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做公户分期到底有多可怕?真实收车案例告诉你,下面是付尔摩司二手车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二手车贷款工作怎么样
高额利息+手续费
不正规催收 恐吓威胁
一个备受煎熬车主的亲身经历……
我是一个二手车商,今天接到一条车源线索,是一台16年的丰田卡罗拉。像这种特别保值的车子,对车商来说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价格太透明,确实没多少利润。不过出于一个优秀二手车商的职业素养,还是和车主联系了。电话中车主告知,一年前买的二手车,但是不在自己名下,要还完款以后才能过户给自己。听到这里我马上就明白了状况。其实,这就是用“以租代购”的形式买的车。
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车主因为各种原因,车子不方便办在自己名下。之前收过一台宝马z4就是这样,车主是90后,被家里安排在事业单位工作。刚进单位不能太过高调,就用了某信公司的公户分期。玩了一年多,亏了十几万,至于原因,看了下文车主的经历就明白了。
入门级敞篷跑车 年轻人看了都冲动
第二种情况是车主征信不好,在银行做按揭审批不通过,只能挂公户。其实绝大多数挂公户的人,还是因为征信差。因为成本太高了,高额利息+手续费,多花不少冤枉钱。
不过,电话里我也没问太多。我跟车主说,这种情况的车子我做过,今天能卖的话我可以直接过去收。就是结清尾款,等手续的时间有点长,价位要比行情低一点。车主说没问题,只要能快速出手,价格低点无所谓。我一听就来了兴致,感觉好像能捡个便宜。然后我就跟他要了地址,直接过去看车。
见面后按照惯例,一边验车,一边跟车主了解具体情况。他19年底在某信平台买的车,当时车价9.5万的样子,首付三万多,贷款六万,月供2008块。我说那还好啊,三年下来12000的利息,五厘多的息,对二手车贷款来说是正常的。然后车主尴尬的说,他分的四年期…… 我直接无语了,四年还下来都9万6了,比你车价还高啊!你贷款6万,三万多的利息你也同意做??再加上车子折旧,你得亏五六万啊!车主苦笑,当时不懂,现在才知道被坑了。
车子挺保值 但是花了冤枉钱
我一脸懵逼的继续验车,然后车主透露,公司拖欠半年工资没发,现在他已经不上月供了。而且,他已经逾期一周,金融公司每天打电话催收,打电话骚扰他的亲戚朋友。把他搞的都神经衰弱了。催收的人还说逾期时间过长,已经安排人上门强制收车。我说这是几年前分期公司的做派,现在强制收车是违法的。但车主还是害怕,担心到时候车子没了,贷款还是得还,不如直接卖了……
对于车主的情况,我作为车商唯一能做的就是价格尽量多加点。他昨天找人问过价,给的价格还不够他还贷款。今天又通过网上联系了我。因为我之前做过这种公户的车子,对流程很熟,无非就是结清手续周期很长,要一个多月时间。最后我给了他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和车主达成一致后,协助他联系了官方客服,先还上当前逾期的月供,避免催收的再骚扰他。因为车主经济上确实遇到难处,我就先给他垫付了月供。其实按照行规,分期车子,我们最多只能打一半车款,结清后拿到手续再付剩下部分,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但是车主确实拿不出钱,贷款还有一多半。如果不结清,车子又没办法交易。通过和车主接触的几个小时,觉得他像是个老实人,就答应帮他还全部的贷款。我这人就是没有原则,其实对于完全不认识的车主,我们没办法控制局面,万一出现变故,会带来很多麻烦事儿。虽然签了合同,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车款,但是风险还是太大了。事已至此,能帮的就帮一把吧,谁还没个困难的时候。希望我没看错人吧。
最后对于买车贷款这个事儿,给大家提个建议!买二手车能全款的尽量不要分期,因为相对于新车来说,二手车利息比较高,更不要选择公户做分期,不光利息高,甚至有的车主还完贷款,车子迟迟不能过户。所以还望大家,买车一定要量力而行。
关注我,有关车子的问题私信咨询。我会尽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手车汽车分期专员太难做了
是这届求职者素质不行?还是招聘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初传销组织设计的各种招聘骗局被揭露曝光,如今已经轮换到了二手车电商这样的风口行业,被各种培训机构利用招聘的名义挂羊头卖狗肉了。
2017年7月曝光的“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让不少人对招聘网站多了三分怕意。但也有一拨人则表示,“李文星事件”之后各平台都进行了整改,大可放心使用。然而随着近期找工作的应届大学生增多,暗藏在招聘网站里的一些猫腻又开始通过改头换面的形式浮出水面,“培训费”、“短期贷”这些潜规则开始以新的形式登场演出,让年轻的招聘者们防不胜防。
诸多黑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招聘行业存在多年的模式之痛,长期未根治的顽疾以换汤不换药的形式再次沉渣泛起,死灰复燃。
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招转培”的贼船真相“我就是想找个实习,面试后才发现原来那是个培训班,还‘骗’我交1万多的学费,差点莫名其妙地背上了贷款的枷锁”,大四学生Wen指着招聘网站上的一家公司,向业界风云汇说道。
苦寻一番后,Wen意识到计算机行业的技术门槛偏高,小白很难找到工作机会。正值灰心之时,大街网的搜索结果让他眼前一亮,对专业基础、工作经验零要求的岗位足足有51页之多!
