却发现他要连本带利还给“58好借”5310元。
然而,邓先生记得非常清楚——借钱的时候,58好借的宣传页面显示,1000元借款,分6期,分期手续费率1.5%/期,总手续费仅需90元。
明明一开始只要90,最后却要多给近900,邓先生认为是58好借显示的借款利率误导了他,因此上聚投诉网站要求对方帮忙处理这个事情。
无独有偶,就在上上周,谢先生也遇到了和邓先生一样的问题。
7月9日,谢先生在58好借上借了3000块,按页面宣传的说法,只需要180元利息。
结果过了半个月,接到催债电话后的谢先生才发现,自己的利息竟然滚到了360元,而且多加的那一笔,是自己丝毫不知情的信息服务费。
粗略算了一下,以谢先生这笔借款为例,这笔利息的综合年化费率为71%,远高于现金贷综合费率36%的国家标准。
而58好借的综合费率之所以如此高,原因在于平台默认开通了“尊享服务”,如果关闭该服务,则总息费减半。
在关闭“尊享服务”情况下,总息费只有180元。据此以IRR公式计算,58好借综合年化费率刚好36%,刚好打了国家的擦边球。
可以这么说,58好借这一波操作,其实就是在变相砍头息、高利贷,兼带虚假宣传和暴力催收。但人家只是狡猾的让你“默认开通尊享服务”,最后让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58同城app内,“58贷款”超市里还有很多其他公司的贷款产品: 有钱用、玖富万卡、你我贷-秒啦、掌众-闪电贷款、信用钱包、豆豆钱、小赢易贷、我来贷......
上述平台,多家是投诉网站的常客—— 你我贷“暴力催收、砍头息、恐吓”投诉超过10000条; 玖富万卡被投诉“变相收取费用、高利贷”等8800条。 信用钱包隶属量化派,投诉量高达3100多条,涉嫌高利贷、暴力催收、违规收费......
说白了,这些产品本质上都是赤裸裸的高利贷。但58同城却堂而皇之的把它们都召集起来,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波不亏。
有人只想查查有多少借贷额度,结果银行卡莫名其妙多了一笔钱,被强制放贷。身边的亲朋好友被催债公司疯狂骚扰,导致受害人不仅名声受损,投诉无门,还要忍受来自催债人员的辱骂,并被迫偿还本不该偿还的贷款:
然而,这样的流氓行径,58却甩的干干净净,表示不承担相关责任。
58好借这波操作,让我想起了4年前,58同城 ceo姚劲波说过的一番话: “58同城要把金融像空气、水一样融入到58的业务场景里去,最终服务的还是用户。
58同城确实做到了——它们把高利贷像空气、水一样融入到58的业务场景里去。
眼看着58在互联网金融圈混得风生水起,隔壁的2345也坐不住了。
02 2345一出手,割的韭菜满地走知乎上,有网友曾提出过一个问题: 最流氓的软件可以流氓到什么程度? 最高赞的答案直指2345——
也难怪大家那么痛恨2345这个网址导航,因为它的流氓行径,已经由来已久。 早几年,在网上随便一搜”2345“,搜索的结果都是被它劫持主页怎么解决:
但它除了劫持你的主页,还通过制作和分发盗版“Windows XP”以及“Windows7”,并在盗版系统里捆绑自己家的产品,以此牟利。
如果修电脑的时候,看到门口这只蓝色的小章鱼,请你务必躲远点。
因为你的电脑可能会神不知鬼不觉被组装人员装上2345的软件,而他们会获得相应的提成,你的电脑却会被软件捆绑,还得被迫和它相亲相爱一阵子。
如此流氓的公司,市值却达200多个亿。 很多人会好奇——区区一个做网站导航和捆绑软件的公司,是怎么做到市值200个亿的? 那是因为,2345早已盯上了网贷这块肥肉,并成功把用户导流到了他们自己研发的借贷平台:
17年上半年,依靠着现金贷业务,2345的净利润达到了4.5个亿。 现金贷业务的抽成有多高呢?
《每日经济新闻报》曾做过一个调查: 记者按2345现金贷的流程申请贷款时发现,按照借款3000元,0.06%的日利率,一天利息1.8元,以30天期限计算,到期应还3054元。
这么看好像没毛病,但平台却预先扣除了186元手续费,实际到账只有2814元。
然而,最流氓的操作还不是这里——明明只收到2814元,这个软件还要以3000的日利率算利息,要你到期还3054元。
那么你实际上要还的利息,就变成了186元手续费+240元=426元。
咱们设想一下:你借了2814元,一个月利息要426元(正常借贷平台的利息只要50元/月),超过一个月还得给你加利息,还跟你说这是正常收费,你干不干?