激动之余,Wen并没有采取盲目的“广撒网”策略,对这51页招聘信息进行了仔细筛选后,他选择了几家当地的计算机科技公司投了简历。不久,便收到了其中一家公司HR的回应。
“我们这一块业务是专门为想进入行业却没有技术的人做岗前培训学习的,就是培养人才”,听到HR的这番话后,Wen感觉遇上了贵人,追问要培训多久。HR告知要培训5个月,并说道,“就算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公司也是要学习5个月,因为在学校学到的东西都是偏理论,都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上岗。接受培训之后,工资基本上都是6000元起步了。”
6000元这个数字,对一个应届大学生来说,诱惑还是极大的。与HR约定好时间之后,Wen决定前往公司面试。
然而,6000元似乎并没有那么好拿。面试中HR表示,岗前培训的学费是13800元。考虑到大家都是刚工作的学生,能力有限,公司与贷款平台进行了合作,也就是说Wen可以先培训,后分期偿还学费。HR这一套话术之后,拿出一份贷款合同。
“还好当时没有签合同”,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晓龙告诉业界风云汇,Wen的遭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IT圈,这样打着招聘来招生的培训机构数不胜数,出来找工作的时候老师还特别嘱咐,记得擦亮眼,别被培训机构给骗了去,不然就真的就是“交了学费”。
“我的同学Ning,当初就是被这样的一家针对眼下比较红火的二手车电商提供专业认证人才的培训机构给‘骗’了去,稀里糊涂签了合同,现在刚培训完”,在晓龙介绍之下,业界风云汇找到了Ning。深入了解后发现,原来“招转培”仅仅是一个开始。合同签完之后,还有更多的坑等着你一步一步跳进去。
“面试的时候被打击,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一无是处。但现在五个月的培训下来,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学到,和之前说的完全不一样”,Ning用亲身经历控诉着把自己“骗”了的培训机构。
更令Ning想不到的是,当初承诺的包就业,培训之后可以直接到优信、瓜子这些公司入职,薪资4000-6000元,现在也成了泡影。培训机构并没有什么合作单位,把人才培养后输出到各大公司更是早已编好的套话。“他们也只是在招聘网站上给我们海投简历,然后就撒手不管了”,2017年12月结束培训之后,Ning去了瓜子二手车面试,但是并未被录用,随后又只能回到学校等待其他平台的面试,至今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工作没找到,欠了一屁股债”,这是Ning认为培训机构最可恨的一点。签合同的时候没有仔细算过,被“HR”的一套话术给洗了脑,感觉学费能分期,还挺人性化。回头看看,贷款不过是培训费之后另外的一个大坑,算不清楚的利息实际上高的可怕。但没办法,合同签了,已经掉了进去,相当于坑内还有坑。Wen和Ning至今都没有想明白,问题到底是出自哪里?
招聘平台“并不知情”?“没想到李文星事件之后,招聘平台依然到处都是坑”,Wen边说边叹着气关掉了网页。
那么,大学生Wen和Ning的遭遇,究竟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呢?业界风云汇决定到各大招聘网站去一探究竟。
根据Wen和Ning受骗的经验可以得知,此类培训机构所瞄准的群体有一个共同特点:缺乏专业知识。于是,“零基础”就成了他们在搜索工作岗位是的一个关键词,心怀鬼胎的培训机构自然会抓住这一点,进行搜索优化。
同Wen一样,业界风云汇在大街网搜索“零基础”,得到了51页招聘信息,其中包括设计、技术专员、软件开发、程序员等职位。并且许多都有标明“高薪”、“不限专业”“可应届生”等字样,“我就是看到这些后才动了心”,Wen表示。
事实上,不仅是大街网,58同城、赶集网、智联招聘、51job等知名招聘网站上,搜索结果都是如此,有大批为“零基础”人员准备的工作岗位。那么为何这些“用人单位”会愿意接受零基础的职场小白,并费心费力去培养呢?