只要是正常人,都不会答应,因为这明摆着就是高利贷,计算下来的实际年化利率约为104%,已经远远远远超过国家利率标准的红线36%。
很多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扣了钱,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2345的催债电话也打过来了。 在聚投诉网站上,关于2345立即贷的投诉贴,高达6926条:
强制购买会员、强制扣除服务费、变相砍头息、高利贷......在各种实锤之下,2345却依旧稳坐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之一,用韭菜们的钱为自己赚尽了风头。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了。
03 吃肉不吐骨头的宜信,宜人贷变身吃人贷作为金融领域的大佬,宜信也早已上了“变相砍头息”这条贼船。 它的做法与58好借和2345立即贷相似——利率不变,但却莫名增收了“信息服务费”或“服务保障金”。
2018年12月,在广州做陶瓷生意的小崔,在宜人贷平台上贷款了7万元。
按照宜人贷给出的年综合费率22.68%,小崔算了一下,还款分36期,一期还2700元,他一共要还97000元。
但要还款的时候,小崔却发现了猫腻——原本要还的2700变成了3200。这么算下来,他得偿还11万4千元,才能还清贷款。
小崔向宜信询问,原来还款计划中除了本身的7万元之外,还包含了两项其他的费用,分别是前期服务保障金8214元,以及信息咨询服务费4928元。
这两笔费用的金额加起来要13142元,算在整体合同金额中,成为后续还款所要偿付的利息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这多出来的钱,属于变相的“砍头息”。
宜信旗下的另一款借贷app宜信普惠,也出了不少这样的事件,但性质更恶劣——当事人小张不仅被追债公司轮番骚扰,通讯录里的亲朋好友也不能幸免,被电话轰炸、言语威胁。
一边,一帮人正在被宜人贷和宜信惠普的高利息而压得喘不过气来;另一边,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秀玲却信誓旦旦地宣称:
“我们要对得起客户的托付。金融和人有关,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它会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做负责任的金融、有温度的金融,这也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要求。”
04 高利贷围剿青年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刷个朋友圈,都能刷到贷款的广告;花呗在不断暗示你目前的信用很高,可以提额;京东白条也出了很多优惠的条例,足够让你放心的花钱......
可以说,我们身处在一个“不怕借不到钱”的时代。
以前是找不到人借钱给你,现在是大环境求着你去和他们借钱。 因为资本家们都知道,放贷这块肥肉实在是太诱人,如果自己不去分一杯羹,显得自己太傻。
所以,大佬们都毫不迟疑的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快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了布局。稍微“善良”一些的大佬把利息调得低一点,比较狠的大佬则变相收取砍头息。
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在这个以流量为主的年代,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这代年轻人,将是借贷的主力军。
而年轻人的钱,实在是太容易赚了。与父辈们不同,他们喜欢精致,他们懂得享受,他们向往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同时,他们短视、盲目、冲动、意志薄弱,他们太容易被诱惑,只要你拼命的暗示他们,他们就会上钩。
所以,为什么小额贷款会兴起?因为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而言,车房光靠自己根本买不起,但借个几千块几万块,买几款心爱之物犒劳一下自己,再分个十几期慢慢还,是一件幸福感特别强的事。
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被收割的嫩韭菜,却心甘情愿。 在中国,有那么多年轻人,大佬们自然收割的不亦乐乎,反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但总有大佬,甘愿放弃这块肥肉,不愿意去凑这波热闹。
我记得,2015年,任正非与英国研究所、北京研究所、伦敦财经风险管控中心座谈时,曾郑重地说道:
“华为严格规定,绝不进行金融投机开展金融业务,绝不使用金融杠杆工具。我们不能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冒风险。要踏踏实实地靠产品与服务的优质赚钱。”
任正非不知道放贷很赚钱吗?绝对不是。
作为一个商人,他的目的是挣钱;但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兼具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中国的年轻人是全世界负债最多的年轻人,更有一些人因为还不起高利贷,而自杀。
我们承认,他们的自制力因素也许占一部分,但另一部分原因,我们应该归根于如今所处的环境。
因为你会发现,巨头们的算法实在是太强大了:
当你和闺蜜谈起什么化妆品好用的时候,skII的广告可能一下就会出现在你的朋友圈里; 当你在淘宝搜索“度假搭配”的时候,你会发现,下次你再打开app,搜索框里已经帮你写上了类似“度假风最美连衣裙”的字眼。
今天,在中国,打开APP一刹那最显眼的位置一定是你最有可能或者最需要购买的商品。
一定程度上,这样的算法令我们更方便,却也在变相“逼”我们消费。
商品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随处可见的贷款。它们会暗示你,你可以借那么多钱,反正利息不高;做人应该及时行乐,即时满足......
贷款很赚钱,韭菜很好割,任正非都知道。
但他明白,有些钱,他不会去赚,也不能去赚,这是他作为企业家的一个责任。
所以华为目前没有任何一个自己研发的借贷软件。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有很多商人,但企业家很少。 因为企业家是要担社会责任的!
就像自媒体人衣公子说的: (现在有太多的公司)要赚钱的时候,把自己当金融公司;要负责任被监管的时候,就说自己是科技公司。
吹大牛的时候,把自己当爷爷;干不了要负责任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孙子。
这套玩法再这样放任下去,风险就会通过助贷,蔓延到了整个中国的金融系统,就会通过失信而毁掉一切......
不要忘了,千里之堤,溃与蚁穴。如果这天真的来临,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我们还能做什么。
但现在,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作为被割的一方,我们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 越简单得到的事物,付出的代价往往越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我们要远离一切高利贷,远离一切看起来虚而无实的东西。 而中国的大佬们,也要明白——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肩上要背负的责任!
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网络,发表或转载的上述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我们对文中陈述和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担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责任。如涉著作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欢迎评论留言,感谢点赞支持!关注更精彩!
豆豆钱贷款容易下款吗
3•15只是延迟播出并不是不播,网贷平台的规范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全文4783字,阅读约需9分钟
文丨高彩红
来源丨亿欧网
据央视财经3月9日消息,为了全力做好防控新冠肺炎工作,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延迟播出,具体播出时间提前预告。
消息一出,几家愁不知,却定有几家欢喜。
2019年3月15日晚,“714高炮”乱象被曝光,超100家网贷平台被点名。此后的一年中,监管重拳出击。金融大数据连环爆,服务商“一夜入冬”;监管持续加码,现金贷穷途末路;备案遥遥无期,P2P上岸黄粱一梦……
据网贷天眼数据,2019年停业及问题网贷平台新增高达760家,其中或良性退出,或锒铛入狱,整治效果显著。
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仍有不少机构“钻监管的空子”甚至“顶风作案”,被贷款、砍头息、暴力催收等现象在投诉平台上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披着合法外衣的引流、大数据、支付、保险机构成了帮凶,俨然一条黑色产业链。
“雁过拔毛”的上海造艺
想贷款,却先被扣了一笔。
亿欧金融发现,不少用户在投诉平台上表示,在注册某些现金贷平台后,还未借钱便先被扣了一笔《个人风险评估报告费》。查询相关投诉关键词后发现,聚富分期、雪豹钱包、易富钱包、佰事有借等平台近期屡遭投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所谓现金贷平台的背后均为同一家公司——“上海造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造艺曾由自然人梁晓靖持有89.5%股份,后者曾任携程资深架构师、前隆金融CTO。目前,上海造艺为上海良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梁晓靖仍为最终受益人,在上海良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4.93%。
而事实上,上海造艺旗下的APP并非真正的现金贷平台,而是打着快速借贷的幌子,做着收取评估服务费来推荐现金贷平台的事。
给用户推荐现金贷平台后,造艺技术会强制性地扣除299元个人信用评估服务费。此扣费行为在用户绑定银行卡便会自动评估扣费,而与用户是否成功借款无关。天眼查中目前显示的上海造艺旗下的借款APP有30余款,但这些App却无法在公开渠道找到下载链接。
据了解,此前上海造艺旗下的平台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扣款,环迅支付、讯联智付、汇付天下、新生支付、快捷通支付、通联支付、中智支付、合利宝支付、宝付支付等都与其有过合作。近年来,支付行业遇冷,可搭载支付的商户越来越少。支付公司与很多消费金融、现金贷牵线搭桥,无异于看重该类属性公司的业务量和代扣缴扣款量。
但2019年,第三方支付行业被严管,年内开出超过百张罚单,不少支付公司已经切断了与现金贷平台的业务合作。
据“消金时代”报道,上海造艺当前的扣款模式为信用分期,资金划扣依赖于重庆市南岸区永道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永道小贷)。永道小贷官网显示其业务面向的对象必须是重庆市民或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居民,因此永道小贷依靠上海造艺旗下多款App向全国不特定用户放贷已经涉嫌超范围经营。
不放贷只推荐,无风控成本低,上海造艺这样雁过拔毛、一本万利的生意还能做多久?