一位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专员透露了一些内幕,招聘网站上明确标有“零基础”的信息,主要是起到诱导作用。而放出这样信息,背后极有可能就是一家培训机构。招聘转培训这种套路在培训行业可谓来源已久,像传统的电话销售一样,虽然略显过时但却行之有效。
“李文星事件之后,确实某些招聘网站审核变得严格了几分,但影响不大,换个名字仍然可以继续发布招聘信息”,这一点,在实际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
比如“天瑞地安”这个公司此前已经被多名网友曝光,是典型的打着招聘旗号去招生的培训机构,并且学费贷款也是坑了不少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但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某招聘网站之上,却挂上了另一个名字再次出现。
公司信息一栏为“杭州泉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但职位描述中却赫然写道“只要您认为您是不可多得的高潜力设计人才,您就来天瑞地安,管他什么学历、资历、经验都是浮云”。
“没想到还没走出学校大门,就已经被他们给盯上了”,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招聘信息,Wen稍显迷茫。令他不解的是,为何招聘网站标榜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心、便捷的求职通道,现在反倒更像是“黑中介”,令人“敬而远之”。
更夸张的一幕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招揽学员缴纳培训费并且进行贷款之后,由于自身问题出现“跑路”现象的也不在少数。据媒体报道,一位环球美联培训机构的贷款分期用户曾在环球美联参加学习,并从宜信贷款2万多元。在环球美联出事后,他果断的停止了偿还宜信的贷款,但后续宜信公司并未顾及培训机构已经出事的现状,依然向其催收贷款。有求职者去向招聘平台投诉和求助时,得到的答复则是并不知情真相?
招聘网站模式之殇难改众所周知,去年招聘行业出现恶性的“李文星事件”以后,有关部门已经责令相关平台进行整改,对平台的用户进行全面的审核认证。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引来不少求职者发出质疑:为何招聘网站依然顶风作案屡禁不止,并且手段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这要从目前国内招聘网站的盈利模式谈起,尽管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但国内招聘网站模式大多依然停留在向招聘方“收会员费”这种简单粗暴的功利模式,甚至大部分的盈利都是“一锤子买卖”。
在十年前的招聘网站上,广告主和招聘方还经常会在页面上刊登广告,而如今打开智联、前程无忧、拉勾网等网站首页,则高度统一的变为了知名企业品牌的展示形式,之前漫天飞舞的的广告条已经很难找到。这也让招聘网站的盈利模式只剩下了会员费一种。
“在网站体验差,用户黏度低、停留时间短的背景下,广告模式没有太大吸引力,因此广告主们都减少或者停止了投放,招聘网站只能靠收取会员费来维持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有意无意放松对招聘方的资质审查,成为行业不成文的潜规则,谁也不会真跟来送钱的人较真,差不多也就放行了……”
在速途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在线招聘行业用户增长的调查报告数据中显示,从2014年起,在线招聘行业经历了3年高复合增长率的时期,但在2017年的“李文星事件”之后,则明显呈现出了下滑的态势,2018年的增长速度不容乐观。
极光大数据在《网络招聘app研究报告》指出,16-25岁的用户是网络招聘APP的主力军,占到了45.8%。很明显,缺乏社会经验是这类人群的共同点。而安全联盟给出的数据显示:2017年暑期共接收到了17.6万条网络招聘举报,其中虚假招聘占到了29%。而在虚假招聘的形式中,“培训贷”占到了9%的比重,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急于就业的心理,以高薪工作为名,忽悠应聘者接受培训,并签署贷款合同,已经成为网络招聘行业一不容忽视的问题。
招转培+贷款陷阱,显然已经形成了招聘行业难以祛除的堪称顽疾的两大潜规则。
在盈利模式长期得不到颠覆和替代的前提下,想让国内的招聘网站通过自律来实现行业净化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有专家曾经提出过建议,招聘网站的信息审核标准应该向电信运营商的实名制看齐,必须保证真实有效合法的身份材料和认证信息才可以放行通过认证。
与专家观点一致的是,在我国2016年专项整治行动中,网信办曾经对各家招聘网站进行约谈并要求,必须实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新增用户必须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对已注册、无真实身份信息的存量用户,必须限期补充真实身份信息,对限期仍无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的用户,必须在网站平台上给予明显标注,并逐步清理销户。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求职用户发现招聘网站依然存在大量不规范的现象和漏洞。
行业顽疾短期内难以清除,靠招聘平台自律也很难抵御利润的诱惑,那么又要迎来招聘季的求职者怎么办?律师提醒:众多求职者一定要更加擦亮自己的眼睛,对于缴纳费用和吸纳贷款的培训机构冒充招聘的行为予以坚决抵制和举报,积极维护好自身的权益。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根源上需求减少了,“李文星事件”再次出现的土壤或许才会消失。
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二手车贷款工作怎么样(二手车汽车分期专员太难做了)":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dkzs/919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