“撒手”的贷款超市们
除了上海造艺此类,市场上还活跃着另外一批中介平台,即贷款超市。
目前对于贷款超市尚无明确定义,结合市场化定义,亿欧智库认为贷款超市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和同业机构或者互联网企业合作,向借款人提供集合多种可供选择的贷款产品中介平台,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出于“流量变现”的初衷,有流量的各类互联网平台相继布局贷款超市,如视频平台爱奇艺目前为众安贷、招联消金的好联贷、有钱花、苏宁金融的任性贷等贷款平台导流,外卖平台饿了么为翼支付、万达普惠、拍拍贷、中原消金、苏宁金融的任性贷导流。
据了解,大量贷款超市并不设置遴选机制,因为贷款撮合不涉及贷款关键流程,贷款超市不需要承担风险。此前美图秀秀的贷款超市涉及九款贷款产品,其中及贷、闪电借款等平台的投诉量达到上万条,存在砍头息、暴力催收等情况。
目前业内也有部分企业拥有自身贷款业务的同时经营贷款超市,如2012年便上线贷款超市服务的融360,其自身贷款产品为“原子贷”。融360的官网介绍中称:目前已合作近10000家金融机构,涵盖30000款金融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央视“3•15”晚会中,融360被点名APP中存在多家小额网贷产品,贷款必须购买产品,而且商品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作为金融产品平台,我们对融360平台上的二十多万种金融产品负有监督职责。”被央视3•15晚会点名后,融360官方回应承认贷款超市应该履行职责。“我们第一时间主动下架APP进行彻底自查,对少数涉嫌搭售行为的产品已全部下架。”
但亿欧金融发现,如今融360仍因为贷款超市中的贷款产品屡遭投诉。投诉人关女士表示,在融360中的水莲金条平台申请贷款,申请额度为15000元,在发放贷款时却被扣除3000元。还有用户反映融360中的喜鹊快贷存在阴阳合同,借款10000元,实际到账也是10000元,在合同中却变成了13699元。亿欧查询融360的官方APP发现,其仍在为喜鹊快贷导流。
对于贷款超市而言,不需要承担风险,但为高利贷或非法平台导流无疑会对平台自身信誉造成影响。2019年3月19日,北京互金协会发布《关于相关企业为非持牌放贷机构提供导流服务的风险提示函》称,协会提醒为非持牌放贷机构提供导流服务的金融超市及相关互联网平台,立即下架合作机构的所有“现金贷”产品。
尽管北互金发布了相关提示函,目前却并未有针对贷款超市的相关具体法律规范,贷款超市治理之路仍处于开端。
“花样百出”的砍头息
砍头息指平台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导致到手的借款金额跟合同金额不符。在网贷平台迅速发展的几年里,砍头息变成了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甚至保险费、会员费。贷款平台通过花样百出的新名目来收取隐藏费用,变相地突破国家法定36%的贷款年利率红线。
用户马先生在投诉平台上表示,其于2019年10月份在闪银平台上借款3200元,分三个月还款,账单显示每月应还金额为1131.3元。但平台放款之后还从马先生银行卡中另外扣走500元,名目为“新人担保凭证白条”。据亿欧金融计算,若不包括“新人担保凭证白条”的500元,闪银的贷款年利率在36%之内。然而若将500元算入,其贷款年利率高达125%。
用户张先生也表示,在闪银必须购物才可以贷款。除正常利息以外,2900的借款,需要强制购买398元的商品,1000元强制购物金额达298元。
维信金科旗下的卡卡贷与豆豆钱也被多次投诉存在砍头息情况。殷先生在豆豆钱上申请2200元借款,被扣除139元担保费,担保方为中裔担保,而殷先生贷款时并未看到相关条文。
另一位用户刘先生也表示,其借款11700元,本息应还款15681.2元,但维信金科在其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扣除所谓的永安保险费899元,共计需要还款16580.2元。随后发现,扣款方显示阳光保险,但APP上却显示永安保险,其已致电永安保险,查无此保单。
现金贷平台搭售保险收取额外费用的案例此前早已被爆出,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如大地保险、泰康保险、易安保险等均曾涉及相关业务。
2019年7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现金贷等网贷平台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自查清理的通知》,要求险企首先应立即组织排查与现金贷等网贷平台合作开展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情况,包括是否开展合作、合作平台名称及数量、保费收入、保险金额、赔付情况、客户数量等。
现金贷搭售保险,保险费看似进入保险公司,但其实会返佣给现金贷平台,现金贷平台还以此洗脱了“收取砍头息”的嫌疑。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可以借助网贷平台庞大的客群流量来销售自己的保险产品。
双方共赢也是已禁却未止的原因之一。
类似闪银以及维信金科这样变相收取砍头息的平台“大有人在”,方式更是不断更新,尽管此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明确非法放贷数额应当以实际出借给借款人的本金金额认定,但“砍头息”至今未被根除。
“屡禁不止”的暴力催收
2019年的315晚会不仅曝光了714高炮,也揭开了催收不为人知的黑幕:不还钱就采取骚扰通讯录,P图群发电话轰炸等软暴力行为。当时一经曝光,安徽紫兰科技相关负责人便被连夜带走。
2019年,催收行业成为“扫黑除恶”的重点行业。2019年4月,催收公司元海慧诚被警方包围并集体带走,淳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被深圳派出所查封,淳锋资产的合作方,既包括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等传统银行机构,也包括了如招联消金、浅橙科技、极速钱包、九秒贷等10多家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头部机构。
2019年下半年,新浪爱问普惠、51信用卡、有用分期更是祸起催收。
但尽管如此,不法催收仍是屡禁不止,频频卷土重来。
当前投诉平台上无论是银行机构还是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头部机构,均不乏关于催收的投诉。
2019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4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63亿元。单以银行数据为参考,催收体量规模也不可谓不大。国内日益庞大的消费信贷市场和不良资产规模,既是催收行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也依赖催收这一不可替代的贷后风控。
实际上,催收本无错,而恰恰是贷后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一环,如果规范运行,能为保障金融安全做出有效贡献。
监管一直在为此努力。2019年12月27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整治暴力催收等催收方面问题。
其中,征求意见稿明确,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催收债务,不得采取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不得损害金融消费者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金融机构委托第三方追讨债务的,应当在书面协议中明确禁止受托人使用前款中的追讨方式,并对受托人的催收行为进行监督。
现金贷占持牌消金业务70%?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是消费信贷市场中的“正规军”,但其实,很多P2P网贷撮合现金贷的资金来源,除了银行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消费金融公司。
现金贷是指无交易场景依托,无指定资金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的小额资金出借业务,特征是金额小、期限短、利率高、无抵押。而消费分期则是基于场景进行。
事实上,早在2017年,银监会非银部对各银监局下发函件,要求规范整顿辖内消费金融公司参与“现金贷”业务工作,消费金融公司不仅被禁止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也被禁止自行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
但当前,不少消费金融公司都有自己的现金贷平台,例如招联金融的“好期贷”、马上金融的“安逸花”。
2019年7月,捷信递交招股书申请香港上市。11月,捷信便宣布由于市场所致,不再推进IPO进程。但招股书透露了捷信现金贷业务占比。
招股书数据显示,捷信主要提供现金贷款、销售点贷款、循环贷款及其他包括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及企业贷款等业务。2016、2017、2018年三个年度,现金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50.9%、59%、69%,销售点贷款分别占39.8%、35.3%、25.5%,循环贷款分别占5.5%、3.1%、3%。截至2019年3月31日,现金贷款占比已上升至70.5%,销售点贷款占比为24.1%,循环贷款占比为3%。
捷信现金贷业务的年利率在2016年高达42%,之后降至30%左右。
在现金贷业务占比不断扩大的同时,捷信不良资产比率也逐年攀升,2016、2017、2018年度捷信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6.1%、6.9%、8.4%,2018年度与2017年相比同比增长了21.74%。截至2019年3月31日,捷信的消费分期贷款M3+逾期率为1.71%,现金贷M3+逾期率为1.38%。
基于场景的消费分期是机构直接将资金打给场景产品提供方,用户无法接触现金,风险较小,但需要有场景流量做支撑,平台需要为此付出大量金钱及时间成本。而现金贷与消费分期相比,风险更高,利率也更高,且可以迅速做大,综合人力成本较低,不少现金贷平台都是以高额的利润覆盖高额的坏账。当前天眼查数据显示,捷信已身陷上千起诉讼事件。
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现金贷业务却占了大头,这或许不是捷信一家的问题。
网贷平台兴起,不可否定的是它们解决了部分用户资金周转问题。但无论是持牌机构还是非持牌机构,贷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不可忽视。3•15只是延迟播出并不是不播,网贷平台的规范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喧嚣过后,不该只留一地鸡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类似于豆豆钱的贷款(豆豆钱贷款容易下款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892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